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墓被挖,裡面真的有青龍偃月刀嗎?

關羽墓被挖,裡面真的有青龍偃月刀嗎?

原標題:關羽墓被挖,裡面真的有青龍偃月刀嗎?



前幾年,網上就有傳言關羽墓被挖,在其中找到了關羽的無頭屍骨,並出土了青龍偃月刀,一瞬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在原著《三國演義》里,關羽的形象正可謂「胯下千里赤兔馬,手中青龍偃月刀。」但小說歸小說,歷史上真正的關羽,他真的有傳說中的青龍偃月刀嗎?

歷史事實證明,關羽墓出土青龍偃月刀的消息純屬子虛烏有。關羽墓里根本沒有青龍偃月刀,而且,考古人員和一些歷史專家也明確的表示,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在歷史現實中,關羽所用的,並非是青龍偃月刀。



小說畢竟只是小說,不能把小說當成史實。關羽是漢末人,而《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卻是明代人。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是小說中杜撰的,直到宋代才有了「掩月刀」也就是——偃月刀。考古研究發現,其實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現,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之意。宋代《武經總要》中就有這種刀的繪圖。三國時的刀為窄而直的刀,長度在1米左右,東吳的刀長60多厘米,蜀國的刀則長1.2米以上,有堅厚的刀背和單側刃,不再有銳利尖鋒,而且一般都有環首,環首上的布條纏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殺時刀從手中脫落。原著《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青龍偃月刀」,在漢末的那水平,還是造不出來的。


《三國志關羽傳》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陳壽在這段文字中用了兩個重要的字「刺」和「斬」。經過分析,可以得知「刺」表明關羽第一個動作是直線形進攻,其兵器鋒刃穿刺進入顏良的軀體,導致其落馬,能完成這種進攻動作最合理的兵刃是直兵或刺兵。三國年間的馬上長桿直兵或刺兵主要有矛、矟和少量的鈹、鎩,所以基本可以確定,關羽擊殺顏良的兵器是矛或矟,而並非是大刀。


關羽退走麥城後,為孫權部將潘璋、呂蒙殺害。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當時在洛陽的曹操,曹操開匣觀看,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曹操大驚失色,說:「關羽活著可怕,死而復活更可怕。」急忙命人設犧禮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並親自率百官前往拜祭。關羽顯聖驚嚇曹操,只是後世人的誇張渲染。但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必定是能夠看出這是孫權給他挖的一個坑,非但不因此而喜,而表現出無限悲傷,讓劉備找孫權復仇,為自己爭取時間。


關羽死後他的頭被曹操厚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這也就是民間盛傳的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


那麼既然關羽用的既然不是青龍偃月刀,那麼他用的是什麼兵器呢?答案是:槍或者矛。掩月刀一類的長桿大刀需要雙手握持劈砍,是典型的步戰兵刃。從尚存的宋、明掩月刀實物來看,其桿、刃總長在250厘米左右,這個長度顯然不適合馬戰。關羽生活的年代馬鐙只有單側且僅為上馬器具,完全不能起到騎乘後協助平衡的作用。雖然說小說中的關羽神勇無比,如果放棄持韁雙手握刀,穩坐就成了個大問題,在急速奔跑中很可能會墜馬,還何談持刀殺敵!


武聖關羽被殺後,建有多處墓葬和陵廟。其中 「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山西」是世人對關公身後的描述。雖然不是用小說中那樣牛逼哄哄的青龍偃月刀,但這位故鄉河東解州的千古名將,年輕時就急公好義,扶危濟困,因殺死侮辱民女的縣尹而亡命天涯。後來與劉備張飛相遇,「桃園三結義」。後又與劉備、張飛結義起事,「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降漢不降曹」——劉備謀誅曹操不成,兵敗投奔袁紹,被曹操俘虜的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誅顏良,斬文丑」——為報曹操知遇之恩,助曹操解白馬之圍;「過五關斬六將」——得知劉備下落,不畏艱險前去尋找;「火燒赤壁」——關羽率一萬水軍在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勛;「水淹七軍」——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活捉于禁,力斬龐德,「威震華夏」;後來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一孫權派人抄關羽後路,關羽兵敗麥城,被孫權部擒殺。

關羽死後,佛、道、儒三教都將關羽神化,成為佛教的護法,和「武財神」,正義之神!又經過歷朝歷代的皇帝多次加封,關羽一直受萬民敬仰,成為了正義的化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中流芳後世的三件「神兵」,卻為羅貫中瞎編?
服氣!靠大尺寸打破吉尼斯紀錄的俄羅斯大馬士革劍!
明朝錦衣衛殺人如麻的佩刀,為何會起綉春刀這麼秀氣的名字?
一群盜墓賊挖開李鴻章的墓,最值錢的是一把寶劍,只有戲班子要

TAG:冷兵器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