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地理大發現

百年地理大發現

這裡地表崎嶇,溝谷縱橫。

目所能及之處,皆為漫天遍野、連綿不絕的黃土溝壑。正如它催生出信天游這般令人肝腸迴旋、心氣激蕩的特有民歌一樣,這片完全由黃褐色土質覆蓋的地方,因它獨有的外形和龐大的沉積區,形成了地球上無與倫比的地理奇觀---黃土高原。

對黃土高原的關注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

1870年,有著傳奇經歷,並寫就《中國》這部巨著的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受考察途中沙塵暴的啟發,推斷黃土高原是由西北風吹送堆積而成,即黃土高原成因中的「風成」假說。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位叫帕夫林諾夫的蘇聯科學家,借鑒故鄉伏爾加河洪水的研究經驗,提出遠古時期大面積洪水泛濫,裹挾巨量泥沙沉積,經過水和風的共同作用後,逐漸形成了今日蔚為壯觀的黃土地貌,即黃土高原成因中的「水成」假說。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關於它的形成和堆積之謎,一直為全球科學家們所關注和探究。隨著時光流逝,這部巨厚的無字天書,成為一道難解的自然謎題,靜靜等待後人前來解答。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一位年輕的學者劉東生,正式踏上了探究黃土天書的征程。

初到黃土高原,經過層層考察和論證,劉東生髮現,地學界相持不下的 「水成」和「風成」兩種假說,都存在各自證據鏈缺失和矛盾的地方,而要形成自己的理論,就必須深入這高高聳立的山峁溝壑間,紮根到淳樸的村民中,去感受和觸摸黃土的溫度。

為了將黃土研究透徹,劉東生帶領科研團隊在整個黃土高原划出東西、南北向十條大剖面,並採集幾百份黃土樣品逐一進行測試。最終,這十條剖面黃土裡粗、中、細等不同顆粒的分布範圍,揭示出了黃土完整的搬運、堆積路線圖。劉東生將它們細緻劃分後,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黃土風成理論。為了區別於李希霍芬的早期學說,國際地學界將劉東生的「風成理論」冠以「新風成說」。

然而,對黃土高原的探索遠沒有結束。

在黃土高原上,一排排不立樑柱,不設磚瓦,僅僅依靠黃土支撐的原生窯洞,吸引了劉東生的目光。這些窯洞有規律地上下層層排布,並由紅、黃兩種顏色的「土層」交替疊覆而成。為什麼都是黃土,卻有著不同的顏色?它們為什麼分布在不同的層面?這其中,是否隱藏著更多尚未被發現的自然規律?

劉東生敏銳地意識到,黃土高原這部無字天書里隱藏的秘密,絕非外表簡單一個「黃」所能全部涵蓋,要探察和解讀它,就必須由外及內地一點點走進它。

那麼,最終,劉東生用中國的黃土,打造出了怎樣一把和國際深海、冰芯齊名的環境研究的標尺?

《百年地理大發現》之《黃土天書》,帶您走進廣袤的黃土高原,去感受它的蒼茫雄勁和勃勃生機,探察黃土中蘊含的奧秘。

百年地理大發現

《黃土天書》

播出時間:12月03日 13:34

監製/張廣義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石岩蘇麗霞 馬寶涓(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北太行山中竟然深藏著一個全國罕見的奇觀
小雪過後多吃這兩碗飯,溫暖一冬不生病!
聞一多:名士的赤子之心,鬥士的家國情懷
「深刨細挖」黑臭水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