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未出一兵一卒,為何能成一戰戰勝國?因為這14萬人!

中國未出一兵一卒,為何能成一戰戰勝國?因為這14萬人!

原標題:中國未出一兵一卒,為何能成一戰戰勝國?因為這14萬人!


01


1917年,山東人韓均發決定要去法國做工的時候,他甚至連法國在哪裡都不知道。家裡人不同意他去冒險,就到火車上找他回來。韓均發躲在火車廁所門的後邊,因而沒被家人發現。


在青島下火車時,韓均發還是被追來的哥哥發現了。哥哥見他去意已決,無奈之下,一手拽住他的大辮子,從口袋裡摸出一把剪子,將辮子剪下,之後便由他出國去了。哥哥拿著韓均發的辮子,好給家人一個交代。


與此同時,在威海衛的碼頭上,另一名山東農民董方成已經準備登上去往法國的輪船。碼頭上熙熙攘攘,都是和他一樣的青壯年。還有一些送行的人,放起了鞭炮。

董方成緊緊抓著背後的行李,隨著人流前行。他有些興奮,有些擔憂,對未來既期待,又茫然。唯一的念頭是,等賺夠了法郎,就衣錦還鄉。


韓均發和董方成都不知道,他們的這個決定,正在書寫一段大歷史。



▲1917年,一批華工等待登船啟程離開威海。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俄對陣德奧。隨著戰爭酷烈程度的加劇與時間的遷延,交戰雙方兵員銳減、後勤補給困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


尤其是,經過1916年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上百萬人的大規模陣亡減員,協約國一方深感難以為繼。為了挽回頹勢,英法等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希望藉助招募華工來滿足戰事需求,支持戰爭打下去。


最終,總計約有14萬名華工出現在一戰西線戰場上,其中法國約4萬—5萬名,英國約10萬名。這還沒計入被沙俄僱傭的大批服務於東線戰場的華工。


02


14萬一戰華工的出場,表面上是民間僱傭行為,實際上當時的北洋政府埋了很深的「套路」。


一戰伊始,北洋政府中一批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現存的國際秩序要完蛋了,中國應該抓住新秩序尚未形成的契機,重新擺好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不要再受前清遺留下來的不平等條約的鳥氣。

最好的方式,就是參戰。戰後才有資格以戰勝國身份參與國際新秩序的建設。


民初政壇大腕、人稱「五路財神」的梁士詒,是極力主張中國參戰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向袁世凱建議,趕在日本向在青島的德國人動手之前,派兵強迫德國歸還青島。青島要是被我們拿下來了,日本還有什麼理由出兵呢?


袁世凱也曾向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表示,中國願意提供五萬兵力,與英軍一起收復青島。


英國人拒絕了,轉身就跟日本的五萬兵力聯手,趕走了青島的德國勢力。日本實際上佔領青島並控制膠濟鐵路。


而北洋政府只能眼巴巴看著雙方在中國的領土上比劃,還要划出特別行軍區域,供日本軍隊通行。


北洋精英沒有人願意充當賣國賊,但弱國無外交的公理,就這麼血淋淋地在你面前上演,你除了罵自己窩囊,還真沒轍。



▲每個華工手上都有一個刻有中英文姓名和編號的銅圈,銅圈上的編號是他們的唯一身份識別證明。


這時候,精明的梁士詒提出了一套參戰的變通方案——以工代兵。


他分析歐洲戰爭形勢指出,德國軍械潛艇雖然堪稱一流,但以少敵眾,很難久勝,協約國最終將贏得戰爭,所以中國應該幫助協約國作戰,以為將來打算。但以中國的財力兵備,並不足以派兵赴歐,如果以工代兵,則中國可省海陸運輸餉械之巨額費用,而參戰工人還能拿到協約國的工資。

將來,如協約國戰勝,則功在北洋政府;如協約國戰敗,則罪在商人。這一計劃堪稱完美,被梁士詒形容為「中國政府不費分文,可獲戰勝後之種種權利」。


03


1916年上半年,法國跟中國要人來了。英國隨後跟進。


梁士詒於是主導成立了惠民公司,負責勞工海外輸出,由交通銀行經理梁汝成為全權總代表。惠民公司,成為最大的勞工中介,而梁士詒在很長時間內一直被罵作「販奴者」。


一場大規模的勞工招募運動悄然拉開。


在晚清,中國就有一些貧民出洋做苦力。由於他們的遭遇很凄慘,在國內被叫做「豬仔勞工」。英法此次招募勞工,則在改變國人對勞工的認識上做足了功夫。


他們在招工章程中列明了工人做工地點、工資待遇、合同期限等事項。為消除人們的擔憂,還特別聲明工人決不派往打仗之處,決不招募華人充兵。



▲在歐華工合影。


消除安全顧慮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展現工資待遇的誘惑力。

赴歐華工的工薪都是雙向撥付的。以英國招募為例,每名普通工人在歐洲每月領30個法郎(合12元),在國內另有家屬養家費月付10元。工頭、翻譯、有經驗的工人等工薪還更高。


當時中國普通工人每月工資大概是6元,對比之下,英國開出的工資則高達22元,是國內的三四倍。而且,雙向撥付制度也擊中了中國人以家庭為重的傳統觀念,所以招募工作開展得很順利。


據英國陸軍部派往中國的招工代表約翰遜·波恩(Johnstone Bourne)記載:

自1917年1月第一批華工由威海衛放洋出發後,關於可口的食物、良好的待遇、即期結付工資的傳聞開始在中國蔓延。後來,當我們開始向華工的妻子們支付養家費時,應募華工就被當作一件不應錯過的好事,於是我們裝運了一船又一船的華工……一個中國婦女說,英國政府好極了,他們不僅帶走了我那沒用的丈夫,而且還支付我每月十元錢。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人應聘華工,包括湖北、江蘇、湖南、安徽、上海,甚至香港。其中,以山東人最多。一個相對可靠的統計數據顯示,14萬英法華工中,超過一半以上(約8萬人)來自山東。


應募華工,就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南下廣東打工一樣。有些人單純為了謀生,有些人為了見世面,有些人為了發跡夢想,有些人因為家庭不和就想遠走高飛,還有些人為了逃避包辦婚姻……


總之,各色人等都有。有工廠工人、城市零工、火車站及輪船碼頭的苦力、人力車夫、客店茶房、商店夥計、飯店廚子、學生、停職官僚、落第秀才、逃亡的盜匪等。


英法方面對應募者的出身、動機倒不在乎,他們唯一在意的是——身體。所以應募者一般都要經過一到兩次嚴格的身體檢查,凡是患有肺結核、支氣管炎、性病等24種疾病者,一概拒收。在1917年9月的一次華工檢查中,97名應募者,最終僅有27人被錄用。


04


一切看起來很美好,但也只是看起來而已。

從船隻離岸的那一刻起,問題就開始暴露。


赴歐華工真實的處境是什麼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潰敗之蔣介石1949:他為何臨時放棄轟炸天安門開國大典?
百年奇冤!戰功赫赫的民國版岳飛,被蔣介石父子軟禁33年
末代皇帝的性與愛:同治光緒溥儀,為何全部絕後?
一人一句話,秒懂東漢12帝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