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破巷32年,十次路過九次為這份拌面
原標題:藏於破巷32年,十次路過九次為這份拌面
幡然回首時,
你依然還在。
局口拌面
食物總是有種神奇的魔力,
在味蕾跳動的瞬間,
偷偷溜進你的腦海,
在你恍惚時,深深紮根,
以至於,
成了那揮之不去的美好滋味。
那年傍晚,
不安分的孩子瞞過家裡,
從補習班上逃出,
在中山路上,
捧著燒仙草一路閑逛,
拐進只有一人寬的小巷,
點完單,縮在小小的板凳上,
興奮地聊起新出的漫畫。
「誰的拌面和扁食豬腰湯?」
聊天被打斷也沒人在意,
忙不迭揮手:「這裡這裡!」
接回剛剛話題的同時雙手不停,
直至每根麵條上,
都均勻裹滿甜辣醬及花生醬。
在來往不斷的食客交代著各自的喜好聲里,夾雜著刺溜刺溜的吸面聲。
空氣中飄散著芹菜與薑絲搭配的清爽味道,厚重且濃郁的花生香撲鼻而來,成了記憶中少時的味道。
大概是太過滿足,
以至於所有氧氣都供到胃裡,
大腦缺氧的那一瞬,
這份味道就悄悄鑽入了腦海深處。
頂著南方濕冷的風轉入巷中,
往前方煙霧騰騰的地方走去。
「老闆,一份拌面、
一份扁食豬腰湯。」
「好嘞。」
冬日裡來此,
更願意站在料理台旁,
看著老闆雙手翻飛,
湯水的蒸汽在空中慢慢消散。
似乎這樣,就可以沾染到些許暖意,
驅散下南方冬天刺骨的寒。
熱氣騰騰的湯水灌入口中,
暖意從小腹處一點點擴散,
整個人也就慢慢活過來。
大概是逆反心理作祟,
總有一段看什麼都不順眼的時光,
哪怕是當初深愛的味道。
昏暗狹窄的巷子,幾張小桌、一張台、幾個暗黃的燈泡加上一塊招牌和一塊擋雨的布構成的店面,下雨天就開始積雨的小路,各種細節都讓自己對這店愈發嫌棄。
那段時間,
喜歡的是哪些擺盤精緻、
環境優美的店鋪,
在那種地方,
隨意按下快門,
都能收穫一張,
看起來歲月靜好的圖片。
本以為此後與這店再無交集,
怎知離開廈門以後,
這家小小的破店,
竟成了念念不忘的家鄉滋味。
想念廈門清晨熱鬧的集市,
想濱海路乾淨好看的海邊,
想鼓浪嶼上的百年糍粑,
想思北的花生湯,
還想念,
局口的生燙。
念頭根植於心,
就開始生根發芽快速成長,
冬天裡生燙氤氳的熱氣,
夏日裡拌面濃郁的花生香,
在腦海里不斷迴轉,久久不散。
「來,小妹吃點什麼?
點完單再坐。」
熟悉的聲音響起,
一如記憶中爽朗模樣。
「一份拌面還有扁食豬腰湯。」
「好嘞,你的號碼牌,
找個位置坐下吧。」
料理台上的食物依舊豐富,
食材還在湯里浮沉,
大鍋的鴨湯對外散發著鮮味。
花生醬早已研磨好,
和甜辣醬一起乖乖躺在碗底。
入口的湯鮮甜依舊,
生燙的分量讓人滿心歡喜,
彈牙的麵條、濃郁的花生醬,
周邊帶著廈門風味普通話,
身旁穿著睡衣的老大爺,
一切似乎仍是兒時模樣。
一口麵條下肚,一嘴鮮湯入口,
那如百爪撓心的思念,
漸漸消散無蹤。
吸吸鼻子,多麼慶幸,
幡然回首時,你依然還在。
從1985年起就駐紮於此,它早就成了局口巷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哪怕周圍街坊一戶戶搬離,依舊願意為了這口鮮湯和拌面專程回來一趟。
32年間,
哪怕遇上颱風天,
從下午4點到凌晨,
空氣中都會飄蕩著鴨湯的鮮香。
美好的東西總是自帶光芒,在網路上,局口拌面漸漸傳的神乎其神。
名氣一開,食客自然來。
每次路過,小巷裡都擠著一堆等待美食的食客。
無數拿著手機對著地圖摸索過來的遊客,一邊抱怨糟糕的環境,一邊暗暗期待即將上桌的美味。
但哪怕遊客數量不斷增加,
這裡依舊是老廈門心裡私藏的美食小店,
願意無數次在破舊的雨棚下,
擠在遊客中間,
安撫深夜空癟的胃。
即使店鋪名氣不斷擴大,
店家也絲毫沒有打算擴張,
手中出品,也沒有打任何折扣,
種類也和以前一樣,
只賣拌面,生燙和拌鴨腸。
無論外界紛紛擾擾,
安守著這一方小天地,
認真熬著手頭的湯,
拌好手上送出的每一份面。
汪曾祺書里說,
「記得舊時好,隨爹去吃茶,
門前磨螺殼,巷口弄泥沙。」
我們所懷念的,
不僅僅是那口美味,
還是當年那個自己。
最地道的小吃,
有時候味道不一定是最好,
但往來的客人,
吃的也更多是一種情懷,
一種對傳統美食的惦念。
- END -
(圖片來源於網路,
頭圖gif來自『舌尖上的廈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須知
微信公號轉載本文,
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二字獲得授權,
無授權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轉發到朋友圈不需要授權)
※眼乾、失眠?帶上這款蒸汽眼罩,呵護心靈的窗口!
※每晚足底貼一貼,去掉萬病之源—「濕寒氣」
※不整容、不打針,「凍齡」女明星99.99%逆生長的秘密!
※分分鐘一罐見底,香脆濃郁無「仁」能比,一生推!
TAG:尋匠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