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西天取經,取回的是真經還是廢紙?

西天取經,取回的是真經還是廢紙?

本文3576字,讀完大約需要7分鐘

1

唐僧玄奘出發取經1276年之後,又一支來自東土前往西天的取經團即將踏上征途。跟玄奘的私人行為不同,這次的取經團是政府行為,高品質大規模上檔次。

1904年,日本跟沙俄在中國的東北作戰,結果日本大勝而俄國慘敗。被八國聯軍打趴下了的清朝上下忽然覺得眼前一亮:這不就是立憲對專制的勝利嘛!日本國土小資源少,之所以能打敗橫跨歐亞的沙俄大帝國,還不是因為立憲?各地封疆大吏如張之洞、袁世凱、岑春煊紛紛上奏:立憲吧,再不立怕是來不及了哦。

慈禧深受震動,決意向世界潮流靠攏,但要立憲首先要知道憲法是什麼東東,於是決定派出一支由滿漢精英組成的考察團,前往西方世界取經。取經小組成員如下:

鎮國公載澤,29歲,康熙帝的第六代重孫,純正的愛新覺羅血統出身,年輕有為。

軍機大臣戴鴻慈,52歲,主政地方多年後進入中央權力中樞,對國情有切身的長期認識。

閩浙總督端方,44歲,著名的滿洲三才子之一,銳意新政,其籌劃督建的湖北、湖南圖書館是近代以來最早的省立公辦圖書館。

商部左侍郎紹英,44歲,滿人,曾任京師大學堂提調。

還有剛剛進入軍機處的徐世昌,50歲,後來的中華民國總統。

為了盡量從各方利益的博弈中考慮全局,取經考察團老中青兼備,皇族、中央和地方勢力並存。但一開始慈禧就畫了一條底線:派各位出去是考察立憲,不是讓各位回來逼皇太后和皇帝下課的。

9月24日,北京正陽門車站,為取經團準備的隆重送行儀式正在上演中。忽然一聲巨響,炸彈爆炸。

混上車的革命黨人吳樾是激進的暗殺派,他即將踏入車廂時,引起衛兵懷疑而被詢問。吳樾怕暴露,趁衛兵剛剛轉身,突然點燃炸彈導火線,準備投向五大臣。結果這一瞬間火車頭後退與車廂掛鉤,炸彈被震落車廂地板引起爆炸。車廂被炸毀,五大臣中只有紹英、端方、戴鴻慈三人受輕傷,吳樾則當場身亡。

清廷很快表示:本次取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會因為一枚炸彈而取消。但因為事發突然,取經小組成員也有變動:山東布政使、皇親國戚尚其亨,還有曾經出任日本大臣的李盛鐸臨危受命,換下了重傷的紹英和改去加強治安管理的徐世昌。

取經小組第二次分成兩批出發,沒歡送也沒儀式,很是低調,畢竟誰也不想再來一枚炸彈。

2

兩批取經小組,考察的第一站都是日本。因為這個近鄰是學習的典範:變法不過三十年,就連敗中國和俄國。而且君主立憲,本身也是日本的強項。

日本也是從取經路上一路走來的。1871年,日本右大臣岩倉具視率領日本政府使節團,前往歐洲十二國考察取經,30歲的伊藤博文是出使隨員之一。當年他們的考察極其認真辛苦:每到一地白天夜晚都奔波在鐵臭煤氣之間,睡覺的時間都不多。當時日本人如饑似渴地吸收西方文明,如今風水輪流轉,輪到大清國前來向他們取經了。

日本人接待取經團,極為認真。他們當時覺得把鄰居教好了,才能共同抵禦西方歐美對於亞洲的文化和經濟侵略。除了天皇接見、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現身說法之外,前首相伊藤博文還專門前來拜會。就載澤的日記記錄來看,伊藤基本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載澤問:我國考察各國政治,銳意圖強,應以何為綱領?

伊藤博文答:貴國欲變法自強,必以立憲為先務。

載澤問:我國立憲,應該師法哪一國家為最好?

伊藤博文答:有君主立憲國,有民主立憲國。貴國數千年來為君主之國,主權在君而不在民,實與日本相同,似宜參用日本政體。

載澤還問:君主立憲與專制有何區別?

伊藤博文答: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立憲國的法律必須經過議會議決,呈君主裁定,然後公布。不像專制國的法律,君主一個人說了算。法律公布之後,全國人民都得遵行,沒有一個人不受到法律的約束。

這場談話,伊藤博文全部以英語作答。日本對於西方學習之透,可見一斑。

日本的下一站是美國,當時從日本坐船到美國需要二十天左右。取經團本來計劃在船上開會研究考察心得和考察方法,結果大海上暈船暈得一塌糊塗,會都開不成。

在美國,取經團所到之處,美國民眾無不傾城相告,空巷來觀。原來每逢國內派來欽差大臣,駐外中國使館的全體人員都必須到碼頭或是車站,擺好香案鋪好地毯,等欽差來時跪在那裡口唱「奴才某某率全體館員恭請皇太后及皇上聖安!」取經團心知肚明:這樣公然下跪,徒惹洋人恥笑——但又不能廢除這一程序,於是把公開迎接禮改成了使館內的內部表演。

取經團在美國既考察國會,也考察監獄。一是最文明最高端的區域,一是最黑暗最骯髒的區域。取經團發現在國會內吵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的議員,出了議會大廈竟然談笑風生友善以待——知道這才是好政客。在舊金山的監獄,取經團發現監獄兩人一室,有牛羊肉、麵包和乾淨的飲用水。再參觀女子監獄,更是乾淨整潔得「幾與客店無異矣。」

取經團都是明白人,知道即便有迎接取經團的刻意為之的因素,但實際情況比國內,也實在是文明得多了十萬八千里。

美國的下一站是英國。英國人一開始是懷疑的:取經團是不是借著考察的名義,來一次全球公費旅遊?憑藉他們跟大清打了一兩百年交道的經驗,英國人對清朝取經團的認真程度簡直不敢抱希望。

但取經團卻用實際行動向英國人證明了:中國人也有認真的時候。中國駐英大臣汪大燮專門聘請了名家埃喜來,為取經團講解英國政治制度。為了理論聯繫實際、從抽象走向直觀,頭天講解跟著隔天就實地參觀。今天講三權分立,明天就去泰晤士河畔的議會大廈;明天講稅收與財政,後天就去財政部和農業部……講真,這樣全方位的深入了解英國政治制度,可能是中英外交史上絕無僅有的唯一一次。

除了日、英、美之外,取經團還去了法國、德國、奧匈帝國、俄國、比利時、荷蘭……當時的世界強國,取經團一個也沒有遺漏。除了議院、行政機關、學校、警局、監獄、工廠、農場、銀行、商會、郵局之外,還有博物館、戲院、浴池教會、動植物園甚至是浴池。所到之處,各國幾乎都給予了取經團最高規格的待遇,國王、天皇、總統、女王們輪番接見,接待規格甚至超出了取經團的意料。

若是一般官員,估計不是受寵若驚就是興高采烈,但即便是最年輕的取經組成員載澤,也是憂心忡忡:之所以受到如此熱烈超規格的歡迎,不是因為中國強,而是因為太弱。作為強者的西方人,在弱者尤其是像大清這種「專制半開化」的國家面前,更容易寬宏慷慨。

德國的檔案可以作證。當取經團結束在德國的考察時,德國留下了8份詳盡的報告記錄,但將近一百多年都丟在檔案櫃里吃灰,再也無人關心。弱國的一次取經,又怎麼會放在強國的眼裡。

3

1906年,取經團勝利回到大清國。他們不僅提議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建立起圖書館、博物館、動物園、公園等,而且還不惜斥重金從國外購買回一批動物,放在北京新建的萬牲園中,可以說是促成了中國最早的動物園的雛形。據《大公報》載,從國外運抵天津塘沽的動物包括一頭大象、兩頭獅子、三隻老虎、兩匹斑馬、兩頭花豹、兩頭野牛、四隻熊、一隻羚羊、四隻袋鼠、四隻鴕鳥、六隻仙鶴、八隻鹿、十四隻天鵝、三十八隻猴等,林林總總裝了五十九個籠子。可謂壯觀。

但他們心知肚明:在大清立憲,一切一切的終極前提,就是要保證皇權不得旁落;但要走立憲新路的目的,就在於限制皇權、賦權於民。如何既能在中國實行真正的變法、走上富強之路,又能獲得當時實際的當權者慈禧的支持、使其不會像戊戌變法那樣半途而廢?為了找一條與虎謀皮的中間道路,取經團可謂操碎了心。反正最後提交的方案,必須讓君權和立憲並行不悖。不然就算取的真經再有效,在慈禧那裡也是一句拖出去斬了。

最終他們還真的想到了一條兩全之計:首先立憲是一定要立的,但是慈禧老佛爺所代表的皇權仍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且可以世襲下去。但是老佛爺不親自管事,管事權交給大臣,大臣是老佛爺的代理人。如果大臣政策不靈或操作不當,那大臣就必須辭職下課,讓他人來幫老佛爺辦事。

但要是老佛爺的聖旨違憲,怎麼辦?此時大臣應該果斷辭職,而接替他的下一任大臣也堅決不執行,這樣大臣們都不執行,老佛爺就沒法違憲了是不是?但要是總有利欲熏心的大臣,要昧了良心去執行老佛爺的錯誤路線呢?那議會就群起而攻之,往死里彈劾他,這樣就能保證老佛爺和憲法共存了。

不管實際行不行得通,至少理論上的畫餅是成形了。取經團回來之後,很快上交了考察報告和一連串的密折,強烈要求實行預備立憲、改革官制、組建內閣、啟蒙民智等一系列措施。而其中出名的《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請改定官制以為立憲預備折》《請定外交政策密折》,雖然名義上是載澤等人的手筆,但坊間傳言,其實都是由一力推動君主立憲的梁啟超捉刀。而此時梁啟超尚流亡日本,名義上還沒有被清廷取消通緝。

慈禧也深受鼓舞,當年就下詔預備立憲。1907年9月,清廷宣布「預備仿行憲政」。12月6日,張謇、湯壽潛等人率先在上海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之後各地立憲公會紛紛建立,其後史學界多把這一天作為清末立憲運動正式開始的標誌。在當時的取經團和立憲派心裡,前途雖然曲折但一片光明。

取經團成員,絕不是教科書里那些顢頇、愚昧、貪腐、目光短淺的腐敗形象。他們是當時中國最聰明的一批人,不但親眼看到了西方的文明成就、去了解成就背後的原因,還清醒地認識到某些問題的本質。例如戴鴻慈曾有過這樣一番議論:說到自由,大多數人都以為就是不受壓製為所欲為,但看看歐美的人民,也必須相待以信、相接以禮、守法律、顧公德,無時無刻不受約束,這才是自由的真相。

這樣的洞見,即便放到一百年後的今天,也並不過時。要是按取經團的思路去改革,或者中國走一條緩和的富強之路也有可能。

但人算不如天算,正在取經團準備大展宏圖之際,最高領導慈禧一命嗚呼,年僅三歲的溥儀即位。慈禧在世還能鎮壓得住地方勢力,如今中樞權力出現真空,各地封疆大吏各自心懷打算。最終弄出的「皇族內閣」,漢人4人滿人9人,基本就是軍機處換了塊新招牌而已,跟著輿論一片嘩然,再也沒幾個人相信清廷立憲的真實性。

就在「皇族內閣」出台半年後,武昌起義爆發,辛亥革命把清廷扔進了歷史的故紙堆。至於幾年前輾轉萬里十餘國、辛苦取來的立憲真經,當然也就成了無人問津的一堆廢紙。

參考:柴松霞《出洋考察與清末立憲》

原創不易

您的打賞是最好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聽宋石男講西門慶,聽陸支羽談楊德昌
大師精品聽書課程,5折秒殺!
就算侯寶林活到今天,也不敢這麼編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