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成藥不該在名字上做文章

中成藥不該在名字上做文章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技術指導原則》和《關於規範已上市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通知》,明確提出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的3項基本原則,即科學簡明,避免重名;規範命名,避免誇大療效;體現傳統文化特色。

傳統醫學歷史悠久,中成藥是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工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3522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6737億元。但與此同時,中成藥也因誇大療效、毒副作用不明等飽受詬病,境內市場增速開始放緩,在境外市場也屢屢受挫,一些產品被禁止銷售。中成藥名稱亂象叢生無疑是一大原因。有的含有「寶」「靈」「精」「強力」「速效」等明顯誇大醫療效果的字眼;有的帶有「御制」「秘制」等涉嫌虛假宣傳的稱呼;還有的用消癌、消炎、降糖、降壓、降脂等暗示療效。這些諸如「消癌平」等五花八門的中成藥名稱,可能誤導患者,造成延誤治療等惡性後果。

國家食葯監總局此次對中成藥通用名稱命名做出規範,將暗示療效和誇大、自詡、不切實際等用語從中成藥名稱中剔除,一方面,可以促進從事中成藥生產的企業規範藥品名稱,維護患者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推動中成藥行業轉變發展思路,將功夫真正用在中成藥的提質增效上。

中成藥喜歡在名稱上「做文章」,很大程度上在於中成藥對其成分、作用機制以及療效等,缺少像化學藥品那樣明確的循證研究。目前,一種化學藥品哪怕是仿製葯,也要進行動物試驗、雙盲試驗等,以確定其療效、毒副作用、不良反應等,而中成藥則缺少了這一環。有報道稱,一些中成藥為了提高療效,偷偷添加化學藥品。比如有的維C銀翹片中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和對乙醯氨基酚;一些降壓、降糖的中成藥,也是靠添加的化學藥品來達到降壓降糖的效果。

因此,無論是為了維護患者利益還是促進中成藥產業健康發展,都需要中成藥行業內企業轉變發展思路,借鑒化學藥品的循證研究機制,從根本上提高中成藥的適應症和療效,並將其成分、不良反應、禁忌症、毒副作用等明確告知患者。當能夠和化學藥品一樣有著明確的適應症、療效、不良反應等時,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中成藥,又何須在名稱上玩文字遊戲。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南京日報編輯/半夏。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青年中醫 好文選讀

-商務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同城 的精彩文章:

年輕中醫如何取得病人信任?
年輕人學中醫要打破腦袋中的壁壘
2017中國最佳中醫院校人才培養排行榜!

TAG:中醫同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