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何判斷自己濕氣重不重?濕氣重毛病多,怎麼調理?已

如何判斷自己濕氣重不重?濕氣重毛病多,怎麼調理?已

如何判斷自己濕氣重不重?長此以往危害甚大

早上刷牙噁心:其實人們在起床之後在刷牙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嘔吐一下才覺得舒服些、要是覺得嗓子裡面總有東西似得,例如絲絲拉拉的感覺,要是有吐痰的話也是一點點而已。要是吐不出來的話說明這個癥狀出現了體內有濕氣。

看舌苔:其實正常人的舌頭是淡色而潤澤。要是舌苔顏色發白並且比較厚的話,這讓人看起來就好像剛剛喝過牛奶似得說明你的體內有寒濕。要是舌苔的顏色有點發黃的話,讓人看起來膩而粗糙說明你的體內具有濕熱。

看食慾:一般到了吃飯的時候,要是發現沒有飢餓感的話並且是什麼也不想吃的情況下,要是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胃裡脹脹的,那麼在吃飯過程當中會出現隱隱的噁心感,好像是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在往上頂。其實在夏季濕熱的環境當中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現象的人也不在少數。但也會有一部分人食慾是不受到任何影響,要是有非常強的飢餓感的話但是在吃了東西之後就會出現飽脹的感覺,這就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兆。

觀察排便:要是人在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大便是粘乎乎的並且沖馬桶的時候沖不下去。這時候不妨來觀察一下馬桶,也可以觀察一下手紙,一般情況下,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在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幹凈的話,這就說明了體內具有濕了。還有就是在大便的時候可以看顏色和形狀這也是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濕氣很多人都不陌生了,特別是對於近幾年中醫學文化不斷的深入和發展,人們將更多的選擇去養生,其中之一就是「祛濕」。

濕氣又被稱為濕邪,在中醫認為屬於邪氣入侵的意思,中醫認為:每個人的體內都有濕氣,只要在控制正常的範圍之內對身體是無大礙的,但是如果體內濕氣過重則危害深遠。

體內有濕氣主要表現為五大癥狀

表現一:精神萎靡

胸悶,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易睏倦,甚至記憶力減退。

表現二:體態虛胖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甚至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表現三:臉色暗沉和口內粘膩

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等。

表現四:食欲不振

到了飯點不想吃東西,強忍著吃一點胃部就開始脹氣,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感覺噁心,這也是濕氣重的一種表現。

表現五:大便稀爛

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大便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且總覺得大便排不盡。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趕緊上網查祛濕方法,更多的人都會選擇用紅豆薏米來祛濕,專家指出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原因有二。

第一:紅豆薏米針對初級濕氣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體內的濕氣過重,紅豆薏米只能望而興嘆,因為這時候需要做的不但是祛濕更需要做的是先健脾益氣。

第二:濕氣分為兩種,寒濕和濕熱,而紅豆薏米只會針對濕熱有一定的幫助,而如果體內處於寒濕的癥狀則會發現越吃濕氣越重的情況。

專家指出:真正對濕氣有幫助的是它,每個人都應該收藏

祛濕第一方:薏米人蔘蓮子粉

配料:薏苡仁1.5、赤小豆0.5g、雞內金1g,人蔘0.1g,茯苓0.3g、桔梗0.2g、砂仁0.1g、山藥1g,蓮子1g,甘草0.1g。

將上面這些中藥材混合到一起烘乾研磨細粉,每次2-3勺,一天2次。飯前服用。每天泡水喝,可全面祛濕!

方解:人蔘:解決氣虛的問題;

雞內金:本草綱目說雞之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濕,主要解決脾虛,胃弱;

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解決脾虛胃弱;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決肺弱,胸口悶的問題;

山藥,蓮子:滋陰補腎;

紅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滲濕;

甘草:調和諸葯。

濕氣是中醫的一種說法,很多人都無所謂,覺得就是醫生、商家們誇大其詞:你體內有濕氣,吃這個喝這個可以好,覺得別人這樣說勸你就是為了賺錢。

雖然濕氣是中醫的一種說法,,但是當身體真的有比較嚴重的病症出現的時候,你就不得不相信了。人體中如果濕氣重通常會讓身體產生各種不適,比如:頭痛、消化不良、精神欠佳、身體不適等問題,那麼在這乾燥寒冷的冬季濕氣重要怎麼祛除呢?

1、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2、紅豆玉米須茶

紅豆玉米須茶由四種材料製作,赤小豆、薏仁、冬瓜、玉米須,可以健脾祛濕、清熱消腫。是很多濕氣重人群的懶人祛濕法,簡單方便。

3、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的思念 的精彩文章:

TAG:簡單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