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終將主持公道? ——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歷史終將主持公道? ——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歷史終將主持公道? ——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作者:逆知樓


20171129日,在對波黑戰爭時期6名前軍隊和政壇高官的上訴案進行宣判時,被告之一、現年72歲的斯洛博丹?普拉梁克被宣判20年監禁,他當庭表示絕不認罪,隨後喝下了一杯液體,他聲稱那是毒藥。晚些時候,克羅埃西亞官方新聞通訊社報道稱,普拉亞克在醫院死亡。

普拉亞剋死了,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米洛舍維奇卻等等不斷湧上心頭。普拉亞剋死了,在法庭上服毒自盡,這是對國際法庭的蔑視,也是對西方民主自由的嘲諷,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連自家的高管也保護不了的弱國、小國的悲哀。普拉亞剋死了,終於再次跟上了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的步伐,一個當庭自殺,一個獄中被病殺,都是那麼的無人權、無人道。


本文無意探究南斯拉夫消亡過程中的某個人、某個族群的是非,瑾以此紀念南斯拉夫這個偉大的、與我東方古國非常類似的國家。


一、 斯拉夫不是民族名稱


百度說:斯拉夫人(Slavs),他們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百度詞條都有各自的創建者,創建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詞條進行解析,因此百度詞條更多來源於創建者的個人內涵,並不一定能完整、準確的描述詞條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比如「斯拉夫」這個詞條就存在較多的謬誤。

《哈利波特》的電影相信看過的人不少,後人根據電影寫了一篇《從哈利波特談英國的等級與種族觀念》,很有意思。文章稱哈利波特的擁有各種發色、膚色的同學,其實代表了生活在英國(逆知註:應擴張到歐洲)的各個種族,種族之間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因此代表凱爾特人的赫敏與代表羅馬人的哈利波特不可能結合,赫敏只能與同屬較為下賤的凱爾特人羅恩結為夫妻。文章是否一家之言姑且不論,其中的族群概念倒有一定的借鑒。


歐洲的民族概念向來印象中較為混亂。凱爾特人是居住在不列顛島的土著,但是大不列顛島分為三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於是居住在蘇格蘭地區的土著又被稱為蘇格蘭民族。歐洲大陸還有一種民族區分法,及按照宗教信仰劃分——據說數百年前歐洲信仰新教的人,為了避免和其他信仰的人發生戰爭,集中居住到荷蘭,就形成了荷蘭民族和荷蘭國家。


回過頭去理解「斯拉夫」這個概念,我認為與「蒙古」這個詞條較為接近。蒙古,狹義來講只是鐵木真壯大之前的所在部落的名稱,廣義可以理解為鐵木真吞併的那一片土地上的所有部落的統稱。那麼同理,羅馬人是居住在羅馬帝國的人而不是羅馬民族,凱爾特人是居住在西歐那一帶的人而不是凱爾特民族,日耳曼人居住在中歐那一片土地上的央格魯部落、撒克遜部落等部落的統稱而不是日耳曼民族,斯拉夫人是居住在中東南歐弧形帶的人而不是斯拉夫民族。


東歐是一個廣袤的地理概念,因此進一步細分就成了東斯拉夫,即俄、白俄等;西斯拉夫,即波蘭、捷克等;南斯拉夫,即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馬其頓黑山等。讓我們記住這些名字,當南斯拉夫成為統一的南斯拉夫,他們成就了一個個偉大的國家;當斯拉夫分裂成一個個民族,那麼斯拉夫人的慘劇就開始了。


二、 南斯拉夫:戰爭與妥協的產物

南斯拉夫的誕生,歸功於國際舞台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在歷次戰爭中均站在勝利者的一方。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巴爾幹同盟對奧斯曼土耳其,結果巴爾幹同盟勝,奧斯曼土耳其喪失大部分歐洲國土。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黑山等對保加利亞,結果保加利亞失敗吐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勝利果實。第一次世界大戰塞爾維亞加入協約國,戰後同盟國集團戰敗其成員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解體,塞爾維亞王國吞併原來從屬於此二帝國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


三次戰爭的勝利促使南斯拉夫人民族自信心爆棚,1914年產生了以統一南斯拉夫為目標的《尼什宣言》;隨後趁著戰爭的東風又產生《倫敦協議》《科爾夫宣言》。1918年一戰結束後,建立了跨越塞爾維亞族、真正意義上的南斯拉夫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但直到1929年該王國才改名南斯拉夫。這就是第一屆南斯拉夫的成長故事,能打勝仗、有統一慾望、關鍵是協約國需要南斯拉夫,於是南斯拉夫出現了。此時的南斯拉夫國土已經囊括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數十年之後這六個名字正是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主權國家。


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加入德意軸心國,但何以戰後依然能保持獨立?因為鐵托。在德國獲得蘇德戰爭的初期勝利之際,在整個歐洲大陸都在德國閃電下瑟瑟發抖之際,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和無產者旅起義了。南斯拉夫又一次神奇的站到勝利者一邊,戰後1945年成立了南斯拉夫民主聯盟、1946年改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南斯拉夫隆重出場。


三、南斯拉夫:因為一個人而榮耀


在西方媒體一統天下的現在,想查找一些有關鐵托和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資料,殊為不易。幸好我也只是想粗略描述一番那個特殊時代,南斯拉夫取得的特殊成就。第二屆南斯拉夫,先後稱南斯拉夫民主聯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又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一直到1992年。這段時間南斯拉夫的領土範圍和國家屬性一直沒有沒有變化,因此不管國名如何姑且稱之為第二屆南斯拉夫。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已經發展成中等發達程度的工業國家。那時候的經濟增速高,社會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為6.5%,其中工業平均增長率為9.1%;那時候的工業化程度高,工業就業人數已經佔全國勞動力的19%,工業收入占國民收入的42%,而農業部門的就業人數佔全國勞動力的48%,農業收入只佔國民收入的17%;那時候的國民人均收入高,上世紀70年代末的人均收入已達1400美元,比義大利還高。2010年貝爾格萊德大學的某教授:他現在開的車是25年前買的,當時月工資1500美元,可以到任何地方旅行——25年前的1985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普通教授不可能買得起轎車。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在超級大國的夾縫中艱難奉行主權獨立。1948年起,蘇南關係惡化蘇聯撤走派駐南斯拉夫的援助,比1960年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團早了十多年;那一年,蘇南中斷貿易、彼此攻訐,斯大林將南斯拉夫開除出共產國際情報局,並試圖推翻鐵托的統治。最後當然是南斯拉夫獲得勝利,開啟了社會主義陣營的首次分裂,一定程度上促成後來東歐各國爆發的反蘇運動,也為後來中蘇分裂積累的經驗。1961年,不結盟運動第一次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南斯拉夫成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對南斯拉夫的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採取了打壓政策,而塞爾維亞族卻是南斯拉夫最大的主體民族,是它提出了「統一南斯拉夫」的目標,也是它建立了第一屆南斯拉夫國。鐵托對大塞爾維亞主義的打擊十分嚴厲,萬塞族幹部因此被整肅鐵托甚至從塞族中划出新民族,從原有的五個主體民族增加了「穆斯林」這第六個主體民族殊不知,族群分類的增加削弱了塞爾維亞但也為日後的四分五裂買下了伏筆。


1980年鐵托逝世。他不知道,他逝世後被他個人魅力壓制的社會矛盾,連同80年代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導致的社會動蕩,將在南斯拉夫甚至整個東歐,包括他敵對半輩子的蘇聯,依次爆發。爆發的結果是,南斯拉夫沒了,蘇聯也沒了。

四、 一切回到原點


那個年代圍繞蘇聯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最終波及南斯拉夫。


1989年東歐巨變,波蘭、東德、捷克、匈牙利等華約成員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先後演變成「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制度。1989年冷戰結束,戈爾巴喬夫與布希馬爾他的高峰會上宣布。1991年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散,此前1990年東德已經退出華約。1991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1991年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


1992年起,波蘭等東歐國家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同年,北約批准了一項原則,允許它的軍隊離開成員國領土到其他地方參與維和行動。當年年底,北約便決定以軍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內戰


縱貫十多年的南斯拉夫內戰,正是起於1991年。這個時間點有兩個特徵:第一,蘇聯及以蘇聯為核心的集團已經不存在了;第二,蘇聯的眾多「衛星國」紛紛加入或期待加入以美國為首的集團。在這個時間點,南斯拉夫有兩個特徵:第一,依然堅持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第二依然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南斯拉夫的這兩個特徵,同樣正在遙遠的東方古國體現;然而南斯拉夫與東方古國有著本質區別,東可以南不行。


南斯拉夫的誕生是大國妥協的結果,南斯拉夫的存在同樣是大國妥協的結果。一戰協約國需要南斯拉夫,於是巴爾幹統一了;冷戰需要南斯拉夫作緩衝,於是鐵托可以獨立自主了;冷戰結束了,南斯拉夫也該回家了。或許,以戰爭立國的血性,以及多年獨立自主的國格,註定了南斯拉夫必須以戰爭結束自己的一生。


19917月華約解散前五天,南斯拉夫內戰爆發。前文提到,南斯拉夫聯邦包括塞爾維亞和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黑、馬其頓六個共和國,南斯拉夫內戰就是部分共和國的獨立需求,與塞爾維亞的統一需求之間的矛盾大爆發。不同的共和國之間的戰爭,並非同時發生而是先後延續了十數年,這些共和國的獨立最終都成功了——北約解散了最大的對手華約,中間剩下的小緩衝帶還有倖存之理?


1991斯洛維尼亞戰爭1991克羅埃西亞戰爭,1992年波黑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馬其頓戰爭。事實上,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外,其他四個已經全部獨立,此時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繼承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本文稱之為「第三屆南斯拉夫」。


第三屆南斯拉夫僅余塞爾維亞和黑山,從民族和領土來看都是最小的;從時間來看也是最短暫的,2006年黑山共和國獨立,南斯拉夫終於成為歷史名詞。


五、 歷史未必就會主持公道


波黑戰爭是南斯拉夫內戰的組成部分。著眼於內戰,無疑可以冠之以民族獨立與解放;然而放眼全球,整個南斯拉夫內戰,也不過是北約集團對社會主義殘餘的趕盡殺絕,而波黑戰爭更不過是境外勢力鼓動下有著不潔政治目的的民族獨立鬥爭罷了。類似的,東方古國又何嘗不是差一點萬劫不復。


1992年之後的南聯盟,事實上已經與歷史上那個偉大的南斯拉夫無干,南聯盟已經成了塞爾維亞最後的遮羞布。波黑戰爭,也僅僅是一群拿著美金的造反者,與試圖維護祖先榮光的暴政當局之間的戰爭。波黑戰爭最出名的,當屬「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據說僅僅是據說:統一派在該地屠殺了造反派8000多名男性;然而波黑戰爭中的大屠殺絕非單方面,而是波黑塞族、克族、穆斯林之間的相互種族滅絕行為。僅1992年4月到10月,波黑就近萬塞族人被殺害;穆族和克族建立了監獄妓院,向士兵發放「強姦護照」:「持此證者有權在18點以後帶領婦女(指被關押的塞族婦女)在地下室過夜。如遇反抗,持證者可使用武力。」


二戰以後的歐洲不僅僅有文明,還發生了現代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當我們提起民主與自由時,幾乎言必稱歐美,然而屠殺與滅絕同樣在那片大陸上同時發生著。


南斯拉夫作為地理概念,其實遠不如巴爾幹貼切,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早有人所共知的名字。南斯拉夫作為政權名稱,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名稱,隨著黑山的獨立已經消亡。而南斯拉夫作為族群名稱,在各民族之間開始相互屠殺、強姦和滅絕之時,他們還是一個有共同名稱的族群么?


上世紀八十年代始,歐美對蘇聯實行拆解策略;蘇聯分解成功後,繼續對俄羅斯實行拆解。或許,在南斯拉夫身上發生的,也僅僅是歐美實行的拆解策略;至於隨同拆解策略發生的戰爭與屠殺,是歸罪於拆解策略的策劃者,還是歸罪於屠殺的實施者?


策劃者依然健在,自然不會自己審判自己。實施者已經四分五裂,再無自強自尊之日。歷史,估計難以給南斯拉夫一個公道。


慶幸我們依然是一個整體,獨立自主、自強自尊的屹立在東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察軍武 的精彩文章:

TAG:紅察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