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楞嚴經》參習 88

「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楞嚴經》參習 88

「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楞嚴經》參習 88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

【阿難。若無眼人。全見前黑。忽得眼光。還於前塵見種種色。名眼見者。彼暗中人。全見前黑。忽獲燈光。亦於前塵見種種色。應名燈見。若燈見者。燈能有見。自不名燈。又則燈觀。何關汝事。是故當知。燈能顯色。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



到這個地方這是把第一大段介紹出來,下面這是第二大段「顯見不動」。在前面這段,如果阿難是言下開悟,那也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而阿難聽了前面一段開示之後,於是又起了疑問。

我們讀經文: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佇佛悲誨。】

這就是雖然聽了前面一段開示依舊沒悟,『得聞是言』,是言就是指前面的結論,能見是心非眼。我們想想,我們能不能承當這句話?我們打開經本在講台上也說得這麼肯定,能見的是心非眼,可是自己真正有沒有悟到這個境界?悟到這個境界就好了,如果悟到這個境界,給諸位說,就一了百了,就得大自在。我們為什麼聽了之後不能夠悟入?就是我們不肯放下眼見、耳聞,你不肯放下。這一層要是放不下,就跟阿難一樣,聽是聽清楚了,境界入不進去。『與諸大眾』,大眾就是跟阿難程度相當的這些大眾。『口已默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一句話說不出來,心裏面有疑問、有障礙。第一個,是一向都以為有眼才能見,無眼就不能見,可是佛教我們用盲人試驗,曉得盲人他也有見。這樣看起來,這個見跟有眼、沒有眼不相干,有眼有見,沒有眼還有見,這是一下子境界轉不過來的地方。第二,一向以為是有明才有見,現在說是把一個人關在黑暗當中他也有見,所以曉得,見明的時候有見,見暗的時候還是有見。

這兩層還是比較好懂,最難懂的就第三個意思,就是一向都以為見只是眼,不曉得見是心。從前面的比喻,黑暗當中眼得了燈光能夠看得見色相,所謂燈能顯色,再深究一層,眼也只是顯色,這時才稍稍體會到見是心。可是更深入一層應該要覺悟到,心性離開我們的肉眼別有自體。這就像我剛才的比喻,我們拿電視機比喻個人一樣,音聲、色相別有自體,與這個機器不相干,有這個機器不過能顯而已,沒有這個機器不顯而已。不顯,它有沒有作用?它還是有作用、它還是存在,不生不滅,好像這電波是不生不滅。生滅的是什麼?生滅的是電視機有生有滅,傳的電波不生不滅;電視機有所在,電波沒有所在,無處而不在。給諸位說,這個意思還是淺,再深一層講,講得大家就更莫名其妙,就是電視機也不生不滅。這個意思諸位要體會到,我們現在肉身不生不滅,這是真話不是假話,這個意思就更深。實在講,這些深意《楞嚴經》後面都討論到,究竟是回什麼事情?《楞嚴》裡頭說得很清楚,也說得很好,簡單扼要,「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能現的是心性,所現的是色相,心性不生不滅,現的相哪有生滅?諸位要真正入這個境界,心就清凈,就可以由無生忍而入寂滅忍,你的心就跟佛心一樣,清凈本然,起的作用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學問真正成就之處。

此地經文裡面講的「默然」,雖然把佛的話聽懂了,可是能夠思惟想像的這個心離塵無體,比不得真心離塵有體,這個所以然的道理還是沒悟;換句話說,還是有疑惑,沒有大徹大悟。疑在什麼地方?果然如此,我們現在所求,目前我們學佛所求何事?前面說阿難所求的是常住妙明的真心。這是發現緣心不寂、不清凈、不妙、不常,所以才說『猶冀如來慈音宣示』,希望佛大慈大悲再繼續的給我們開示,把這個道理、境界給我們說清楚。『合掌清心佇佛悲誨』,這兩句是聽法的態度,「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恭敬,唯有一心恭敬,請法才能夠得到受用,才能夠得到利益。「佇」是等待,等待佛進一步再詳細的說明這個道理。這段可以說是在第二大段裡面的一個序分,底下佛正式給他說明這個道理。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