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啃老,中國人更愛啃親戚
在中國,親戚交往中有這樣一種觀點:「我們都是親戚,計較這些幹什麼?」
於是,生活中多了這樣一批親戚:
來你家蹭吃蹭喝,稍微表示不滿,就教訓你不尊重親戚,不是一家人。
錢不夠花,張嘴就管你要十萬八萬,又不及時還,打著親情牌無限拖延。
帶小孩來家玩,看上什麼拿什麼。不給?你就成了親戚圈那個「不折不扣」的小氣鬼。
最近,一則名為「老公親戚來武漢 我不讓住我們小家過分嗎?」的帖子引發熱議。
武漢一女子婚後搬入和老公合買的房子,過起自己的小生活,但老公的親戚經常來她家蹭住。
親戚來了,不僅要好吃好喝供著,還要收拾床上用品。時間長了,她精疲力竭。
又有親戚要來時,她委婉地表示不方便,可以住酒店。
豈料,對方說:「我就是睡沙發,也要來睡。」
實際上,婚後這些親戚與她家往來很少,而那些經常住她家的親戚們逢年過節也從沒有過任何表示。
親戚關係原應是一種融於骨血的溫暖,但在那些愛佔便宜、掏空心思算計的「黑心」親戚心中,親情變成了討利益的工具。
用親情做幌子來滿足私慾
中國親戚最大的虛偽就是打著親情牌,滿足著個人私慾。
《北京青年報》曾做過一期名為「海外留學生節前患上『人肉代購』恐懼症」的報道:
在美國工作的江小姐,戲稱自己為「親戚專屬人肉代購機」。
自從留在美國,國內的親戚們就開始找她代購。
每次回國,都得帶好幾隻箱子——裡面塞著表妹的衣服、表姐的化妝品、親戚孩子的奶粉,因為行李超重多交錢是常事。
不僅如此,親戚們還把同事朋友介紹給她。前不久,一個表姐的同事的前妻找上她幫忙買東西。
明明在國內上某寶也能解決的事,卻循著「親戚,不麻煩白不麻煩」的借口打擾別人。
殊不知,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打著親情旗號、實則佔人便宜的嘴臉最醜陋。
2015年的熱播劇《親情暖我心》將這種「啃親戚」的嘴臉刻畫到極致:
趙家老爺子去世前立下遺囑,將老宅留給孫女趙小宇。
從法律上講,作為房子的主人,老人有權處置自己的財產,但這引起了小宇親戚們的不滿:
大姑不讓小宇爸爸進門,每次小宇去看她都冷言冷語;
表哥晚上到小宇家扮鬼,還找人威脅她不許獨佔房子;
二叔二嬸一心要賣掉房子分一份家產,經常用詭計利用善良的小宇;
表姐自己家不住,一定要搬到老宅,實則是監督小宇,害怕她把老宅的東西賣掉。
「所謂親戚,是可以相互幫襯,在關鍵時候出人出力。若因為一些利益反目成仇,失去了連接的紐帶,關係就會逐漸淡起來。」
說白了,親戚就是由血緣關係連接起的小圈子,若沉溺於利益紛爭,它隨時都會散掉。
互相幫助的親戚,提親情會讓大家更親密。
一味麻煩親戚、愛佔小便宜,提血緣親情,不過是掩蓋自己赤裸裸的私心。
為什麼會有煩人親戚
愛面子的主人和沒有邊界感的親戚,是中國式關係中最大的悲哀。
濟寧的小孔陪同事過生日,同事嫂子三大娘家裡的表弟徐志朋強行開走了她的車,說是借幾天。
礙於同事在場,小孔覺得面子上過不去,就答應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小孔給徐打電話,不接;發簡訊,說自己有事;催緊了,說工地上出事,車被燒了;最後,連人都找不到了。
好不容易找到徐父母,豈料父親揚言已和兒子斷絕關係。
頭回見面,礙於面子把車借給同事親戚,最後找不回來,小孔後悔莫及。
實際上,靠給別人好處就想有面子,是最不靠譜的做法。
真正有面子的人一定是有原則的人,親戚之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自己心裡有底,頭腦冷靜是一個人最大的面子。
愛面子,無原則的答應親戚的要求,最終的結果就是培養了一批毫無邊界感的親戚。
「我是你姐,借給我點錢不是應該的嗎?」
「我們都多少年親戚了,分什麼你的我的?」
這實際上是走入了「慣性思維」的怪圈子。
美國心理學家邁克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在天花板上懸下兩根繩子,繩子之間的距離超過人的兩臂長。這意味著如果用一手抓住其中一根繩子,那麼另一隻手無論如何也抓不到另一根。
無數人參與這個實驗,卻沒有人能將兩根繩子系在一起。
邁克說,實際上繩子不遠處就是一個滑輪,只要放上去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實驗。
遺憾的是,幾乎所有人都習慣了慣常「繩子要用手系」的思維定式之中,沒有人跳出來。
親戚交往之間亦然,太多次無原則的幫助,只會讓對方形成「你幫我是應該」的思維,把你做的一切看做必然。
實際上,親戚之間,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說什麼不分你我,其實是耍流氓。
廣西隆林德峨鎮14歲男孩楊六斤,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獨自在空房子里。
每星期,他從堂哥那裡領10元生活費,吃不飽就吃野菜,還自製工具抓魚吃。
這時,沒有親戚將他接回家照顧。
後來,六斤的故事被電視台報道,累計收捐款200多萬,他也被義工帶到了慈善機構讀書。
不顧六斤「我喜歡這裡,我喜歡大哥哥和弟弟,我不想回去」的哭喊,堂哥強行將他帶回家處理捐款。
堂哥表示,自己一直資助六斤,是他的實際監護人。還說自己將不再外出打工,專門在家好好照顧六斤。
回過頭想,曾經的六斤也是沒爹沒媽的孩子,卻沒有人主動提出做他的監護人。
利益至上的親戚只會出現在你輝煌時,這樣的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小算計,親情只是算計的工具。
「患難見真情」,在你落魄時,還陪你、幫助你的人,才能稱之為「親戚」。
貪了便宜 坑了自己
愛佔便宜的親戚:貪了便宜,毀了親情,困住自己。
《法律與生活》雜誌曾做過一份調查報道,發現:
社會治安秩序不斷好轉的情況下,親情暴力事件卻在上升。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辦理北京西城區的無期徒刑以上案件)的統計數字顯示,有死亡結果發生的惡性親情犯罪,2006年只有4起,但3年之後,到了2009年就上升到14起。
其中原因多為親屬之間的生活矛盾長期積累,比如財產分配、金錢往來,最終因處理不當引發慘案血案。
生活中,因為親屬之間利益紛爭引發矛盾的更是比比皆是:
淅川縣一對親戚,家住對門,平時關係不錯,卻因一個卷閘門分給誰發生口角,繼而互相廝打,致一方受傷,最終鬧上法庭。
廣東一男子借親戚劉女士三萬,拖欠18年不還,揚言:「你去告我吧,反正已經過了訴訟期,我不怕。」兩家再無來往,相見如仇。
新津縣莫家華借親戚1萬為妻子喪葬,對方綁架莫家華兒女要求償還7萬,最終鋃鐺入獄。
這些事件,因佔便宜而起,最終毀的卻是雙方之間的情誼。
微博上有一段場面極其殘暴的群毆事件視頻:
雙方爭執不下,相互廝打,甚至口出惡語。
實際上,打架的雙方是親戚,原因是其中一人碰了另一方的車。
碰車的人覺得對方是親戚,不願意賠償,引來車主不滿,最終兩人糾結一波人打了起來。
警方介入後,打架雙方被帶入警局。
本來是一件各讓一點就能解決的事情,卻因為一方「我們是親戚,我不賠你」的話引發群毆。
有一句諺語叫:「親戚是把鋸,你有來,我有去。」
打著親戚名義,做著利用親戚事情的那些人,只做到了「來」,卻忽略了「去」。
得罪了親戚不說,也丟了個人品行。
釀成的惡果,也只能自己買單。
遠離那些愛佔便宜的親戚
親戚不是爸媽,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人的,別瞎想,更別打擾。
口口聲聲說著互幫互助,卻一位占親戚便宜的人,不過是心中貪念太重。這樣的人,不必留情,更不要放縱。
在北京工作的李蒙十一長假不敢回家,原因是躲避親戚借錢。
原來,李蒙小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後來父母經商、他外出打工,攢了一點小錢。
但架不住親戚們一直借:舅舅家的房子、表哥的學費、小表妹上大學的電腦,全都是李蒙家出資。
剛開始說儘快還,時間長了就沒了動靜。
而且,每次表哥來他家玩,都順手拿走一些東西,美名曰:「你家有錢,剛好買新的。」
現在,表哥不僅向爸爸借錢,還經常打電話給李蒙,借一萬兩萬。至於之前借的錢,一概不提。
十一前,表哥又打電話借錢,說是交了女朋友要借錢30萬結婚。
有一句話說得好:幫別人一次,兩人可以成為朋友;幫別人十次,在第十一次拒絕了,就成了仇人。
作為親戚,互幫互助理所應當的,但拒絕幫助同樣是個人權利。
一次次妥協,最終只會讓那些愛佔小便宜親戚貪婪之心更加膨脹。
《奇葩說》曾就「親戚總不拿自己當外人,我到底該不該jue他」做出討論。
嘉賓陳銘談了自己的體會:
親戚總是說,我們是「親戚」,這個那個都是應該的。
實際上,「應該的」這三個字是所有給別人善意者最大的天敵,只要你頭上粘著「應該的」這三個字,味兒就變了。
就像開頭提到的新聞中的女孩,本來也沒拒絕親戚來家住。
但次數多到已經打擾了她的生活,她提出異議,就被老公認為是「不體諒人」。卻忘了,買房時女孩家出了2/3的房款,房子借不借住,她有權決定。
對於這種人,蔡康永有句話說得好。
親戚是我們不能選擇的,難道他們就可以無緣無故自帶光環、不把自己當外人了嗎?
親戚之間相處,真誠是底限。不要拿著一顆貪婪的「黑心」,去破壞本該真誠的感情。
被稱為「中國好親戚」的錢先生,彩票中億元大獎後拿出一部分資助經濟條件不好的親戚。
他表示,錢夠花就行,親情很重要。
親戚們也感激錢先生的好,一大家子相處和睦。
演奏家牛恩德在回憶與親戚相處時說:親戚之間的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能感到人情味。
親戚相處,本就是人情味為先。貪心,為一點點利益就打得頭破血流,實在有失為親之道。
義烏葉夢麟、葉國梁兄弟倆是當地「兄友弟恭」的典範,兩人成年後都沒有分家。
生活中,哥哥健談、有主見,弟弟行動派、有能力。
兩人在一起做事,非常照顧對方,絕對不讓對方吃虧。
弟弟去當兵,水土不服想退縮,哥哥寫信鼓勵弟弟堅持。
哥哥準備辦廠,弟弟就自己幫著鑽研,忙到十二點多是經常的事。
現在的兄弟倆,一人跑業務、一人負責生產。結婚後,也教育孩子們相互關心。
好的親戚關係,不需要把「親情」兩個字掛在嘴邊,實實在在地為對方著想就是最好的相處。
親戚不是用來「啃」的,而是要用心去「暖」的。
放下心中的貪念,守好相處邊界,親情會是一種珍貴的享受。
※在加拿大,情侶們可以做的40件小事兒
※21種每個留學生一定都經歷過的情況,看看你中槍了沒?
※時隔16年BBC最美記錄片回歸,豆瓣9.9高分,你一輩子都見不到這樣的海洋
TAG:加拿大留學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