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文博:一位尋道者的心靈絮語

趙文博:一位尋道者的心靈絮語

文化禮縣公眾平台WHLX

原創精品平台

編者語:

咫尺高樓,你也曾有壓抑情懷的感傷嗎?都市喧囂,你也在層霧包裹的情感里掙扎呼吸嗎?暗夜寫滿凄清的憂傷,夢醒時那荒街悲涼的惆悵,打開心扉,靜讀美文,讓文字伴你找回自我,讓文字為你的時光填一縷芬芳, 幾番從容,一席良音,幾瓣書香……

—— 文化禮縣夢想的工廠

一位尋道者的心靈絮語

屈指算來,認識張亮先生已有三個年頭了,但真正了解他卻是最近的事情。

2015年11月22日,風和日麗。為了慶賀一位長者的八十華誕,一大早就興沖沖地從縣城趕到了固城。祝壽活動結束後,突然萌生了去固城中學轉一轉的念頭,三十二年前曾去過那裡。

正是下午上課時間。綠樹濃蔭掩映下的校園裡沒有一個人影,沒有一點聲音,陽光燦爛,明亮溫馨。嶄新的教學樓、標準的跑道操場和教學樓前左右對稱的兩排平房,昭示著學校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就在我從腦海中努力地追尋著固城中學的舊貌時,從教學樓左側平房裡出來了一位長相俊美的中年男子,熱情地將我招呼進了他的宿舍兼辦公室,緊接著幾位正在備課的年輕老師也一個個不約而同地從各自的宿舍兼辦公室里走了出來,一起熱情地迎接我這個陌生的不速之客,又是遞煙、又是端茶、又是搬凳子,一時間我被他們感動的不知所措。當我說明了故地重遊的意思之後,才知道這所學校不是固城中學,而是固城中心小學,知道了第一個出來迎接我的人是校長,名叫張亮。雖然找錯了地方,心裡卻高興萬分。有暖流和詩意在胸中涌動!

從此,美麗溫馨的固城中心小學和溫文爾雅的張亮校長便定格成了我心中的一幅畫。

一轉眼三個年頭過去了,就像一本心儀已久但還未及打開的書本,我對張亮校長和固城中心小學的了解依然停留在其精美的封面之上,停留在那一次難忘的邂逅之中。

2017年5月26日,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下午時分,在篆刻家南勇先生的陪同下,張亮校長給我送來了兩本書稿,一本是他的散文集《雲蹤風跡》,一本是他與人合著的書畫集《雲蹤風跡》。他倆的到來讓我高興不已,捧在手裡的兩本《雲蹤風跡》更是讓我喜出望外。兩本書同取一名,似乎有某種隱喻。

從此,知道了張亮在繁忙的教學管理之餘,一直鍾情於書法、繪畫、篆刻、詩文創作和根雕盆景,平日里勤于思考,勇於創新,敏行訥言,樂善好施,既是一位管理有方的好校長,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書畫愛好者。

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我緩緩地翻開了兩本《雲蹤風跡》,在細細品味一幅幅精美書畫、咀嚼一段段深情文字的過程中,慢慢地走進了張亮的內心世界。

書畫集《雲蹤風跡》中共收錄了張亮的十一幅書法作品和一幅墨竹作品。真草隸篆四體皆能,是張亮書法的一大特點。其行草書遠學二王,近學于右任,取法髙古,厚重典雅,朴茂雄強中不乏婉轉靈動,濃墨澀行中多有枯筆飛白;所畫水墨風竹丰神俊朗,動感極強,既有鄭板橋健美飄逸的神韻,又具吳昌碩粗獷豪放的洒脫,通過畫面似乎能夠聽見風吹竹葉颯颯作響的聲音。而更讓人感佩不已的是,除了擅長書法和繪畫以外,他還精於篆刻,書畫作品上所鈐印章全部出自他手,篆刻作品雖略顯稚嫩,卻也意趣盎然,不落窠臼。

散文集《雲蹤風跡》共分三輯,第一輯「物事已非」敘述鄉情、友情、母子情,其情至真至純,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第二輯「也是微雲」描寫愛情、同學情、父子情,其情亦柔亦剛,或如電光石火,撕心裂膽,或像雨打芭蕉,凄楚憂傷;第三輯「寫好人生這本書」抒發心志,吐露情懷,談人生感悟,說理想追求,對生命意義的解讀和對理想信念的闡釋能醍醐灌頂般給人以啟迪。此外,文集中還有對人性的剖析、對世態的透視、對生態的關注以及對教育現狀的認識,視覺敏銳,見解獨到,或似春風化雨,或如當頭棒喝。

閱讀散文集《雲蹤風跡》,其中一個最為深刻的印象就是:張亮不僅是一個執著的尋道者,而且是一個虔誠的佈道者。他說 「我寫東西是為了心靈的需要」,「從來不以為是教導別人的」。《雲蹤風跡》一書其實就是張亮在尋道過程中的一場場心靈獨白。尋道已成了他的生活習慣,心靈獨白已成了他的寫作風格。

張亮深知,「一切有意味的東西,都要在不安的徘徊中尋找」。所以他說,「我愛尋夢,故常在徘徊之中」,他還說,「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濤,大漠有風沙,森林有猛獸,即使這樣,我依然喜歡追尋,喜歡涉險」——

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他說「我們平凡,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勇敢地去挑戰,沉著地去面對」,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心態」,「洒脫點,堅強點,不要總抱怨生活,不要總詛咒命運」,因為「生活是個聾子,它聽不見你在說什麼」,但「我們可以在苦難中錘鍊自己」;「面對苦難又擊敗苦難,身處迷離又擺脫迷離,我們的生命才能在這一過程中拔節」!

當查不清、治不愈的頭痛「肆意」折磨他時,他既不消沉,又不退卻,而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在病痛中撿起手機,登錄qq,點擊微信」,「用以排遣病痛的折磨,再在疲憊的朦朧里靜等月兒東升」!

面對連續失去親人的不幸而痛不欲生時,他會聽見母親「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叮嚀」,「別躺,別消沉,站起來向路標奔進」,「娘曾忍受病痛苦苦掙扎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爭氣」,「假若你爭了氣,娘會知道的,娘會告訴你爺爺爸爸的」!

當遇到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時,他總是心生悲憫,慷慨解囊,傾情相幫,傾力相助。他說「敬畏生命吧,關愛生命吧!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伸出大家陌生卻溫暖的手吧」,那怕是「一句問候,一句鼓勵,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角一元」!在他眼裡,每一個學生都是他的親生兒女。二十多年來,通過節衣縮食的辦法他已先後資助貧困學生一百多名,其中把他一直親切地叫「爸爸」的就有四五十名;受他資助的許多孩子上學時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工作後都成了所在單位的頂樑柱。

在對眼前與長遠的認識上,他說「站在憂傷秋季的路口,我突然醒悟,緊握手中的擁有,遠比遙不可及的奢望來得現實,來的貼切」。所以,他總是「拿著洒脫不了的工資,干著不計流量的工作」。

在實現人生理想這個問題上,他的見解是:「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問兩腳,而是問意志,我願用澎湃的熱血塑造一個高遠的目標,傾我之力走進金秋收穫的豐收果園」;「人能攀多高?這事不是問雙手,

而是問毅力,我願用堅韌的執著打造一條通向夢想的道路,窮我一生精力,走進金秋醉人的繽紛勝境」!

面對大自然對人類的種種懲罰,張亮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說「人自封為天下之靈」,「認為自己有可以控制和把握一切的力量,而實際上,這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人類在動物和植物面前,在自然界里,大多數時候,滑稽可笑而且無能為力」,「人只是」「地球上生命中的一員」,「早該誠心向動植物道歉,向大自然道歉,並虛心請教」!

人性最大的弱點莫過於自以為是,好為人師,張亮認為這「是自己不懂自己」。所以「在人生的坐標系裡,你得用心思和智慧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靜定的隨緣里,在虔誠的靈魂里,在終極的關懷裡,深深溝通,好好相遇,淡淡過活,靜靜品味,活出人的本真,活出自然而然」。

對於人生境界,張亮的理解是 「澄濾心靈,說不如做」!

思考讓張亮清醒、理智,思考也讓張亮困惑、苦惱;思考折磨著張亮,思考也成就了張亮。思考已成了張亮的一種生命狀態。而正是這種在徘徊中的不斷思考與苦苦尋覓,就使得張亮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了與眾不同的視野和強大充盈的內心力量,也有了別人難以企及的收穫。

張亮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之人。他說:「人生是被夢想所鼓舞、所誘惑、所鞭策著的」。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張亮的成長,得益於母親的及時

教誨,他的理想源於他親愛的母親。

《雲蹤風跡》中懷念母親的文章很多,但對母親的具體描述卻著墨不多,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中讀出一個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為了一家人的生存和兒女們的成長負重前行的高大母親形象。在作者即將外出求學的時候,母親對他說:「你小學、初中的獎狀貼滿了牆壁,有三好學生、各科競賽、優秀班幹部,我引以為豪,一直捨不得撕剝,這是娘的驕傲」!在作者決定自主創業的時候,母親對他說:「如你能和小時候一樣爭氣,以後獲得更大的獎狀,當個幹部什麼的,我這輩子就划得來了」!在作者創業未果的關鍵時刻,母親對他說:「我活著看不到你的成功,死了我會保佑你的,你一定得給我把大彩電看了,把燒雞吃了」!

母親去世後,「雨天偎在媽媽懷裡的溫馨」和「媽媽在暴雨傾盆的黑夜裡為了全家人的生存,偷挖生產隊的洋芋,差點滾下山崖送了命」的情景不時地浮現在他的眼前,每當這時,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悔恨、愧疚、自責、無奈等諸多情感便糾葛在一起,折磨著他的身體,熬煎著他的心靈。

母親一生含辛茹苦,備受生活熬煎,幾乎天天起早貪黑,一年四季不停勞作,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她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夠吃飽穿暖,讓兒女們個個活得像個人樣。但老人家的這個願望在她的有生之年卻沒有實現。這是母親最大的傷痛,是兒子最大的心病!

讀懂了母親,也就讀懂了兒子。兒子有一個不認命的好母親,她把自己未竟的事業託付給了兒子;母親有一個懂事理的好兒子,他實現了母親生前的願望,也揚起了自己生命的風帆!

張亮參加工作以後,得獎的次數越來越多,得獎的級別也越來越高,他不僅吃上了燒雞,看上了彩電,當上了小學高級教師,還成了一校之長;他不僅把工作搞得紅紅火火,還發揮特長把他管理的學校辦成了獨具特色、聞名全省的書法繪畫先進集體。

1995年張亮去魯迅文學院專家班學習;2008年,張亮的學術論文《語文教學應弘揚民族國粹》獲中央教科所科研成果二等獎,2011年,學術論文《學校書法教育現狀淺析》獲中央教科所科研成果二等獎;2012年張亮被評為禮縣優秀教師;2013年他主持參與的中央教科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題結題並被評為優秀獎;2015年張亮被評為甘肅省農村骨幹教師,2017年張亮被推薦為甘肅省書法學科專家;與此同時,固城中心小學2015年被評為隴南市示範學校,2016年被評為隴南市書畫先進學校,2017年被評為甘肅省書法教育基地。

為了提高書法、繪畫水平,張亮先後向劉江、范石甫、張文學、孫軼青等名家拜師求教;他的散文、詩歌散見於《東亞文學》等雜誌報刊;他的書畫作品不斷地參加全國各種賽事並頻頻得獎,他已躋身於敦煌中國畫藝術創作委員會和中原書畫研究院;他的書畫作品除了不時地走進全國各大書法賽事的展廳,更多的則走進了千千萬萬個尋常百姓家!

作為校長,張亮是優秀的,作為兒子,張亮是好樣的!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理想,踐行了孝道,報答了祖國和人民的養育之恩,慰藉了母親的在天之靈!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近又很遠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的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張亮之所以能在繁忙的教學管理中,淡定自若地把各項工作都乾的有聲有色,既源於他的理想,更源於他的靈魂一直與他的軀體同行。目前國人們急匆匆的身影和焦慮的目光,以及社會上出現的許多讓人難以理喻的亂象,皆因 「走的太快」而丟失靈魂所致。奔跑已成了當下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掙錢已成了許多人的終極目的,加之在奔跑時不講規矩,因而社會就有點亂,方向感不強或頭腦不清爽的人,跑著跑著就找不到北了。這是民族之殤,更是國家之痛!如果我們能夠放慢腳步,認真地解決一下「掙錢為了什麼」、「養生保健又為了什麼」的問題,讓靈魂和軀體同行,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大大地向前邁進一步。感謝張亮先生為我們開了一劑良藥!

《雲蹤風跡》一書中的個別語句存在著晦澀、繁複的現象,讀起來有繞口彆扭之嫌,這是本書的不足;讓文字再凝練準確一些,讓語言再簡潔明凈一些,應是張亮今後努力的方向!

是為序。

2017·6·27·

作者簡介

趙文博:男,隴南師專原黨委書記,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隴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出版詩文集三部。

《文化禮縣》編輯部

顧問:趙文博 式 路

小編:祁新龍 夏 沫

李劍鳴 喬斌琪

楊 波 魏躍軍

本期編輯:夏沫

投稿郵箱:whlxtg@sin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禮縣 的精彩文章:

【蘭倉隨筆】寶兒:舞事

TAG:文化禮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