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一流|從紋飾繪畫鑒賞「康熙瓷」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御窯廠,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
中國古代瓷器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從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發展到北朝白瓷,而後再由白瓷發展到彩瓷將近二千年的歷程。其中,從青瓷到白瓷的轉變,是在唐宋時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康熙民窯器中常見縮釉、粘砂、不光滑現象,器物底足內釉薄泛白,常見放射狀的跳刀痕,有的足牆同面斜削呈尖狀,圈足直徑大,許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現台階的形狀,其折角處極為挺直,俗稱「二層台」或「台階底」。雙圈足也在這一時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龍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較外圈矮,兩圈間露胎無無釉,圈足寬厚。
康熙中期青花由於燒成溫度進一步提高,胎體潔白堅硬,斷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雜質,胎體薄厚適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漿白兩種,粉白釉面硬度高,漿白釉面略顯疏鬆,偶有開片,還有一種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沒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經過打磨,光滑呈泥鰍背狀,但沒有後期雍正青花的滾圓,少見火石紅,胎釉結合很緊密,器內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當時還出現用精細淘洗的漿泥製成的瓷胎,俗稱「漿胎」,產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體偏輕。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澤深沉含蓄,胎體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較深普遍採用平切,切削整齊。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廣東青料描畫,呈色灰藍,個別發色欠佳,濃重灰暗及藍黑,與順治青花特點很相似。
【黃地開光琺琅彩花卉紋碗】
黃地開光琺琅彩花卉紋碗,清康熙,高6cm,口徑10.8cm,足徑4.4cm。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無紋飾。外壁黃地開光琺琅彩裝飾。黃釉地上有4個花瓣形開光,開光內以松石綠釉為地,彩繪牡丹與菊花。開光外繪折枝蓮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紅料彩楷書「康熙御制」雙行四字款,外圍紅料彩雙方欄。
此碗所繪紋飾工整細膩,畫面色彩鮮艷奪目。琺琅彩瓷器為名貴的宮中御用瓷器,因燒造數量有限,傳世不多,故彌足珍貴。
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練精純,由於水沉法改進為煅燒法,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區別,時代特徵十分明顯。並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面貌。人們往往稱康熙青花為「翠毛藍」、「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變化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所用青料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對康熙青花評價甚高,謂「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器物畫面濃淡深淺,光線強弱分明,不同層次的渲染,完全是由於工匠們熟練地運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識地造成多種深淺層次不同的色調,甚至在一筆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淺不同的筆韻,如青花山水人物圖,花鳥圖等,無論遠山近水,層巒疊嶂,均富有層次的節奏感、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手法,猶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觀賞性,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灰藍,有的泛暈散,也有描青花,所佔比重不大,多繪在杯、盤、碟等小件器皿上。
康熙朝除了燒造傳統的白地的青花外,還有漿胎青葯,哥釉青花,郎窯青花,藍釉青花、黃釉青,灑藍開光青花、藍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醬釉內青花、青花紅彩、青花釉里紅、青花加黃、青花加紫、青花戧金、青花鏤雕等派生品種,雖燒造數量不是很多,但別具情趣。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發色也很流行,所佔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樂、宣德青花蘇泥勃青料重鮮艷帶暈散的藝術效果。其次還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藍中泛紫。這時期最擅長仿宣德青花瓷,由於採用的是大陸鈷料,含鐵量低,穩定性好,所繪花卉呈有黑色結晶斑點,是採用人工重塗積點方法,有意點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質感不夠,釉面同樣泛青,個別也有桔皮紋,用手撫摸釉面,比較光滑,凹凸不平感覺不明顯,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帶有波浪狀,總體來看,仿製水平還是很高的。
【綠地紅彩雲龍紋盤】
綠地紅彩雲龍紋盤,清康熙,高4.7cm,口徑21.7cm,足徑14.2cm。
盤敞口,弧壁,圈足。通體內外綠地紅彩雲龍紋裝飾,紅綠兩種色彩對比強烈。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曾大量燒造單一色地、單一色彩瓷器,如白地綠彩、白地紅彩、黃地綠彩、黃地紫彩、黃地紅彩、綠地黃彩等,但綠地紅彩卻很少見,故這件綠地紅彩龍紋盤就顯得彌足珍貴。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為豐富的一個時期,形式更是變化多樣,層出不窮,一種器型往往有多種不同的式樣,以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和條件為依據,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種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銅器式樣祭器、外銷瓷等。外銷瓷在當時對外貿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兩個品種,基本都是民窯器,用色偏濃重,造型高大,紋飾也適應於國外市場的需求,規整繁縟,並有許多創新式樣。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產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這與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術列趨成熟有密切關係。如:大棒槌瓶、大香爐、萬壽字大瓶、大盤口瓶,鳳尾尊、花盆、大魚缸、綉墩、大蓋罐等,整體特點是古樸穩重,頗具陽剛之氣的力度。儘管體積較大,有的高達 80 厘米,極少變形,器身介面不明顯,反映了成型與修胎工藝的精進。器物外部輪廓線和轉折處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風格硬朗,挺拔向上,渾厚樸實、有力,粗獷豪放,富有陽剛氣勢,製作很清楚規範,絲毫沒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獨創性,嚴謹大方,講究整體效果,不刻板,端莊中透出靈秀的美姿。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方形器,如方盤、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較而言,燒制方形器要比圓形器難得多,充分表現當時工匠們造型設計的高超水平與制瓷技術的進步。
【五彩雉雞牡丹紋瓶】
五彩雉雞牡丹紋瓶,清康熙,報+名13{9(67;37{61)36高45cm,口徑12.3cm,足徑14cm。
瓶撇口,直頸,頸間凸起弦紋一道,豐肩,垂腹上豐下斂,束脛(jìng音敬),近足處外撇,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裝飾。頸部繪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題圖案為洞石雉(zhì音智)雞牡丹紋,一隻色彩絢麗的雉雞立於茂密樹叢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開其間,彩蝶在花卉中飛舞。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仿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瓶造型端莊古樸,構圖疏密有致,紋飾畫工精細,用色考究,所繪內容寓意吉祥。
清康熙時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類,其中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特色和成就。清宮所藏康熙五彩器是官窯或「官搭民燒」的上等品。這時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樸、凝重、挺勁見長。五彩器的款識式樣頗多,除本朝款,還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紋飾畫法:康熙瓷器的紋飾畫法,受到明清畫家的影響,山水受清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明代沈周的影響,人物畫法受陳老蓮影響較大,而花鳥則受到朱耷等的影響。此朝畫法改善了明代的平塗法,注重明暗面,色澤從濃到淡暈染,層次豐富,其中的陰暗面以橫線並列逐條畫出,明顯這是受到西洋銅版畫的影響。明崇禎時期雖也用這種線條表示暗部,但在畫面中佔有的比列沒有康熙的那麼大。且康熙時期的用筆,渲染較「硬」,而崇禎時期的則較柔和,相比下,崇禎時期的類似雍正的「柔美」,康熙的瓷器更趨於陽剛之美。
《藝術品鑒定估價》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出的職業資格之一,是為了提高文物、藝術管理部門或文物、古玩經營界從業人員的素質而推行的與國際接軌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具有法律性、權威性。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頒發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並實行統一編號登記管理,可在國家人保部官方網站全國聯網查詢,是相關人員求職、任職、晉陞、包括出國等的法律上的有效證件,可記入檔案、全國通用,它與會計師、審計師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一樣,是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的重要證明。(了解詳情請看文章留言)
※「康熙」團首張合照誕生 范冰冰甜點師爆冷奪冠
※黑河人忍不住驕傲地大喊……看到最後扎心了!
※為何說胤礽是不幸的太子?
※雍正王朝:大地回春,太子複位,康熙「朕這個冬天太長了」,仁愛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