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永遠是我心中的第一女神
波叔是一個愛美的人。
什麼是美,固然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有種美,是這個星球上所有人的共識、任何時候都成立,任何觀念都心悅誠服的。
24前的今天,1993年1月20日,有個人離開了世界,帶走了這種美。
她,就是——
永遠的、獨一無二的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奧黛麗·赫本的美,首先就迎面而來的視覺第一感受。
我們為她的美驚嘆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想到她經歷過苦難的童年?
1929年,她出生在比利時。可是在6歲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於是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回到荷蘭。
他們居住在荷蘭和德國邊境的一個小鎮阿納姆上。二戰一爆發,那裡就首當其衝被德軍佔領了。母親家族的產業被霸佔,貴重物品被沒收,房屋被徵用,銀行賬戶也被查封。一家人的生活艱難地維持著。
阿納姆正處於戰爭最前方,地下抵抗組織的活動很頻繁。奧黛麗也像中國的放羊娃王二小一樣利用兒童的身份傳送過情報。
15歲那年,戰爭進入尾聲,為了防止居民配合準備進攻的盟軍,德軍下令阿納姆的全體居民立即離開小鎮,24小時內沒撤走的,格殺勿論。
人們拖家帶口,互相扶攜,在雪中一邊哭泣一邊走。頭頂上空戰正在進行,炸彈紛飛。在撤退的10萬人之中,有3000人死在路上。
比起來,奧黛麗和母親、哥哥算是幸運的。他們在一座廢棄的小房子里安身,天又冷又潮,沒吃的,他們在野地里挖野菜吃。很多時候,奧黛麗只能靠喝水填肚子,剛到下午就早早上床躺著,節省體力。
這樣的日子到1945年3月阿納姆解放才結束。奧黛麗和家人總算活了下來,但她的健康受到極大損害,1.68米的她體重只有41公斤,而且患了黃疸、氣喘、貧血、營養不良。
所以你以為奧黛麗的瘦削身材是減肥減出來的嗎?不是,那是她受過的苦。她的身體一輩子都很弱,好幾次懷孕都流產了。
有一句老話雖然俗套,但波叔覺得說得很有道理:
經歷過苦難磨礪的美麗,會煥發出更燦爛的光彩。
說起奧黛麗·赫本,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她的
《羅馬假日》
(波叔還寫過文章介紹《羅馬假日》的編劇)。確實,這部片子讓她達到了事業的頂峰。而她那時候,還只是一個新人。滿打滿算,也就當過三四部電影的小配角,主演過一部舞台劇。
她一直以來的夢想是跳芭蕾舞,而不是做演員。
第一次拍電影,是一部推銷荷蘭風光的旅遊紀錄片,導演面試完赫本,興奮地給人打電話——
「你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見到了!」
後來,他詳細回憶了當時的情形:
她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是學芭蕾的,要找個工作。我向她解釋說,我不拍音樂舞蹈片。不過,我繼續和她談話,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鮮、開朗和難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那雙明亮的大眼睛閃爍著純潔的光芒,就像一個小小的太陽。我後來對她說,我會讓她在影片中擔任一個角色的,而她卻回答說:「不過,我不是演員啊!您會失望的。」我最後還是和她簽了合同。
天下那麼多種美,美而不自知、不知道自己有多美的,是最動人的一種。
但《羅馬假日》的導演慧眼識珠選中了她,和已經是巨星的
格里高利·派克
搭檔,出演片中的安妮公主。在試鏡的時候,為了不讓她緊張,導演特意採取偷拍的方式,事先不告訴奧黛麗會有攝像機現場拍攝。
波叔找當時的片段給大家看看:
可是一知道原來攝像機就在身邊,她就又變得緊張害羞起來。
原來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大魅力!
導演就是被她的這種清新自然迷住了。
她就是我要找的人,她是如此地富有魅力、有天分,而且清純動人,她絕對會成為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人!
《羅馬假日》拍了半年。但它引起的風潮卻長達一個時代。
奧黛麗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
在她之前,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推崇的美女是瑪麗蓮·夢露和索菲亞·羅蘭這樣身材豐滿火爆的性感尤物;但瘦弱、纖細、修長的奧黛麗讓人們發現,這樣的女性也很美。她說:
性感是一種深藏在內心的感覺,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我不必用卧室來證明我的女性魅力,我可以穿得緊緊的,在樹上采蘋果,或是佇立在雨中,也能顯現魅力。
還有她的短髮造型,被冠以
「赫本頭」
的名字,在半個多世紀後,還屢屢被今天的女明星們模仿與致敬,以至於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女性剪去長發,留一頭利落的短髮,即使說不上驚世駭俗、大逆不道,也是一定會讓旁人側目而視的。
有人評論說:
奧黛麗所處的時代正好是一個社會繁榮、歌舞昇平的時期,女性在社會中地位提高,她們需要一個新的形象來作為自己追求的楷模。這種形象不是男性心目中幻想的那種理想女性,瑪麗蓮·夢露的性感顯然不符合現代職場女性的品味,她們要的是自己心目中的新女性。銀幕中那充滿勇氣而又嬌柔、美麗而又堅強的奧黛麗·赫本正好與她們的理想吻合,這個可愛的少女有著令人同樣心疼不已的脆弱和堅強。她瘦弱的身軀頑強地想向世界昭示她的存在,這正是所有新女性想要表達出來的,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就是她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奧黛麗的美不是夢露的美,是屬於男人的美,
她的美是屬於女性自己的。
《羅馬假日》里的奧黛麗征服了幾乎每一個人。有一個14歲的義大利小男孩在電影院里看完電影,激動地跑回家對媽媽說:
等我長大後,我要娶那個漂亮的公主!
許下這個心愿的小男孩沒有100萬也有80萬吧。但只有這個叫
安德烈·多蒂
的義大利小王八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十幾年後,他成為奧黛麗的第二任丈夫。所以,年輕人們,努力去實現小時候許下的諾言吧,誰說少年時的女神或男神就一定是可望不可及的呢?
不過,
漂亮的臉有很多,高貴的心靈卻很少
。奧黛麗能成為波叔眼中永遠的女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真的非常偉大。在她年華老去,皺紋爬上臉龐的時候,卻展示出另一種打動人心的聖潔的美。
在她所幫助的孩子眼裡,她就是天使。
1988年,年近花甲的奧黛麗名滿天下,卻已息影多年。一位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的朋友邀請奧黛麗出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以幫助第三世界的兒童。她馬上就答應了。1990年,奧黛麗同意在一次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籌款的演出中閱讀《安妮日記》。這對她說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安妮日記》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1942年至1944年寫下的日記,她記錄了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密室的兩年時光,但1945年3月,15歲的安妮還是死於集中營。自從出版後,《安妮日記》就成為感動全世界的暢銷書。
安妮和奧黛麗是同齡人,但她沒有奧黛麗幸運,沒有從戰爭中活下來。奧黛麗早就讀過這本書,也有過導演想請她在電影中扮演安妮,但她拒絕了。
對安妮·弗蘭克來說,大戰勝利來得太遲了。在很久以前,戰爭結束後不久我和母親到阿姆斯特丹的時候,我就讀過1947年荷蘭文版的《安妮日記》,這本書快令我崩潰了……常常有人要我演出安妮的舞台劇或是電影,我一直做不到。每次我都會淚流不止,變得歇斯底里,我真的無法面對這個故事。
對奧黛麗來說,安妮不是書里的人物,而是一段她也曾經面對的親身經歷。她無法承受這樣沉重的心理負擔。
但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奧黛麗仍然克服自己的恐懼,勇敢地接受了這一任務。
之後,她還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到衣索比亞、孟加拉、越南等發展中國家,看望和援助生活在窮困、飢餓和疾病中的孩子們。
我在這個組織里的任務就是來引起大家的注意,讓人們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如果我能是個教育、經濟、政治、宗教或是文化方面的專家那當然更好;但我是個母親,這就足夠了。
當波叔看到奧黛麗和骨瘦如柴的孩子在一起拍攝的照片時,她眼裡流露的那種溫柔和仁慈,讓波叔由衷地認為,她的一生之中最美的時候,就是已經老去的她為兒童付出關懷與幫助的時候。
那時候,她已經滿臉皺紋,皮膚鬆弛,但波叔認為,
她真美,她永遠無愧於第一女神的美名。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去世,終年64歲。
但令人欣慰的是,幫助兒童的工作沒有因為她的離去而停止。1994年,一個名為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的非盈利性組織在紐約成立,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奧黛麗援助兒童受虐待與苦難狀況的事業。
這個基金會的項目一直在不斷增加:
致力於索馬利亞、蘇丹、衣索比亞、盧安達兒童教育事業的奧黛麗·赫本紀念基金;
讓兒童得到完善的、友好治療環境的奧黛麗·赫本第一兒童家園;
為受傷害的兒童提供醫療和心理健康服務的奧黛麗·赫本護理小組;
在10年內讓全世界120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兒童入學計劃」;
……
奧黛麗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是《直到永遠》,在裡面,她飾演的是一個天使。
是的,在無數人心目中,奧黛麗·赫本就是真真正正的天使。
她比天使還美。
想重溫奧黛麗·赫本的美嗎?《羅馬假日》以前推薦過,這次波叔推薦另一部她的經典
《蒂凡尼的早餐》
,想看的點擊
閱讀原文
。
波叔說:
有一種美,沒有爭議。
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發出重重的嘆息
這部電影,每年的最後一天都看一遍
※永遠把我當不懂事的孩子,這就是愛?
※這本書真的教人殺人了?作者都懵了
※既然有機器人當男朋友,為什麼要找人類談戀愛?
※他是一個見血就暈的普通人,卻挽救了240萬生命
※幹掉福爾摩斯,只有他能做到
TAG:bookface |
※那桿秤永遠在我心中
※你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
※你是我永遠的女神,媽媽
※你永遠都是我心裡唯一的愛人
※直男心中的女神,永遠只有這一種!
※你是 我永遠 的夢
※致心中永遠的男神——老爸,我愛您!
※坎蒂絲女神,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女神,那無盡的風情!
※他是小編心目中永遠的男神,看到他的女兒這麼美小編就更愛他了
※老爸,你永遠是我心中的蓋世英雄
※想給我心目中永遠的大男孩讀一首詩
※女神那麼美:給我一個永遠的謊言
※男人柜子里永遠缺一隻腕錶,愛的腕錶永遠是下一隻
※如果說我是一個妓女,那麼我永遠是一個妓女
※有那麼一隻狗,永遠住在我心底
※我永遠愛你,這是一句大話
※你是我永遠的牽掛
※你永遠活在我心中
※直男心裡的女神,永遠只有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