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把一個物體切成兩半,如此反覆地切,能否一直切下去

把一個物體切成兩半,如此反覆地切,能否一直切下去

科學大爭論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莊子》記載的惠施的話,現在經常有人把它當做是有關物質無限可分的命題,其實莊子是把它和「卵有毛」、「雞有三足」等用來狡辯的謬論列在一起的,並不真把它當回事。

與惠施差不多同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家倒是認真地探討過類似的問題:把一個物體切成兩半,再切成兩半,如此反覆地切,是不是能夠沒完沒了地切下去,還是切到一定程度就無論如何切不了了?德謨克利特認為切到最後就會切到最小的組成部分,再也切不動了。

德謨克利特用另外一個思想實驗來說明這一點。

他讓我們想像在海邊漫步,問道:海里的水是不是連續的?如果一直把水分割下去會怎樣呢?他打了一個比方,沙灘遠遠地看去是連續的,走近了看則是由一粒粒沙子組成的。他設想,如果把水分割成越來越小的水滴,最終會是再也沒法分割的「水粒」。因此表面上看是連續的物體,都是由不連續的最小粒子組成的。德謨克利特把這種沒法再分割的粒子稱為原子,希臘語的意思就是「不可分割」。

巴門尼德是這麼推理的:

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真空就是無,說某種東西是真空,相當於說它是沒有東西,這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真空不存在,那麼運動是不可能的,因為物體運動需要真空,沒有真空的話就沒有物體移動的空間。巴門尼德進而否認存在多個事物,唯一真實存在的只有一個包含了一切的無限事物,它是不會變化的。它如果發生了變化,就意味著要從「無」產生「有」,或者讓「有」變成「無」,這都是自相矛盾,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切運動、變化都是虛假的。

你也許會覺得巴門尼德的推理偷換概念、牽強附會。不過要駁倒它,卻不是那麼容易。留基伯試圖用原子論來調和「變」與「不變」、「有」與「無」的矛盾。事物的組成單位原子是不變的,不能產生也不能消滅,但是原子之間的重新組合改變了事物的形狀,讓它在表面上發生了變化。留基伯同意巴門尼德所說的,事物的運動必須要有真空,但是他認為,既然我們能夠感覺到事物的運動,那麼一定存在真空。真空和原子。是組成宇宙的兩種基本元素。

巴門尼德的學生芝諾從另一個角度否定運動的存在:你要走完全程,需要先走過給定距離的一半,為此又必須先走過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直至無窮,這樣的話你相當於呆在原地了。芝諾還有一個更著名的悖論:長跑冠軍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也是玩類似的無限遊戲:當阿基里斯到達烏龜的起跑點時,

烏龜又走了一小段路了,阿基里斯必須再走過這一小段路,而烏龜又向前走了。這樣阿基里斯可無限接近,但永遠追不上烏龜。為了解決這些運動悖論,留基伯否認事物可以無窮地分下去,假定存在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原子。

德謨克利特把留基伯的原子論創建成了一個精緻而完備的體系。根據這個理論體系,宇宙只由原子和真空這兩種基本元素構成。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不可見的物質粒子。永恆地存在於無限的虛空之中,既不能被從無中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原子在數量上是無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樣的。原子在真空中隨機地運動,偶爾能夠碰撞在一起結合成團。這些結合有的比較穩定,有的較不穩定。不穩定的結合將很快地分離,而較穩定的結合保留下來,並結合進越來越多的原子。事物的任何變化都是原子的結合和分離引起的。德謨克利特還試圖用原子的形狀來說明物質的性質,例如水原子是圓球形的,而火原子則有銳利的邊緣。

德謨克利特原子論與現代原子理論有很多相似之處,其實並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在其中體現出來的還原論和決定論的科學思想:試圖根據少數基本觀念解釋整個世界,並且以數學為工具,加以定量的研究。德謨克利特也提出了機械論思想。把宇宙當成一個高度複雜的機器。同時,德謨克利特也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對世界的解釋中否認任何超自然的精神因素。他認為神根本就不存在,是原始人由於恐懼和無知,為了解釋未知事物而臆造出來。靈魂也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只不過是最精緻、最活潑的原子,人體死亡,原子分離,靈魂也隨之消失。

很顯然,在一個幾乎所有的人都信奉神靈、迷信超自然力量的社會,德謨克利特的思想觀念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必然會招致激烈的批評。據說柏拉圖極其討厭德謨克利特,曾經聲稱應該把德謨克利特的著作全部燒掉。柏拉圖本人倒是相信原子的存在,並提出了自己的原子論來解釋氣、土、火、水四種元素的性質,但是在其全部著作中卻隻字不提德謨克利特。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

卻完全不相信原子的存在,在著作中對原子論做了一系列反駁。我們現在能夠知道留基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還得感謝亞里士多德對他們的觀點的轉述,因為他們的著作都已遺失了。亞里士多德不相信真空的存在,也不相信原子的存在。他認為物質是連續的,可以無限分割下去,不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亞里士多德對原子論有一些具體的責難。例如,原子論認為原子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亞里士多德問道,原子一開始是怎麼運動起來的呢?換句話說,誰給了原子第一推動力呢?按當時的共識,物體要運動起來,就必須有力的作用。

這個時候的爭論還處於哲學爭論的階段,不可能通過實驗來證明孰是孰非。古希臘哲學家也不習慣用實驗來解決爭端。他們寧願只靠推理來提出和證明某個觀點。但是只靠推理往往不能給出定論,一個觀點能否被接受,就要訴諸其提出者的名望和權威了。亞里士多德比德謨克利特更出名也更權威,人們也就更願意相信他。結果,在德謨克利特之後相當長時期內,除了伊壁鳩魯、

盧克萊修等少數唯物主義哲學家,幾乎沒有人相信原子論。伊壁鳩魯對原子論做了一番改造,卻給它帶來了更多問題。他認為原子不論其大小、形狀,都在以相同的速度運動,緩慢地直線下降。果真如此的話,原子又怎麼能夠相互碰撞呢?伊壁鳩魯不得不假定,原子在下降過程中偶爾會突然轉向撞到了一起。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宗教勢力的壓迫在西方世界減弱,又有西方學者對原子論感興趣。伽利略就是這個時期最早相信原子存在的學者之一。但是要讓人們接受原子論,首先必須解決一個問題:真空到底存不存在?

當時的學者普遍認為真空是不可能存在的,就連伽利略也接受亞里士多德關於「大自然討厭真空」的說教。伽利略的追隨者托里切利在1643年製造出了氣壓計:他把一根玻璃管灌滿了水銀,再將其倒立垂直放進一碗水銀中,玻璃管中的水銀柱會下降,頂端部分變空了。

那是不是真空?許多人仍然認為那不是真空,而是存在某種不可見的物質。1646年,法國物理學家、哲學家帕斯卡聽說了托里切利的氣壓計實驗,做了重複,認為它證明了真空的存在。而玻璃管里的水銀之所以不會全流走,是因為空氣壓力的緣故,氣壓的高低可以用氣壓計測出來。一旦真空被證明是存在的,反對原子論的一大理由就不成立了。法國科學家伽森狄根據托里切利和帕斯卡的氣壓實驗提倡原子論,並首次把原子的集合稱為分子。

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頭,

波義耳也做了很多真空實驗,也相信原子論。但是他不相信原子的運動是隨機的,認為原子怎麼運動和向哪裡運動要由上帝來決定。波義耳相信原子論,還與他熱衷於鍊金術有關。鍊金術士相信物質是由不可見的微粒組成的。這種微粒論與原子論很相似,不同的是鍊金術士認為微粒還可以分成內、外兩層,水銀能夠穿透金屬微粒,改變其內層結構,從而能將其他金屬變成金子。

牛頓同樣是個鍊金術士,他也相信微粒論。他甚至認為光也是由微粒組成的。另一位大學者、法國數學家笛卡兒也支持原子論,雖然他並不相信真空的存在。此時的原子論與古希臘時期並無太大的不同,仍然只是一種哲學學說,要讓人們接受它還必須訴諸權威。有笛卡兒、牛頓這兩位大權威的支持,原子論很快就被普遍接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一旦克隆人合法化,必將產生一些怪誕無法挽回的9種結果!
時間還是空間都會像影子一樣消失,只有時空的結合才是真實的存在
探索外星生命的「劍走偏鋒」的方法!
怎麼尋找外星人,當然是用更科學的方法了!
時間旅行的因果關係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多了,這裡面有太多「因果」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