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現代藝術的起源地

法國——現代藝術的起源地

這一周查了關於現代藝術的資料。對於從寫實到抽象的過程,真是極其大的一步跨越。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攝影技術,繪畫收到了極大的衝擊。法國則成為了繪畫大師們的搖籃,他們在思考和實踐著創新。至於那些及其抽象的「偽」藝術,不在此列。

1. 引——神奇的法國

古文藝興盛期,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科技和文藝獨領風騷(如哲學三賢);

文藝復興時期14-17世紀,義大利弗洛倫薩和梵蒂岡締造了大師輩出的傳奇(如達芬奇/萊昂納多偷工的《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創世紀》,拉斐爾《雅典學派》);

現代派藝術的開啟和全盛期,則讓法國成為世界藝術探索的聖地,讓我對其無比崇拜和嚮往。且看下面的表格,還有很多的名家沒有列舉,但大多數都是法國籍。

從古典派(學院派),到「走出去」風景寫實巴比松畫派;從印象派,新印象派(點彩派),後印象派,再到野獸派,超寫實等等,而浮世繪竟然還與其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 革新的時代背景

攝影的成像技術,在1839-1924年的初始階段已經產生了劃時代的意義。傳統的立體寫實派受到了巨大衝擊。因為當科技推動著攝影技術的必然前行,繪畫所達到的逼真程度終究會被攝影打敗。完全照搬自然/現實,終究將把繪畫藝術斷送,新的表達方式正待萌生。

中國清朝此時正在進行閉關鎖國,雖然日本江戶時代也在閉關鎖國,還是有少部分的商品出口到西方,而在江戶時代誕生的浮世繪也隨著商品流散到歐洲。據說,最初這些浮世繪是印在茶葉或其它產品的包裝上而引起關注的。

如下列舉了浮世繪與傳統的寫實主義的繪畫特徵對比。可以看出,在新的繪畫表達方式呼之欲出的歷史節點上,浮世繪在歐洲的「橫空出世」,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日本人也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不惜重金拍下梵高的作品,以示浮世繪的潛在影響力。至於其是否為贗品,未知。

浮世繪 - 來自百度?

3. 印象派的誕生

「印象派」這個稱呼的來源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起初,這幅畫被沙龍(官方學院派)的畫展拒絕了。後來,馬奈出資,舉辦一個集結了被沙龍拒絕的作品展(沙龍落選展)。

莫奈的這幅畫原名為無題,後被改為印象,最後被定為日出印象。而他的這幅作品完全不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日出,海面的薄霧未散,這短暫的時光轉瞬即逝,速度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整幅畫的顏料幾乎沒有過熟的調和,而幾乎直接被塗在畫布上。這更像是油畫版的速寫。

這幅作品被主流媒體批判,稱其如果同沒有畫完的初稿,粗糙之極,沒有遵循實物的標準,更像是憑藉印象畫出來的(可能是想說,畫得隨心所欲吧!)。莫奈覺得媒體說得很好,於是「印象派」誕生了。

日出印象 - 來自百度

馬奈不是印象派的畫家,但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如果沒有他的資助,不會有沙龍落選畫展,也不會有後期的8次印象派畫展。而他的作品從沒有在這8次畫展中展出。

同樣,梵高的畫作也從來沒有出現在這8次畫展中,嚴格來說,他也算不上是印象派畫家。梵高是荷蘭人,在來到法國後收到當時色彩明麗畫風的影響,才形成從灰暗到彩色的過程(法國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學院派遵從對物體的寫實,所以題材多為在室內完成靜物,人像或宗教題材。古典油畫的繪畫過程其實非常「矯情」。而「印象派」繼承了「巴比松畫派」的理念,實施「走出去」的方針,到室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瞬息萬變(巴比松畫派,起源於法國,還屬於寫實風景派;代表,盧梭的《楓丹白露之夕》,米勒的《拾麥穗》《播種者》)。以光補形,捕捉光影。如果按照古典繪畫的速度,那估計底色都沒有上完,就全部結束了。

這樣的思潮繼續向前推進,走到新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超寫實派等等。

3.1 莫奈

不同的天氣,時間,光影,對著一池的睡蓮,從74歲畫到86歲。據說,莫奈往往幾幅畫同時進行,色彩幾幅如同神一樣的存在。如果將12年間創作的250幅《睡蓮》同時展出,請收下我虔誠的膝蓋。這是一位藝術家探索、執著、嚴謹的態度,值得每一個人尊敬和學習。

莫奈睡蓮系列節選 - 來自百度

3.2 塞尚

塞尚的偉大之處也許是對於想要展示的對象「「強調突出」。比如,下面的盤子就和整體的透視是不相應的,蘋果則可以露出更多的部分。這也是他被譽為現代視覺傳達的先驅。

塞尚靜物- 來自百度

3.3 梵高

梵高此生只有37歲,27歲才開始學習畫畫,卻在如此短暫的繪畫生涯里創作了800多張油畫,1000多張素描,是非常高產的作家。《星空》《向日葵》這樣偉大的作品,都是在他臨終前15個月完成的,也就是在瘋人院的時期。據說,當時的鮮艷顏色的顏料,尤其是黃色,其主要成分是有毒物質(老鼠藥中含有該種成分)。也許,這是導致他精神失常或者出現異樣幻覺的部分原因。

他創作了35張自畫像,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割耳的自畫像。而這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位大神,高更(名人的周圍也都是名人)。因為與高更的爭辯,一怒之下剪下了耳垂。瘋了的人才會一言不合,選擇傷害自己。

梵高向日葵系列節選 - 來自百度

3.4 高更

與梵高不同,高更是頭腦非常冷靜的人,而他的色彩作品則更理性或者壓抑。同樣的題材「夜間咖啡廳」,請猜猜哪個是梵高的?哪個是高更的?

梵高,塞尚,高更,並成為後印象派三匠。

夜間咖啡廳 - 來自百度

答案是右邊的。

軼事——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

1. 藝術生命的長度

文藝復興三傑中,繪畫造詣最高的是拉斐爾。他(15世紀的80後)與梵高相同,也是37歲早逝。可惜名作的數量有限,《雅典學派》成了絕世之作。就是在古希臘哲學三賢系列裡出現的,柏拉圖食指指天,蘇格拉底張開五指掌心向地那幅。在當時,能把透視運用得如火純清的,非拉斐爾莫屬,例如畫中是那三道門的層次。

2. 我的作品,我負責

米開朗基羅(比拉斐爾大8歲),因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雕完前人留下的未完成的雕塑作品「大衛」,而奠定了其在藝術節的地位。那一年,他才26歲。他認為雕塑是永恆的,而繪畫很容易消失(比如偷竊或者火災),所以他對於繪畫也許是不屑的。老年時,他毀掉了所有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就是為了後世只留有最好的一面。

迫於生活和宗教的壓力,他接到了西斯廷大教堂壁畫的「大活兒」——《創世紀》。這是他第一次繪畫,這一次就歷時了4年,而且這期間,客戶主教竟然不被允許去看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的確遠遠超過了客戶的預期。

3. 不靠譜的畫家

達芬奇比米開朗基羅大24歲。與其說他是畫家,其實他更應該是科學家。在飛機被發明前的幾百年,這位老人家就開始畫飛行器了。對生物/解剖學的貢獻,比如實現了建築學中提出的黃金比例,重現了《維特魯威人》;比如在繪畫中將肌肉和骨骼的關係相結合。

他不是聖人,也有嫉妒,比如,晚輩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是否放在廣場的中心位置的問題引發的口水大戰。

他是個不靠譜的畫者:

比如,《最後的晚餐》本該是濕壁畫,即趁著泥灰土潮濕時作畫上色,色彩才能穩定;但原作是直接畫在干透的牆面上,所以今天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後人修復的。

比如,《蒙娜麗莎》如果當時畫師不能自由賣畫,只能接受是訂製作品,那麼這幅畫應該在訂購人手中,而不是達芬奇本人從義大利帶去法國(又是法國,神奇的地方)。

今天的盧浮宮的存在源於拿破崙在征戰中對藝術品的掠奪。而這個神秘微笑的女人曾經被掛在拿破崙的卧室。而起初這幅作品並沒有那麼著名,也許她的失而復得,反而是其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吧!不過,也可以說,拿破崙的藝術品位還真是高的嘞~

藝術家也是人,但不是聖人,所以不要帶著光環去看,這樣更真實,更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待發現 的精彩文章:

TAG:待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