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上台的第二年,明朝為何會連續發生三場兵變?
崇禎二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冬天,後金大汗皇太極率領大軍叩邊。後金騎兵從河北遵化地區攻入明朝境內,這是皇太極第一次深入明朝境內搶掠,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己巳之變。為了抵禦後金軍隊,崇禎皇帝命令各地軍隊勤王。但是就在這一次勤王行動中,明朝軍隊卻連續發生了三場兵變。
一、在這一事件中,崇禎殺了戰功赫赫的袁承煥
皇太后率領軍隊進犯的同時,也使用了非常歹毒的反間計。最終崇禎皇帝上當,他殺掉了戰功赫赫的袁承煥。袁承煥的被殺使部將祖大壽十分害怕,祖大壽率領軍隊撤回了山海關(這傢伙還幹了很多事)。由於援軍已經撤回了山海關,崇禎皇帝無奈之下,命令各鎮將領率兵勤王。山西總兵張鴻和山西巡撫耿如杞接到命令以後,立刻集結了8000多精銳部隊向北京出發。陝西三邊總督楊鶴接到命令以後,集結了五鎮兵馬17000多人勤王。此外,河南和江西的援軍也在開拔的途中。其實這些軍隊各懷鬼胎,他們如此積極都是畏懼崇禎。當時崇禎剛剛上台不久,各級官員把握不好這位新皇帝的脾氣。他們清楚皇太極這次進犯以劫掠為主,所以很多將領根本沒有與後金軍隊作戰的計劃。
相對來說,山西距離北京最近,因此山西方面的援軍最先到達。朝廷第一天將山西軍隊調往通州駐防,第二天調往昌平,第三天又調往良鄉。這本來沒有什麼,可是按照當時的規定,外地援軍到達駐地的當天,朝廷不提供軍糧。換句話說,山西的援軍三天換了三個地方,也就根本得不到軍糧。士兵們帶著乾糧有限,很多人開始餓肚子。就這樣,一些士兵開始搶劫周邊百姓的糧食,統軍將領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朝廷不了解實情,認為是總兵和巡撫沒有約束好軍隊。結果他們二人全部被下獄,士兵們失去了長官,加上不願意在這裡送死。最後這8000多援軍直接逃回了陝西,崇禎皇帝聞訊勃然大怒,他命令將總兵張鴻和巡撫耿如杞斬首。
二、西北派來的援軍先後兵變,很多人加入了農民軍
陝西三邊派來的援軍也發生了問題,首先嘩變的是延綏鎮的援軍。嘩變的原因很簡單,將領剋扣了士兵的軍糧。這種情況被稱為喝兵血,歷朝歷代屢見不鮮。騎兵的戰馬也被將領們倒賣,火器營的火器質量很差,還不如拿著長刀放心。這支軍隊還沒有到達北京便發生了嘩變,最終一大部分士兵逃回陝西,真正抵達前線的部隊不足三分之一。就在延綏鎮軍隊兵變的兩天以後,甘肅的援軍又出事了。由於士兵們救援北京十分兇險,很有可能一去不復返。按照規定,每名士兵都要下發一些安家的銀子和糧食。可是士兵們連一個銅錢也沒有見到,糧食和銀兩被各級將領瓜分了。這支部隊還沒有到達蘭州就發生了兵變,最終一部分將領被殺,大部分士兵逃回家鄉。
其實士兵們發生兵變也是迫不得已,和農民起義都差不多,他們如果能有活路絕對不會造反。現在各種觀點都在指責農民軍,似乎是農民軍毀掉了大明朝。但是認真的想一想,農民和士兵為什麼要發動起義。朝廷幾次嚴厲鎮壓,為何農民起義的規模越來越大?其實這與當時的實際情況有關,農民們自己沒有耕地,只能租借地主豪強的土地耕種,需要繳納的地租很高。為了對付後金軍隊和農民軍,朝廷加征了遼餉和剿餉,這進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大量的百姓逃往成為了流民,為了活下去,他們只能加入起義軍。朝廷為了對付起義軍,加征的稅款會越來越多,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以致於農民軍越來越多,而朝廷有限的財力會逐步耗盡。
※康熙皇帝為何把皇位傳給了老四,而不是善戰的十四子?
※同時交惡美國與蘇聯,日本為何選擇了三線作戰的死局?
※奧黛被越南人穿了100年,和中國的旗袍是什麼關係?
TAG:興替 |
※史上五大猛將皇帝:英雄天子、南朝第一帝,第一位打遍天下無敵手
※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為何被後世稱為明君?
※古代十大勇猛皇帝:趙匡胤第二,第一位力舉千鈞是天下第一猛皇帝
※二十七張床位,二十七年不上朝,為了修道殘害宮女的皇帝?
※清朝三大民間牛人:第三勇闖皇宮,第二刺殺皇帝,最牛的輕薄慈禧
※三十年不上朝,史上最懶皇帝?
※這就是清代皇帝後宮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明朝卻存在了近三百年,其他朝代為何做不到
※明朝崇禎十六年崇禎皇帝做了一個怪夢,一年後明朝滅亡!
※八十年代大巴山的「皇帝」,還沒征戰天下先把後宮建起來了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從畫像看一個朝代由盛至衰
※此皇帝在相術上可做三十五年皇帝,卻只坐了三十年那五年誰坐了?
※這個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國家依舊運轉,明朝的皇帝果然厲害!
※北京有十三個明朝皇帝陵墓,而明朝卻有十六位皇帝,這個現象怎
※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后,趁著皇帝上朝,怒殺小三
※大明最委屈的首輔,兩年中向皇帝遞交了十二封辭呈
※明末第一佳人:迷倒三位皇帝,引發一場大戰,十萬人喪生
※皇帝大臣一齊演出大戲,三百五十年,連續翻拍六次膩不膩?
※明崇禎皇帝背了史上最大黑鍋:明朝滅亡要怪這個皇帝發動三大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