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雅克薩之戰,為什麼說中國雖勝尤敗?
原標題:中俄雅克薩之戰,為什麼說中國雖勝尤敗?
從1643年起,沙俄侵略者為了擴張領土,獲取更多的皮草資源,不斷地侵擾中國邊疆地區。順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國家統一和平定三藩之亂之際,侵佔了中國領土尼布楚和雅克薩等地,並在那裡構築寨堡,設置工事。並以此為據點,不斷對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騷擾和掠奪。中國多次對沙俄的侵略行徑提出抗議,結果沙皇不予理會。於是,中國為了把沙俄侵略者趕出黑龍江流域,發動了兩次雅克薩戰爭。
第一次雅克薩戰爭時,清軍3000人攻打只有450個沙俄守兵的雅克薩城。在紅衣大炮的助威下,侵略者首領托爾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雅克薩。經清軍統帥彭春同意後,俄軍撤至尼布楚。清軍趕走侵略軍後,平毀雅克薩城,即行回師。
第二次雅克薩戰爭時,清軍2400人圍困只有826個沙俄守兵的雅克薩城達一年之久,最後只剩下66人。雅克薩城危在旦夕,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大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清廷答應所請,准許侵略軍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反擊戰結束後,雙方於1689年7月24日 締結了《中俄尼布楚約》。
從兩次雅克薩戰爭的結果看,似乎都是中國勝利了,但從戰爭對後續的影響來看,中國是雖勝尤敗!銘蘇先生就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中國勝在哪裡,敗在哪裡。
一、雖勝。
1、以多勝少。
兩場戰爭,中國都是以多勝少。第一次戰爭作戰人數3000:450,接近7:1。當然,這還不算清軍負責後勤保障人員,如果再加上後勤保障人員,要負責3000人的戰爭物資供應,再加上後勤補給線長達千餘公里,人數應該數倍於3000人。
第二次戰爭作戰人數2400:826,接近3:1。這次戰爭長達一年之久,要保障2400多人的一年物資供應,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比第一次戰爭要多得多。所以,中國在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後採取得如此小的勝利,堪稱以多勝少。
2、冷兵器對熱兵器的勝利。
雅克薩之戰時,俄軍的人數雖然遠少於清軍,卻擁有輕型火器火力上的絕對優勢。第一次雅克薩之戰,450名俄軍擁有300支火繩槍,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軍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反觀清軍,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除了有紅衣大炮助威以外,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還是以刀矛弓箭為主。所以,清軍雖有人數的絕對優勢,但是在武器方面卻處於劣勢,所以第二次雅克薩戰爭時久攻不下,只好圍困,把侵略者困死在城裡。
3、充分的戰前準備。
為了打贏雅克薩戰爭,清軍做了長期而充分的戰前準備。1682年,康熙皇帝東巡邊防,乘舟航行松花江上「觀兵」。1683年,清廷便決定「永戍黑龍江」,設置黑龍江將軍,任命熟悉邊情的薩布素為黑龍江將軍,並在璦琿築起黑龍江城,作為東北大本營。經過三年籌備,清廷修建了從墨爾根到雅克薩對岸總計1300里的驛站,設驛站25座;成立了黑龍江水師,建造了500餘艘戰船和運輸船,存儲軍糧七千石,足夠三千兵士食用三年。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後勤上的充分準備,遠征雅克薩的清軍必定會先於城中的俄軍耗盡補給而被迫撤退。
二、尤敗。
1、簽訂《尼布楚條約》,中國失去大片領土。
雅克薩之戰後,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該條約不但讓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這個巨大的淡水資源寶庫,同時失去了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北大片領土。同時《尼布楚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割地的先河,其後沙俄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尼布楚條約》還使沙俄的侵略成果以法定形式確定下來,中國無法再往北擴展。
2、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認識到中國的落後而進行革新。
兩次雅克薩戰爭,中國都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使大清朝沉浸在勝利的喜悅里,自以為大清是世界強國,像沙俄之類的蠻夷之國不堪一擊。這種心理直接導致了大清帝國的故步自封。
由於沒有認清清軍取得兩次勝利的真正原因,還以為世界還是刀矛弓的天下。實際上,此時清軍的武器已遠落後於沙俄和西方國家,雖然戰爭中繳獲了沙俄一些新式燧發槍,康熙皇帝只留了幾支作為欣賞把玩之用,其他盡數銷毀。由此可見,大清帝國還沉浸在自己的冷兵器世界裡,沒有認識到世界已進入新式熱兵器的時代。
當然,一個國家的落後不只是技術上的落後,制度上的落後更加可怕。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體制在遇到西方新的資本主義體制的挑戰,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帝國才認識到自己處於「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但為時晚矣!
本文是銘蘇先生地緣與國際關係類原創文章,喜歡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銘蘇先生(mingsu188),閱讀其他全部原創文章。
※一戰本不關日本什麼事,日本卻跳出來宣稱:讓德國從遠東滾蛋!
※此國曾為我藩國,趁清朝動亂之際入侵我國,結果被痛揍!
※美國最長的戰爭,打了16年都還沒有結束!
※俄羅斯到處擴張,為什麼唯獨沒有把蒙古納入帝國版圖呢?
※猶太民族為什麼把美國作為他們復國的「大本營」?
TAG:銘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