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駁于謙乃「土木堡敗」罪魁論:緣起,英宗被俘退位詔中判定的禍首

駁于謙乃「土木堡敗」罪魁論:緣起,英宗被俘退位詔中判定的禍首

在「永樂大帝「五征」輝煌,為何25年後「土木之變」差點兒亡明」一文中,一位叫「倪六」的朋友這樣回復我的文章,他說:如果你們仔細讀過明史,你們會發現,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是大英雄于謙于少保,一招釜底抽薪之計,用大明朝的氣運來換取士人的齷蹉利益。

自此,經過一次小的網路論戰,我準備寫這個系列文章。分六篇吧,今天是第一篇,主要是介紹這次小論戰的經過,及「于謙為何是罪魁禍首」的五個原因。最後,談談這個系列文章將會怎麼寫,以及明英宗認為怎麼會有「土木堡之變」。

1)爭論緣起:希望與我交流的朋友,提問我以文章回答。

我看後表示不屑,回復道:你這個還不算無厘頭呢。我曾經看過有人這樣說:明英宗是想試探誰忠心故意投降,張輔等人其實都沒有死,率領著幾十萬明軍化妝成蒙古人等著看誰不忠心帶兵南下幫助明英宗赴位呢。對於你們這幫人,我的回復只是五個字兒:吃飽了撐的。

緊隨其後,這位「倪六」說道:是不是無厘頭,那要看有沒有事實依據支持,對於土木堡,我有些問題,我敢問你敢答嗎?看歷史最忌諱人云亦云,粘貼複製的,這樣不好。

我一看頓時大怒,回復道:有啥不敢,你問我答。那你就說。

接著便進入了「一問一答」的網路混亂階段。網路問答有一個不好的就是容易理解出現歧義,最終因為雙方的話語爭鋒,會成為無畏的罵戰。所以,如果有想與我交流歷史的朋友,可以向我提出問題。因為,提問的話都是你經過很長時間思考的,我以文章回答也不算什麼。

網上論爭就很容易出現問題,例如他說「于謙守北京的時候,一月之內連南京的武備都運到北京,卻運不了通州到大同」我就誤認為他是在說:北京保衛戰時期,于謙一個月內從南京調來多少糧食。

然後,被他罵了一頓「幾十萬大軍?你連明英宗的大軍到底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還腆這臉說啥歷史啊。從南京運輸有計劃啊,有啥計劃,你說說,這計劃你參與了嗎?你這假說就能當證據?我啥時候說從南京運糧了?你始終在自己的夢裡說啊說啊,哪天要是說說袁崇煥,你還不得瘋啊」。

果然不出我的預料,我一開始就覺得這次聊天最後得變成罵戰。結果,果然如此。因為,和「論史」朋友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他也曾對「土木堡之變」的各種神論很不滿,跟我說了些,我沒當回事兒,認為是吃飽了撐的的人。既然我也遇到了,還很正經地跟我辯論了一番。因此,像我這樣的人,時間是不能浪費的,必須要藉此寫出文章。

(2)于謙罪魁禍首原因幾條

「倪六」拒絕了我的用文章回答的要求。我的要求的理由其實很簡單:每個人的閱讀量都有限,我的興趣是中國整個歷史,現階段主要看明清。是幾百年的歷史什麼都看。對我發問的人那是千千萬萬,有的人只喜歡看一個人的歷史、一個事件的歷史、一個朝代的歷史,因此對某個人、某件事、某個朝代的閱讀量肯定比我多,比我深。

這就好比明朝萬曆天啟時期的官員、學者,著有《五雜俎》一書的著名博物學家謝肇淛,就曾說過:有些人就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問學者,比如經常也行拉客的船夫就問一些秀才一些諸如宋江是不是叫天魁星呀?解珍是不是叫天哭星呀,等等。秀才如果回答不出來了,就會笑話秀才的學白上了,這都不知道。這段是我在「首圖」講座中聽商傳老師說的,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記憶深刻。

但既然「倪六」拒絕了,那我就聽聽他的看法,綜合起來,主要是以下五點。我是直接「複製粘貼」他的問題的,因此,不會「陷害」「歪曲」他的看法吧。

問題一:就這裡挺好,我也沒時間系統的歸納出大論,我的第一個問題,明英宗從大同返回,是因為「兵無糧,馬無草」,這可不是崇禎年,讓文官貪的糧庫跑耗子的年代,不要說宣大存糧了,通州大營就有數百萬石糧食,可惜這些糧食皇上的兵馬卻吃不到,這是什麼道理?

問題二:也先從陽和入關,經宣府,準確的堵住了明英宗,在此之前,居然沒人給皇上報個信,可別說宣府守軍不知道皇上在哪。在大明的境內,搶走了皇上,從大同出關,瓦剌在大明境內如無人之境,可有攔截,可有援兵,可有救駕?如此大禍,宣大總督,宣府總兵,大同總兵該殺不?殺誰了?誰為此事負責?

問題三:宣大距離北京多遠?于謙守北京的時候,一月之內連南京的武備都運到北京,卻運不了通州到大同,照這麼說,大同守軍難道是就地補給,自給自足嗎?

問題四:于謙想報仇,宣大想陞官,朱祁鈺想當皇上,也先想發財,文官想獨掌朝綱,最後就也先吃了虧。有意思的是,也先在距離北京300里的土木堡抓了明英宗,不直接去進逼北京,反而跑回家呆著,從八月十六待到十月,才領著明英宗跑到北京,整整給了于謙兩個月的時間,一代大汗也先是不是傻,他是不是傻,還是被啥約定給騙了,這個才叫無厘頭,懂嗎?

沒給也先好處也先為什麼要殺明英宗?在家沒等到于謙的好處,這不領著明英宗來北京討債來了嗎?可惜,于謙翻臉了,你翻臉,也先就噁心你,把明英宗放回來,這皇上死在敵人手裡和死在自己人手裡,好像不一樣吧。

問題五:那你就看著十幾萬袍澤被韃子屠殺,你這不是不救,你這本就是跟也先是一夥的。無厘頭的說,如果,土木堡之變本來就是于謙,也先,宣府,大同,朱祁鈺,部分文官計劃的,那自然就都解釋通了。他們本身都是一條利益鏈。

3)對於「于謙禍國殃民論」我的幾點意見,及我將寫哪些文章

我對「于謙禍國殃民論」有以下幾點最基本的反對觀點,每個觀點都將形成一到兩篇比較詳細的論爭文章。當然,寫作順序是隨機的。

其一:作為兵部侍郎,于謙有權力按照「倪六」所說的那些去指揮各種事情嗎?

其二:征蒙大軍很快就無量,餓死多人說明了什麼?于謙即使有權力發糧,他有時間和機會去發嗎?

其三:蒙古對明軍的動向為什麼如此知道?有古人懷疑是兀良哈部通風報信,可靠嗎?

其四:歷史之間的權力鬥爭,就都是為了功名利祿泄私怨嗎?

其五:為什麼「土木堡之變」有那麼多不可理解的現象?明英宗及其後代對歷史的篡改起到了什麼作用?

其六:代宗和英宗之間的權力鬥爭正常嗎?

于謙之死

4)明英宗復辟前怎麼看待「土木堡之變」

最後,我們談談英宗自己在復辟前對「土木堡之敗」的看法。在被俘時,明英宗是把責任推給了王振等人。明英宗在退位詔書中,將其推給了「天意」。我認為都不符合歷史本來真相,王振責任必然很大,但不是唯一的。明英宗責任都要付第一責任。

前者,李實在與也先交涉英宗回返期間,曾質問明英宗「王振一宦官爾,因何寵之太過,終被傾危國家,以致今曰蒙塵之禍?」

明英宗很生氣、很不服氣地說「王振無事之時,人皆不說。今曰有事,罪卻歸於朕。我亦知此人壞大事,不能去之,今悔莫及。」

明英宗顯然說的不是真話,參劾王振的人很多,怎麼能說「人皆不說」呢?人家說了你聽了嗎?

到後來,李實直接當面要求明英宗為此負責任——引咎退位!

明英宗在也先陣營中,心中急切返回北京。也沒為此發怒,總之是將失敗責任推給了王振等人。他說「實因王振、陳友、馬清、馬雲所陷。」然而,等回到北京後,明英宗在退位詔書中也稱「朕以不明,為權奸所誤,致陷於虜廷。」很顯然,權臣就是王振。

有人會說這是他沒辦法。然而,我們從明英宗決定北上以及諸多情況看,我可以用這幾個詞語評價明英宗和王振的指揮調度,「土木堡之變」第一責任人就是他們兩個。

這場明朝與瓦剌的戰爭就是一場:毫無籌劃、毫無規矩,魯莽的胡鬧台。

未完待續!

永樂大帝「五征」輝煌,為何25年後「土木之變」差點兒亡明

英國很無禮,李二竟答應!清廷派人去倫敦道歉後,事情更複雜了

朱元璋要求不打日本越南,朱棣、萬曆卻打交趾戰日本,他們誰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大明兵戈:朱元璋如何讓搶奪百姓的草寇轉變為遵守軍紀的義軍
英國很無禮,李二竟答應!清廷派人去倫敦道歉後,事情更複雜了
大明除了正規軍還有哪些武裝?朱元璋大肆屠戮文武是在六征北元後
大明兵戈:朱元璋的191萬軍隊怎麼來的
永樂大帝「五征」輝煌,為何25年後「土木之變」差點兒亡明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