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愛工作,工作讓我快樂!這句話可能是真的

我愛工作,工作讓我快樂!這句話可能是真的

GIF/398K

忙 Day

為什麼人對工作會如此愛恨交織,相愛相殺?科學界也好奇這個問題。

文|Mihaly Csikszentmihalyi

80%的人可能是抱著「我就想看著你怎麼瞎嗶嗶」的心情,點開這個標題的。

我懂。

一方面工作給我錢,給我成就感,但另一方面,&%……#¥@&*%#@%……我就是不想工作!為什麼人對工作會如此愛恨交織,相愛相殺?科學界也好奇這個問題。

早在20多年前,匈牙利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就為此做了實驗。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團隊想弄清楚:工作和休閑,哪個狀態更容易產生心流?

他們的方法是:讓100 多位不同行業的男女全職工作者佩戴呼叫器,為期一周,每天呼叫器會不定時間響8 次,一聽到響聲,他們就得馬上填問卷,記錄當時所做的事情以及當時的心情。另外,他們還要填一個表,指出他們感覺目前所做工作的挑戰程度,以及自覺運用到多少技巧(用1-10來代表程度)。一個人標出的挑戰與技巧運用程度,如果超過了個人的平均水準,就視為處於「心流(flow)」。

該調查共回收4800 份問卷(平均每周約44人受測)。根據上述的標準,大約有33%的反應屬於心流範疇。(當然,這種界定心流的方式不夠嚴謹,如果只有極端複雜的心流才算數——也就是最高層次的挑戰和技巧運用,那麼可能只有不到1%的反應夠資格稱為心流。我們在這裡使用的方法有點兒像顯微鏡,不同的放大倍率下可以看到不同的細節。)

GIF/282K

結果顯示:

1、一個人每周中處於心流狀態的時間越長,反映的整體體驗品質就越高。經常感受心流的人較易感覺堅強、活躍、有創造力、專註、進取。

2、心流大多出現在工作的時候,絕少在休閑時發生。

當受測者在工作中接到訊號時(這種情形只佔3/4,因為剩下1/4的上班時間,一般員工往往在做白日夢、閑聊或處理私事),心流的反應高達54%。也就是說,約半數的人在工作時覺得面臨水準以上的挑戰,運用到水準以上的技巧。相對而言,閱讀、看電視、招待朋友、下館子時,只有18%的反應達到心流的水準。

休閑產生的反應是很典型的無動於衷(或者說淡漠),挑戰與技巧運用都低於平常水準,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都覺得被動、軟弱、遲鈍、不滿足。工作時28%的反應屬於無動於衷的範疇,而休閑時卻超過一半(52%)。

不論心流在工作還是休閑時出現,人的體驗都比沒有心流時更好。挑戰與技能都高時,當事人會覺得快樂、振作、強而有力、活躍;他們精神更集中;自覺更有創造力、更滿足。這些體驗品質上的統計差異十分明顯,但對任何階層的工作者都沒有太大不同。

GIF/1.8M

契克森米哈賴的問卷上,有個問題是:「你現在是否寧可做別的事?」回答否的程度越高,表明受試者越願意做當下正在做的事。結果顯示,不論是否處於心流狀態,受測者在工作時寧可做別的事的程度,遠比休閑時高。也就是說,工作時即使已進入心流,人們仍不願意工作;休閑時儘管體驗品質很差,人們仍然願意休閑。

因此,就出現了一個矛盾:工作時,人們面對挑戰、發揮技巧,覺得快樂、強壯、有創意、滿足;閑暇時,他們因無事可干,技巧也無用武之地,以至於覺得悲傷、軟弱、遲鈍、不滿足。

但大家仍然寧可少工作,而擁有更多閑暇。

這個矛盾是為什麼呢?有幾種可能的解釋,但結論似乎只有一個:談起工作,一般人往往無視當下的體驗品質,一味堅持傳統文化對工作根深蒂固的成見。他們認為工作是強加的限制,妨礙他們的自由,必須儘可能地逃避。

GIF/659K

可見,很多人對工作的抗拒,並非源自生理或心理的疲倦,而是因為現代人的工作觀,以及在他觀念里工作與目標的關係——很多人把工作視為不得不做的事,一項外界強加的負擔,一種生命的債務。因此,儘管工作體驗偶爾是積極的,但他們仍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仍會本能地抗拒。

諷刺的是,雖然大多數人都很期待下班回家,準備好好享受,好好玩,可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玩。大多數的休閑活動——尤其是消極接受式的娛樂(比如現在的各種電子產品),都不是為使人變得更快樂而設計的,它們只是某些人賺錢的工具。

本文整合自:中信出版社《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編輯|奎因

來源|南都周刊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