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壹心理創作者|周小寬

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

-

無論文章寫的是童年創傷、不能壓抑的感受還是我們恐懼的,選擇性遺忘的,逃避的真相,最後總是能看到一些讀者焦急的留言——

「看見了創傷有什麼用?」

「把創傷說出來了,可光用嘴說有用嗎?」

「這些真相我也知道啊,可是解決方法呢?作者你怎麼不提供方法?」

我看到了這些後台的留言,我也深深地理解這些焦急。

常年停留在內心衝突中的自我,常年因為潛意識問題而傷人自傷的自我。

太渴望改變這一切,太希望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我們照著做,就能去到——成長、快樂、自由的彼岸。

讓一個千瘡百孔活在泥濘中掙扎迷茫的人,一瞬間獲得解脫,不再有痛苦糾結。

但是,可能嗎?

可能有這樣一種方法嗎?

為什麼作為作者,明明看到了讀者的留言,卻不提供看上去簡單易行直接的方法?

那是因為。

本來就沒有任何一種文字描述的方法,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直接作用於你的靈魂,改變你的心靈和人格,塑造一個真正的新的你,療愈你的創傷。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方法,理論,作用的是我們的頭腦和理智,那是絕對理性的部分。

人格,心靈則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那是完全感性的存在。

用理智去解決感性,用道理去改變感受。

這本來就是矛盾的,不可能的。

01

沒有這樣的方法

當一個讀者問出,問題我看到了,具體方法是什麼呢?

而一個作者因此寫出一、二、三、四、五的時候,讀者其實是在想,「用我的理性頭腦按照一個權威人士的方法去做,目的是改變我的感受、感性、潛意識和心靈」;

而作者寫出「所謂方法」迎合讀者需求的時候,也是用他的理性思維在試圖總結一種「照著做就可以改變他人自我和心靈以及感受的方法」。

如果作者和讀者都以為這件事是真的,那就是在集體「自欺欺人」。

真相是,用理性去改變感受,用理智去控制感性,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對於世界的感受,決定了他作為一個人活著的全部體驗。

這種體驗,不來自於理智,不受理性控制,它來自於我們的心靈、人格和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自我,那個強大深邃的潛意識。

一個人的人格看得見摸得著嗎?

他原生家庭作用在他身上的一切,這種感受性的東西造成的這個人意識根本無法察覺的「無意識」模式。

真的可以歸納整理然後用頭腦和理性思維解決處理掉嗎?

無論是精神分析先驅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還是認知療法的先驅貝克提到的關於認知的「自動化思維」,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格的部分。

它以我們常常毫無覺察的方式,作用於我們的人生。

乃至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我們的每一種感受。

如果讀者問的是,你為什麼不能在文後寫出幾種「我可以改變我的人格、我的潛意識、我感知世界的模式」的方法呢?

那麼我的答案,無論何時都是,不能。

不是我不願意。

而是很遺憾,並沒有這樣的方法。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02

心病唯有心藥醫

雞湯裡面或許有這樣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不是帶來成長,而是緩解你的焦慮。

讓一篇文章顯得看上去「更有價值」,也更易於轉發和傳播,實現更多商業目的。

但是那些著重於提供方法的雞湯的副作用是:

當一些人看了這些文章,頭腦中覺得自己理解了這些方法,在緩解了焦慮的同時,他也就繼續地逃避了自己的真相和問題。

他會誤以為,既然我看到了方法,那麼我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

我看到了方法,我的自我就成長了,我就不會再陷入那種泥濘了。

有的雞湯裡面或許會寫這樣幾點方法,比如,接納自我、愛自己、原諒自己、活出自己,然後可能還會具體地給出幾個建議。

但是如果我們誠實地面對和思考,也許就會發現,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你看文章的一刻,也許緩解了你的焦慮——讓你以為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迅速解決甚至是現在就解決困擾你已久的問題,只要你按照這個雞湯的作者提供的方法去做。

但實際上,即使一個人的大腦思維認同了他在雞湯或者各種文字里看到的所有道理,也認同了所有這些公眾號寫的理論,他一樣不能改變他的傷痕、感受、潛意識模式,一樣無法從此成為一個新的人。

心病唯有心藥醫。

要想改變我們的感受世界的方式、無法察覺的自動化思維、重塑潛意識人格,無論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還是後來的認知療法等等,核心都在於這個人的心靈。

所有的工作,是圍繞心靈來進行的。

很多提供方法的雞湯,不是在真的提供滋養心靈的方法、剖析真相。

恰恰相反,這些提供方法的雞湯,讓讀者更容易去防禦那些他一直在壓抑和忽視的感受和問題,讓讀者舒適地逃避他一直不想面對的問題。

然後讀了一百篇文章,看了無數的方法,問題還是在那裡,潛意識模式還是絲毫沒有改變,心靈的舊認知體系也依舊固化。

因為,無論你讀了多少道理和理論,只有感受真相和面對問題,才可能帶來改變和成長。

成長和改變的軌跡其實是這樣的:

他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重新去面對自己壓抑的感受,重新去處理這些感受,覺察自己的自動化思維(潛意識)。

然後產生舊認知模式的鬆動,在覺察發生的同時自然地從內心改變自己過去的認知(信念),當過去潛意識深處的信念改變,那麼這個人的人格也就得到了重塑。

短短几行字。

這不能叫做方法。只是一種文字的描述。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03

改變認知,重塑信念

心理學知識如果真的幫助到了你,

也是因為你恰巧已經走在了這條路上,具備了自我想要改變的強烈意識和本能需求;

心理諮詢如果有機會幫助你,

也是因為你的認知水平已經讓你明白,成長不是幾句話幾本書的事情,然後你願意探尋更多自我真相,願意用心理諮詢這樣一種方式來協助你完成這個艱難的成長。

你做好了準備,這些方法才能真的起到一定的作用。

鍵在於你,而不是方法。

雞湯到底有沒有意義?

方法到底有沒有作用呢?


我直接引用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話,很認同,

「這些勵志的話語沒有錯,但請警惕,它們往往片面。

雞湯有時候會告訴我們一個具體的方法,一個簡單的技巧,一個最後的結論,看上去很聰明;

而認知,會賦予我們一整套全新的思維方式,一套完整的價值觀,一個自循環的情緒體系。

認知,往往由你個體的經歷而來,也只適用於你,無人可幫,也無可取代。

記住,雞湯是解決,認知是解脫。」

想要掌握方法的人,也許可以掌握一些方法,這些方法或許很聰明,

但是,只有徹底改變的認知,重塑後的自我信念,由此產生的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才能給你帶來新的自我,新的人生,新的生活。

怎麼改變認知、重塑信念?

一個自卑的人,真的自信,怎樣才能不再因為自卑而對他人懷有敵意甚至攻擊?

一個有受害者情結的人,怎樣才能相信這個世界雖然有恨但也有愛,並主動地選擇去看到愛的那部分?

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怎樣才能放棄控制,不再掌控他人和結果,仍然能覺得安全?

這些問題都沒有方法可以去解決。

唯有去感受,去經歷,去擁抱被我們忽視的真相,去擁抱我們曾經壓抑的自我。

然後,讓我們的視野變大,然後慢慢開始覺察,

然後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待我們熟悉的他人和世界,經過很多很多個體的經歷,在實踐中一點點改變、嘗試,一點點體驗證明。

用新的體驗,覆蓋舊的體驗,用積極的認知轉化消極認知。

慢慢地,你的改變就在無意識間發生了。

如果關注方法,當我寫下方法,而讀者去記錄方法時,這一個行為進行的同時,就會切斷感性,讓你的世界變得只有理性。

而切斷了感性,只有理性,恰恰就是阻斷了我們的心靈之旅。

心靈的事情,歸於心靈去解決。它永遠不可能用頭腦解決。

讓感受流淌,看見感受,無論何時,這都是解決心靈問題的基本方法。

有不少預約我的來訪者,會問助手,我在諮詢前需要做些什麼嗎?我要準備什麼?

助手會告訴他們,你什麼也不需要做,放鬆就好,如果不能放鬆,就隨它去吧。

我記得,我曾經很多次在諮詢中,遇到這樣的情景,前四十分鐘,來訪者都在跟我描述,她這一周認真思考準備的一定要和我聊的,她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最後,當她經過了前面四十分鐘的準備,終於打開了自己,敞開了感受,停止了理智化的阻抗。

諮詢最後的五分鐘,與她而言,發生了巨大的意義。

她可能會進入到,她一直自我隔離的潛意識層面,突然領悟到很多很多。

關於成長,未完待續。

看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究竟是為啥?

04

寫在最後

我們為我們的舊認知,在潛意識深處,鑄造了層層防禦。

這些防禦體系如此堅固,非我們的意識所能控制,非理智所能扭轉。

這是一個人的最深處的人格,也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和世界。

心理諮詢、自我探尋、體驗感受,這些恰恰都是慢慢揭開防禦的過程。

經由這個過程,我們才可能重塑自我。

執著於一個看上去可以帶來解決的方法,無法開啟我們內心防禦的大門。

擁抱自己的感受,讓壓抑的那部分流淌,然後才有修通。

閱讀心理學文章最好的方式,不是用你的理性思維去尋找文章最後提出的方法。

而是隨著那些觸及內心的文字,去放開自己去感受。

悲傷也好,遺憾也好,憤怒也好,迷茫也好。

方法和理論,有時會成為隔開你與你的真實自我的那堵牆。

我們談論很多理論和對錯,唯獨不談論真正的自己。

當你願意麵對自己,你才站在了自我成長的路上。

- The End -

- 壹心理創作者簡介 -

周小寬 / 心理諮詢師

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

作者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TAG:壹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