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耆宿夢參長老不舍佛子,以夢咐囑延諄法師
空中金剛寺kzjgs555
五台山上,一代佛門耆宿上夢下參長老追思荼毗法會12月3日在五台山真容寺舉行。四眾弟子心懷不舍,上萬人前來為夢老送行。不能前往法會現場的法師與三寶弟子也時刻關注著法會動態。以下是延諄法師與五台山的昌熙法師的聊天對話
夢老的這張舍利子照片我看到有人在快手上面發了,不止有這些吧?
延諄法師
昌熙法師
這點舍利是一個人撿到的。阿彌陀佛,本來我想去撿,但昨天五台山下雪了沒過去。下午兩點多我安排做了一場夢參長老的往生法會。舍利子先開始是允許本寺的法師去撿,後來就沒控制了。
誰想撿舍利的話都可以,那不得亂了。人們會爭搶
延諄法師
昌熙法師
放心吧,夢老會圓大家心愿的,誰去了都可以撿到。
阿彌陀佛,他們都是福報大的人啊!可以得到夢公的舍利子
延諄法師
昌熙法師
不一定得到舍利子或是整日侍奉老和尚才得大福報,老和尚能給你遺夢,就是你最大的福報。
阿彌陀佛。今天下午我休息時,做了半天夢。夢見夢老往生,然後被土葬。我以前下午幾乎不睡覺,今天突然就想休息,而且睡了很久才起來,夢裡一直都是關於夢老的內容。老法師在夢中對我咐囑了很多。
延諄法師
昌熙法師
師父啊!老和尚能入你夢,說明你是有大福報,大根基之人。你是帶著大願力,帶著任務來到這個世上的。
阿彌陀佛 看一下 這是我最近洗的夢參老和尚的照片,我供奉起來了。
延諄法師
昌熙法師
阿彌陀佛 照片看起來很莊嚴!師父你是弘揚佛法的主衛,我是護持正法的。我作為比丘尼要遵守八敬法。
祈願長老不舍娑婆,早日乘願再來。願正法久住!
(注)八敬法是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的八種法。此法緣於佛陀成道後十四年,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女眾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許。阿難代為三請,佛陀即制定八敬法,使彼等受持而得戒。又作八敬戒、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違法、八不可過法,單稱八敬。何等為八?分別如下:
一、百歲比丘尼應禮初夏比丘足。
二、不罵比丘、不謗比丘。
三、比丘尼(梵語bhiksuni)不得舉比丘(梵語bhiksu)過,比丘得舉比丘尼過。
四、比丘尼具足戒,須在二部僧中受。
(先於尼僧中作本法,再往大僧中加法,求比丘僧戒師為之羯磨,其餘9比丘僧為尊證)。
《行事鈔資持記·釋尼眾篇》說:「此尼受法,尼為和尚,尼中教授,及至僧中,唯須羯磨,故單請戒師(羯磨師)耳。」 道宣律師《拾毗尼義鈔》(卷上)說:「問:『若爾,亦應大僧為和尚耶?』解云:『非親相攝,故不得為和尚。』」所以大僧戒師羯磨時,羯磨文上不牒大僧戒和尚名字,只牒尼和尚名。
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懺除。
六、每半月須求比丘教誡。
教誡尼人的比丘必須具備十德,其中最明顯的兩項,便是精通熟習二部(比丘比丘尼)律,並且要有二十歲以上的戒臘。(這裡的戒臘不是指受戒以後年限,而是指受戒後安居的年數,不安居不算一臘)。
十德:「四分明。教戒比丘尼人稱其十德。一戒律具足。二多聞。三誦二部毗尼。四決斷無疑。五善能說法。六大姓出家。七顏貌端正。八勘能為比丘尼說法。九不犯重禁。十滿二十臘。」
——出自《三部律抄》
若比丘。僧不差而教誡比丘尼。波夜提。(比丘尼不請,比丘僧團不差,自行往教誡比丘尼,犯)
若比丘。僧差教誡比丘尼。從日沒乃至明相未出。波夜提。(教誡尼人從早上明相出開始,不得過黃昏)
若比丘。往尼住處教誡。不白善比丘。除余時波夜提。余時者病時。
若比丘語比丘言。長老。為食故教誡比丘尼。波夜提
———— 波羅提木叉僧只戒本 (亦名摩訶僧只律大比丘戒本)
七、不同比丘同住一處結夏安居(男女不共住),也不得遠離比丘住處結夏安居(受七日法,七日內可往返,為便利請求教誡故)。
八、安居圓滿,應求比丘為比丘尼作見、聞、疑罪約三種自恣(自由舉罪)
空中金剛寺
微信公眾平台
法師個人微信
往期精彩文章
恆隆師兄《金剛經》讀誦心得!
背金剛經——問題小孩脫胎換骨!
誦《金剛經》感應:誦讀700遍的感應
持誦金剛經和心經的神奇作用
舌尖上的修行:出家人如何吃飯
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
央視《文明之旅》:佛教與科學
弘一大師:學佛就一定要吃素嗎?
12部門聯合發文治理佛道教商業化:嚴禁商業資本介入
星雲法師演說:這個世間真的有因果報應嗎?
嘎瑪仁波切:如果能這樣做,我們改變命運的能力就會變得很強
他天生乞丐命,竟因這件事轉運成為唐朝名相
保定大佛光寺藥師佛開光儀式紀實
朱清時院士與梁冬對話:禪定重塑人的大腦
命運就是你因果報應的日程表
佛門中的禮儀
來果老和尚禪七開示
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往生,於五台山真容寺安詳舍報
夢參老和尚:我做過的四個夢
視頻:夢參老和尚《了生死》
夢參老和尚:哪一個法門懺悔業障快?
夢參老和尚:轉定業與因果律的悖論
夢參老和尚:如何學習文殊菩薩的般若智慧
夢參老和尚97歲壽誕珍貴開示
憶南懷瑾先生和夢參老和尚
居士責罵出家僧人,會有什麼樣的果報?
曾志偉送別夢參老和尚
《六祖講金剛經》前言
TAG:開閑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