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編者按】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使得彭州市地動山搖,成為特重災區之一。地震期間,寶塔周圍的市民看到塔身大幅度擺動,大有倒塌之勢,令人驚悚。但震後詳細檢查,主體卻絲毫未損,僅有塔身表面塗層少部分脫落,真可謂奇蹟。此塔由能海上師發起重建,並由清定上師實施完成。在能海上師誕辰130周年的紀念日,讓我們一起瞻名剎憶高僧,遠紹曇摩,近尊能海。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圖為印度菩提伽耶金剛座的大精舍)


建塔實施概要


能海上師


(甲)形式

一、此次重建佛塔,系照印度菩提道場(即釋迦佛得道處)所建舍利塔之形式。正中大塔一座,四隅各一小塔(小於大塔三分之二),共為五塔。


二、塔身之下尚須築一平台,大小五塔皆建於台上。台之寬度須在六丈乃至七丈之譜,高度約在一丈以上。


(乙)高度


一、按塔經所載,凡重建佛塔時,必須高於原建之塔(應高若干不拘定)。查省志所載,益州龍興塔高十二丈四尺,此次重建之高度約在十四丈上下。


二、舊塔系橄欖形,上下皆窄,其下層寬度為一丈八尺。重建之塔,以高度增加及形式不同之故,其下層寬度須在三丈左右。(建塔所需之磚料石料,數量均巨,加緊製造,亦須二三年之久,故目前以燒磚鑿石為唯一之工作,已在分別進行中。總之,將來之高度尺度,絕不在上列丈尺以下,特此聲明)。

(丙)材料


一、建塔之磚,前已購得磚窯一座,現又新建兩座,刻正工作中。因此次所需之磚,概系特製,其尺度長足一尺,寬足五寸,厚足二寸五分。


二、新舊三窯,皆在海窠子太平寺之山地上(距場約五里)。因土質最好,可作陶器(俗呼白鱔泥),所造磚胚尚未經火,即較一般已成之磚堅重細緊。又因距炭窯甚近,以所省炭價與運費計之,並不多費,而磚固質佳也。


三、塔身下面之平台,周圍以花崗石砌成。(此石為新建築中第一等石料,石工用具均須特製,以其堅硬非常故也。)填築此台,即以舊有之磚及石灰河沙為之,可能時則用洋灰,務期堅固。


(丁)特點

一、凡塔身所用之磚,每匹皆造就一圓形小孔,直徑約四分許,深約三寸許。以所備經咒裝入孔內,再以洋灰封固之。


二、磚內裝經辦法,系以長形紙條,選較短經文如心經、小彌陀經之類,用蠅頭小楷寫成。又選有藏文咒子若干種,分別石印妥善。並於經咒之末尾處留有空白,填入捐款人之姓名及其願心。逐一捲好,再以花線纏緊,裝入磚內,用垂永久。


三、塔身裝藏辦法,自來中國造塔僅於塔之四周供奉佛像,塔內空空,人可上下。按佛經規定,應於塔中裝存大部經典及較好之著作物,裝箱塗漆保存最妥。除此之外,尚須裝入若干法器與必要品物,俾能存儲於千秋萬歲以後。故有前述六種功德之作用也。


四、塔內裝藏一切完成後,尚須組織特別法會,並請各大叢林梵侶同時誦經祈禱。此種感應之力非常宏大,自可召降殊勝之禎祥也。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在老塔基址上建造的新塔)


(附記)歷來募捐辦事,從無報銷者。此次本會同人均於事先對塔佛發願,非特不敢侵佔分厘,即浪費者亦甘受不良之報應。所有從事建塔工作者,除經委員會開會通過同意僱用者外,概屬義務,即因事來往於成都彭縣海窠子之旅費一切,均系自捐,不支付分厘。以後凡曾募捐之處,均有收支數目公布,有分厘不符者,均可質究,本會自當答覆。凡經手款項者,決負法律上之一切責任。合并聲明。


註:此文節選自《重建古益州龍興舍利塔緣起》,載於《覺有情》第9卷第6期,1948年6月1日,第2-3頁。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龍興古舍利寶塔資料圖)


龍興舍利塔簡介


龍興古舍利塔是中國僅存十九座真身舍利佛塔之一,古塔有聯云:「千秋古塔傳阿育,五代叢林自預知」。寶塔始建晉東晉義熙二年(406),原為天竺僧人曇摩掘義(智洗禪師)所建木塔,到五代預知禪師改建為密檐式磚塔,塔體方形,密檐十七級,高三十四點五米,六十八角皆懸馬蹄鈴,是我國最古老的寶塔之一。塔磚新舊厚薄不一,甚至有漢魏六朝至唐初的花邊磚。該塔早在明代就缺去一角,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六月,因遭地震影響,「中部縱裂,形成兩峰」。一九二二年舊曆除夕午刻,大部垮塌,僅存四之分一。半個多世紀以來斜而不倒被稱為「天彭第一奇」,永鎮川西第一塔。民國三十三年(1944)能海上師到龍興寺講經弘法,見龍興塔殘缺,甚感不安,倡議修建一座印度加爾各達菩提道場塔樣式的「龍興舍利塔」,並於當年在成都成立「重建益州龍興舍利寶塔籌備委員會」。


經過四年籌備,籌委會為慎重起見,在古塔東側建造樣塔以探索研究建塔經驗。該模型塔於一九四九年農曆八月八日正式奠基起塔,到一九四九底基本落成。這座舍利模型樣塔,主塔高12.33米,四小塔高5.11米,只完成主體後停工。一九八五年夏,能海上師的弟子又對樣塔進行完善,安裝銅質寶頂及裝修工程。於塔身嵌入八百四十四尊佛像,塔內裝藏經、典像、圖、器等法物,精緻玲瓏,莊嚴殊勝,於一九八六年全部落成。趙朴初為樣塔題寫塔名「龍興舍利寶塔」。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用漢藏文分別題寫:「南無吉祥釋迦牟尼佛」,刊刻塔基座上。該塔已列為成都市重點保護文物。而殘危的龍寺塔倖存之一角於一九八一年因塔基開裂,已近倒塌。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又被一精神病人拆去殘塔上部六級多,僅剩十級半,殘高十八點七四米,但風韻猶存。因該塔實太破殘,一九九三年被拆除,組建了由清定上師為主任委員的"四川彭縣(今彭州市)重建龍興舍利塔委員會",耗資2000萬元,在原塔基址上興建"龍興舍利寶塔",於1997年末竣工。新塔根據能海上師當年從印度加爾各答取回的資料建造。


"龍興舍利寶塔"屬金剛寶座式塔,高八十一米,四隅塔各高二十七米,塔座三十米見方,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塔表龕供銅鑄、玉雕佛像一千零八十尊之多,威鎮巴蜀,雄冠神州。塔內壁及五層展室,陳列羅漢、菩薩和釋迦佛應化事迹圖,採用泥塑、木刻、石雕、刺繡、貼金、彩書、唐卡等藝術表現形式,把兩千多平米的壁面裝飾得精美有序,莊嚴輝煌。


更為可貴的是展室里還陳放了建塔挖基時掘出的數十尊中國早期石雕佛像,從像座題記上看,乃梁武帝大通五年(533),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大周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及唐景龍元年(707)所造,古樸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塔基前後門由馬識途題寫「龍興舍利寶塔」,四面佛像座前分別由四川省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馮修齊撰聯。


南面:


氣貫九峰,勢薄諸天,法雨祥雲開凈地;


脈通三昧,形鍾五嶽,金剛寶座鎮彭門。


北面:


北廢無常,修持有道,慧心遍拜千尊佛;


聖凡同理,因果異途,定力直登萬仞山。


西面:


溯阿育以還,古塔猶存,叢林煥彩;


自會昌而後,地宮無恙,石佛重光。


東面:


名剎憶高僧,遠紹曇摩,近尊能海;


神州興寶塔,南流湔水,北峙岷山。

名剎憶高僧 遠紹曇摩 近尊能海



(龍興舍利塔細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虞多寶講寺 的精彩文章:

寺院圖書館,可以這樣美
直解!俱舍六百頌040
宗宙法師將赴三門多寶講寺講法
為何科學研究達不到佛的智慧
手機一族學佛修心的好幫手——功過格軟體

TAG:上虞多寶講寺 |

您可能感興趣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凈慧長老禪七開示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