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經典衝鋒槍:前蘇聯PPSH-41波波沙衝鋒槍
火器酷
經「火器酷」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PPSh-41(意為什帕金1941型衝鋒槍),俗稱「波波沙」,是蘇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一款衝鋒槍,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大的輕武器,隨著眾多蘇軍官兵手持波波沙衝鋒槍的照片廣為流傳,波波沙幾乎就成了蘇軍步兵的象徵符號。
圖1:PPSh-41衝鋒槍是二戰時蘇軍步兵的標誌
PPSh-41衝鋒槍發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該槍設計目的是以一種較廉價的近距離速射武器取代造價高昂工藝複雜的PPD-40衝鋒槍與PPD-1938衝鋒槍。
PPSh是一枝使用開放式槍機、反衝作用操作的可選射自動武器。該槍為蘇聯紅軍步兵在二戰中的標誌性裝備之一,到戰爭結束時已有約600萬支交付部隊使用。除此以外,PPSh-41並在二戰後在許多武裝衝突之中使用。而中國仿製自PPSh-41的50式衝鋒槍(共生產36000支),一直到1970年仍然給越南的越共游擊隊使用。
圖2:PPSh-41使用開放式槍機
圖3:PPSh-41發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
儘管蘇聯於1951年已經以AK-47突擊步槍取代了PPSh-41,但之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被各種軍隊和民兵所使用,例如朝鮮戰爭和越戰,以及最近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一些武裝衝突。根據2002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PPSh-41目前仍然被非正規軍事力量所使用。
蘇聯開發PPSh-41的部分原因是在與芬蘭進行的蘇芬戰爭之中,芬蘭部隊的索米衝鋒槍給裝備有莫辛-納甘步槍與少量PPD-40衝鋒槍的蘇聯紅軍造成了巨大傷亡,蘇軍意識到衝鋒槍在城市或叢林中進行近戰時極為有效。1940年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什帕金開始研製新的衝鋒槍,從PPD-40衝鋒槍的基礎上改良並簡化結構,在1940年12月11日定型研製成功,命名為PPSh-41,並於1941年在莫斯科附近建成了一批生產線,由一名蘇共地方黨委高級成員直接負責監督生產進度。
圖4:PPSh-41非常適合近戰
圖5:PPSh-41在1940年12月定型
截止到1941年11月,該武器的總產量還僅有數百支,在接下來的五個月內,這個數字攀升到了15.5萬支,而到了1942年春天,生產廠一天就能生產出約3000支PPSh-41。戰爭期間,由於紅軍部隊大量需求,蘇軍統帥部決定啟用更多的非軍工廠加入生產廠的行列,PPSh堪稱適應大規模生產的設計典範(類似的還有戰時設計的M3、MP40和斯登)。在二戰結束以前,這些武器共生產了超過600萬支。甚至1942年曾提供圖紙與製造工具授權伊朗生產,紅軍也得到過數萬支伊朗製造的PPSh-41。
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槍管需要機床加工以外,其餘大部分零件都是採用衝壓工藝製造,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車修理廠或錫廠由不熟練的勞動力使用非常簡單的設備生產,使得更多熟練的技術工人可以投入其他更為精密的武器的生產。PPSh-41隻是分為87件零件,而PPD-40則是分為95件零件。生產一把PPSh-41僅需7.3個工時,而一把PPD-40則需要13.7個工時。為了可以簡化生產,PPSh-41的槍管更可以使用M1891莫辛-納甘步槍7.62毫米手動步槍的槍管生產,只要把莫辛-納甘步槍槍管削掉一半,並且進行適合裝填7.62毫米口徑蘇聯衝鋒槍子彈膛室的加工後,就製成的兩枝PPSh的槍管。
圖6:PPSh-41在戰時大量生產裝備部隊
圖7:PPSh-41零部件大都採用衝壓工藝便於生產
PPSh-41在戰場上是一件耐用、需要較少維護的武器,這種武器能夠以700-900發/分鐘的發射速率射擊。PPSh-41亦具有一個較粗的槍口制退器,以減少槍口上揚和鉸鏈機匣在戰場的環境以下方便地不完全分解和清潔其槍膛。
蘇聯常常整排地裝備波波沙,使他們在近距離上取得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數千枝PPSh-41更曾經空降至敵後戰線,並且在大量游擊隊之中裝備以切斷德軍的補給線和通信系統。雖然由於彈鼓有過重的缺點(有蘇聯士兵回憶稱他們寧願選用MP40),從1942年開始出現了35發可拆卸式彎形彈匣,但是大多數步兵仍然願意保留一個較大子彈容量的彈鼓。
PPSh-41的彈鼓是仿製自芬蘭索米衝鋒槍的71發可卸式彈鼓,但在實際使用中如果裝載的子彈數多於65發,可能會出現無法正常供彈的情況,所以一般只裝填65發左右的子彈。一般步兵的標準攜彈量是一個彈鼓加幾個彈匣。
圖8:PPSh-41可靠耐用維護簡便
圖9:裝備71發彈鼓的PPSh-41
圖10:大容量彈鼓讓士兵更有信心
圖11:PPSh-41的彈鼓和彈匣
德國士兵尤其喜愛使用這些被繳獲的PPSh-41。相比德軍裝備的MP40衝鋒槍雖然沒有特別之處,但由於使用71發彈鼓,容量比32發彈匣高出一倍。由於TT-33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和毛瑟C96手槍的7.63×25毫米毛瑟彈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PPsh-41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德軍子彈。
事實上,由於PPSh-41被德軍大量繳獲,所以成為了德軍採用的第二常見的衝鋒槍。此外,德國亦試圖將武器口徑轉換9×19毫米口徑子彈以使之更符合德國標準。
不久,德軍士兵們都得到了一套可將PPSh-41改造成發射9毫米槍彈的工具。被改成9毫米標準的PPSh-41甚至獲得了一個德意志國防軍的編號MP41;而未轉換口徑的PPSh-41被稱為MP717。德意志國防軍亦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文手冊。
圖12:使用繳獲的PPSh-41的德軍
圖13:德軍還將PPSh-41的口徑改為9毫米以便更符合德國標準
PPSh-41衝鋒槍採用氣體反衝式槍栓(自由式槍機原理),開膛待機,帶有可進行連發、單發轉化的快慢機。PPSh-41發射的是TT-33手槍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是蘇聯標準手槍和衝鋒槍使用的彈藥。PPSh-41裝上35發可拆卸式彈匣時的重量為4.15千克(9.15磅),而裝上71發可拆卸式彈鼓時則為5.3千克(11.68磅),並且能夠以約1000發/分鐘的射速射擊,射速與其他大多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軍用衝鋒槍相比而言實在是非常高。
這是一枝低成本,容易得到其組成部件,主要是由衝壓金屬板材和木材製成的高持久性及低維護性武器。早期型採用弧形座帶缺口照門的表尺。最後生產型PPSh具有頂部拋殼口和可以調整為100米和200米的範圍內的「L」型翻轉式帶缺口式照門的表尺,前瞄準具則一直是帶護翼的柱形準星。槍托為固定木製槍托,大多是由白樺樹製造。
PPSh-41的在設計時,以適合大規模生產與結實耐用作為首要目標,對成本則未提出過高要求,因此PPSh-41上出現了木製槍托槍身,散熱筒等對於其他衝鋒槍顯得相當奢侈的結構。沉重的木質槍托和槍身使PPSh-41的重心後移,從而保證槍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槍一樣用于格斗(死在波波莎木質槍托下的德國士兵不在少數),同時還特別適合在高寒環境下握持。
圖14:PPSh-41是一支低成本的槍械
圖15:PPSh-41的一大特點就是木質槍托
槍管散熱筒令PPSh-41與機槍一樣能夠進行較長時間的連續射擊。PPSh的散熱筒比槍管長約一寸,而且稍稍前傾以充當一個粗略的槍口制退器,以進一步減少在全自動射擊期間的槍口上揚,當槍口碰觸地面、工事胸牆等時,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塵土進入槍管,其下方沒有開口,更防止步兵在卧倒射擊時被火藥氣體吹起的塵土遮蔽視線,暴露了其位置。雖然槍口制退器在這些方面是比較成功的,但亦大大增加了槍口焰和噪音。
PPSh-41具有一個鉸鏈式機匣以便不完全分解和清潔武器。PPSh-41的槍管和膛室內側均進行了鍍鉻防鏽處理,這一在當時絕無僅有的設計賦予了PPSh-41驚人的耐用性與可靠性,該槍可以承受腐蝕性彈藥、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使用,以及延長其清潔間隔時間。
由於較短的自動機行程,加上較好的精度,三發短點射基本能命中同一點。
圖16:PPSh-41外觀上最顯著的就是帶有散熱筒的槍管
圖17:PPSh-41的射擊精度也比較高
PPSh-41沒有前握把或前護木,因此使用者一般會以支撐手緊握武器的彈鼓後方,或是抓著彈鼓的下部邊緣。雖然在1942年設計了35發可拆卸式弧形彈匣,在二戰中配備了PPSh的蘇聯步兵仍然使用原來的71發彈鼓。
PPSh的缺點包括難以重新裝填,裝填71發時彈鼓容易卡殼(在超過約65發時更為明顯;而設計了35發可拆卸式弧形彈匣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1]和墜地時容易意外擊發(尤其是該槍掉落在堅硬的表面上;這是所有自由式槍機衝鋒槍的通病,雖然PPSh配備了一個滑動式槍機保險),以及它的過於沉重(有蘇軍士兵回憶稱寧願使用MP40)。儘管有這些缺點,PPSh-41因其低後坐力,高可靠性和近距離的殺傷力受到蘇聯士兵喜愛。
下面發點玩家的圖
圖18:PPSh-41玩家之一
圖19:PPSh-41玩家之二
圖20:PPSh-41玩家之三
圖21:PPSh-41玩家之四
圖22:這位還是美女玩家
圖23:這樣握持姿勢會不會烤手啊?
※吉林日報用一整版介紹核武器常識及其防護,半島會不會開打?
※防彈衣,警犬,火銃,口述中彈紀實之後的答疑
※寒冬肆虐保暖健康,給她貼心的,暖暖的,勝過千言萬語噓寒問暖!
※最真實的口述中槍紀實:一位民警在抓捕時中槍受傷的驚險經歷
※《刺殺蓋世太保》:幹掉納粹安全總局局長海德里希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