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大英博物館的波特蘭花瓶

文物介紹——大英博物館的波特蘭花瓶

原標題:文物介紹——大英博物館的波特蘭花瓶


在所有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奇特神秘、令人驚異的物品中,最讓人感到迷惑不解的就是藏於大英博物館內脆弱的波特蘭花瓶。17世紀初它首次出現在羅馬的記載中,據推測於亞歷山大?塞維魯皇帝墓室的石棺中被發現。自發現以後,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史學家精心研究這件製作精美的羅馬帝國時期的浮雕玻璃,想要理解雕刻在它側面的神秘畫面。


在這幾百年中,各位學者對花瓶上的畫面共做出多達50種不同的解釋。花瓶底色為深鈷藍色呈半透明狀,上面覆蓋著雕刻成七位人物的非透明白色玻璃,只有其中一位的身份可以確認——丘比特。他手持彎弓和火炬,飛在半空,臉向後望去,似乎正在吸引一位英勇的年輕男子走向一位坐著的半裸女性。這位女子懷中擁著一隻可能是水蛇的濕滑的怪物,在她腿間向上直起身體。



波特蘭花瓶是古代浮雕玻璃的最著名代表。浮雕玻璃是一種豪華奢侈的器皿,其製作方法的來源是興盛於羅馬帝國早期至公元50年或公元60年之間的寶石浮雕雕刻法。現存的羅馬帝國浮雕玻璃數量極其有限。數量有限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製作浮雕玻璃耗時過長:1876年,約翰?諾斯伍德花費了三年時間才製作出第一件波特蘭花瓶的玻璃複製品。這個花瓶過去的功用可能是什麼?「它可能是骨灰盒,被用來盛放一位極其重要、地位很高的人物的骨灰。」「花瓶可能是皇帝贈送的個人禮物,或者是某人擁有的世間最奢侈物品之一。」


波特蘭花瓶是現存最精美的古羅馬寶石玻璃製品,製作於公元一世紀初。這尊高24厘米、中圍約56厘米的花瓶在公元1601年以前的故事已經不為世人所知,對該花瓶最早的記錄是在1601年,當時它是義大利蒙特大主教的收藏品。主教去世後花瓶落入巴貝里尼家族手中。1778年,當時英國駐那不勒斯王國大使漢密爾頓購下花瓶,他在回到英格蘭後於1778年將花瓶出售給當時的第二代波特蘭公爵夫人,波特蘭花瓶因此而得名。1810年,第四代公爵將花瓶寄放在大英博物館。1929年-1932年該花瓶一度離開大英博物館以供拍賣,但並沒有成交。1945年,大英博物館從第七代公爵手中購得此花瓶。



歷史上所有的羅馬寶石玻璃製品基本上都是公元前後兩代人時間的作品,具體而言是從公元前27年至公元68年,主要作品包括花瓶、牆壁大型浮雕以及小型珠寶,隨著克勞狄烏斯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尼祿的自殺,寶石玻璃製品便消失在歷史長河中。除了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晚期曾經在很短的期間重新流行過,直到18世紀前,歐洲再無羅馬寶石玻璃製品的存在。沒有人知道這些無論是外形、質地還是顏色都非常奪目的藝術品為何得不到世人青眯的原因。18世紀希臘羅馬復古風氣在歐洲大為行時,歐洲重新出現很多此類作品的仿製品。



現存羅馬人製作玻璃的最早記錄時間為公元前50年,當時是羅馬玻璃吹制技術的起步階段,考古學家們經過研究,認為波特蘭花瓶的製作方法是將深藍色的玻璃瓶先吹製成形,再浸入盛有白色玻璃液的容器中,然後將兩者吹合為一。待冷卻後,寶石雕刻師在外層白色不透明玻璃上雕刻,構成其所需要的圖案。寶石玻璃製品的製作明顯受到寶石雕刻的影響,而雕刻師更喜歡使用寶石玻璃創作作品,因為在構圖設計上不用受到寶石經常存在的外形上的限制,創作的空間更大。


1845年,一名喝醉酒的青年闖入博物館,他拿起花瓶旁邊的另一件文物,將花瓶的玻璃外罩和花瓶一併打碎,他為什麼專挑這個花瓶下手的原因已經不得而知,他因此而被判監禁,但有意思的是,他並非是由於打碎花瓶而是因為打碎了玻璃外罩而獲罪,因為當時的英國法律並不對破壞價值不菲的藝術品的行為定罪。


雖然經過專家們精心工作,花瓶被修復了,但花瓶上仍然留在細微的破碎痕迹,因為有37件小碎片在修復的過程中竟然不翼而飛。直到1848年,博物館看門人收到一位市民寄來的一個大箱子,裡面有37個小盒子,每個盒子里有一塊小碎片。原來當年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將這37塊碎片帶到一位制盒工匠的作坊,要求工匠為每塊碎片做一個小盒子,這位工作人員在這之後不久就去世了,結果盒子一直沒有人來領取。1848年,工匠去世後,其遺囑執行人並不知道這37件碎片是什麼東西,於是託人將東西寄到大英博物館進行鑒定,結果這些碎片意外地完璧歸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文物介紹——龍骨水車
文物介紹——漢代鎏金銅犀牛與馴犀奴
文物介紹——青銅卡尺
每天一件文物介紹——顏氏家廟碑
文物介紹——西漢錯金銅弩機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