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小伙傳承四代陶藝 老手藝玩出新花樣

90後小伙傳承四代陶藝 老手藝玩出新花樣

在望城縣銅官鎮,活躍著一群年輕的陶藝人,他們傳承祖輩的手藝卻又不斷創新,將傳統陶瓷工藝與新時代審美相結合,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關注……

劉嘉豪與父親

北有「天津泥人張」,南有「望城泥人劉」,出生於1993年的劉嘉豪是「泥人劉」第四代傳人。受到祖輩的影響,他從小喜歡玩泥巴、做泥人。劉嘉豪的曾祖父是在國有企業研究所里研究泥塑,祖父是做大型佛像修復(文革時期毀壞很多寺廟),父親從事泥塑。現在一家人也還是在繼承著祖輩傳統,叔叔在父親的店裡做陶藝教學,弟弟和父親學習仿古陶。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在燒陶上有一定的天賦,大一就開始從事陶藝製作的劉嘉豪,沒有跟父親劉坤庭學泥塑,卻玩起了柴燒。作為年輕的非遺傳承人,但他並不希望永遠活在父輩的光輝下,有創新意識的他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一次旅行,他無意中看到了柴燒工藝做陶,覺得十分驚喜,便萌生了柴燒的想法。柴燒是銅官窯燒制陶器最傳統的方式,燒制時間長、不環保、不可控使得柴燒逐漸被氣窯和電窯取代,但劉嘉豪的柴燒卻和傳統的銅官柴燒不同。傳統的氣窯上色靠釉,燒出來的東西比較穩定;而柴窯上色靠的是火和灰,通過火焰與落灰在器皿上留下天然的紋理和顏色,常常有意外驚喜和變化。劉嘉豪分享道,在燒窯的過程中,柴火的種類、投柴的快慢、當天濕度等因素都能影響整個窯類陶器燒成的釉面效果。

2013年的大年三十,劉嘉豪沒有和家人朋友慶祝而是選擇在火爐旁燒窯。雖然操作失誤拉坯不成功,但他很想試試失敗的坯子會燒製成什麼樣子。意外的是,這個「失敗品」出爐後表層綻放出裂開的紋理,竟有種說不出的美。之後,他的家人將作品送往中國工藝協會參賽,獲得了「金鳳凰」的金獎,拿到了一筆為數不少的獎金。靠著這第一桶金,劉嘉豪籌到了開店資金。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銅官柴燒」。

劉嘉豪的窯一次只能燒三百多件,柴燒的過程中要根據柴火的火力和人力來保持溫度,需要用柴火燒制整整78個小時,利用在燒制過程中,柴灰下落上釉。而燒窯的時間段冬春兩季為最好,由於溫度要達到1300多度,夏秋燒怕中暑。當溫度達到時,木灰開始熔融,與陶坯中的微量元素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燒制期間添柴還不能停,每次燒制時,劉嘉豪堅持不住了就去睡兩三個小時,弟弟和叔叔幫忙添柴,燒一次窯,劉嘉豪能瘦三五斤。歷經八窯失敗後,2015年,劉家豪終於通過柴火窯燒制出了第一批陶瓷產品,投入市場後反響也很好。

「人們問我為什麼不傳承老辦法而要做柴燒,我覺得銅官窯不能拘泥在老手藝,應該有新的個性。」劉嘉豪說,創新燒制方式就是為銅官窯注入新元素,他很喜歡這種在形狀和紋路上張揚出的差異,甚至會通過刀削、雕刻等方法來賦予陶瓷更大的個性。

談到未來,劉嘉豪希望籌建文化創意園,也是想集結同道的年輕陶藝人,紮根銅官,玩出技藝,以時尚多元的方式做大銅官窯。」作為90後,劉嘉豪有著自己的智慧與思維,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專註於老手藝的推進與創新,對於每一個年輕人而言都是一次發展機遇和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湘網 的精彩文章:

網友曬家人年輕美照:母女似雙生姐妹花
嬰兒奶粉掃盲帖,選對的奶粉給寶寶
掛行車記錄儀會被罰?寶寶讀書少不要嚇寶寶啊
那些被溺愛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妊高症早產雙胞胎,如何通關?

TAG:騰訊大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