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 文化:發菩提心的含義

佛教 文化:發菩提心的含義

菩提心的「菩提」是梵語,譯成漢文為「覺」。發菩提心,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簡稱「菩提心」,也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

《大智度論》謂:「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師地論》謂初發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薩之行列。《發菩提心經論》說:「依思惟諸佛、觀身過患,慈憋眾生、求最勝果四緣修觀而發菩提心。」

《華嚴經》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凈法故;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菩提心者,則為凈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凈法悉圓滿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願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薩學之所依。

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菩提心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 文化:因果的含義
佛教 文化:佛教允許吃「三凈肉」嗎?
地藏菩薩九華山建寺之因緣
佛教文化:廟門兩側力士是誰
佛教文化:護法的含義

TAG:民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