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的意識起源於量子效應嗎,就是「宇宙大爆炸」時期

人類的意識起源於量子效應嗎,就是「宇宙大爆炸」時期

歷史上有許多人嘗試證明靈魂確實存在。1921年,物理學家鄧肯·麥克道格爾設計並進行了著名的「21克實驗」。他通過測量人在死亡那一刻的體重減少來證明人的靈魂已逸出人體。

他測量的6個人在死亡時體重分別有11克至43克(並非都是21克)的減輕。他認為這就是靈魂的實際重量,但後續的實驗都無法重現麥克道格爾的結果。一些研究人員把體重減少的原因歸結於一些物理作用,比如人體水分的揮發。

過去20年中,葯業公司經理傑勒德·內厄姆用另一種方法進行靈魂逸出的後續實驗。他在瀕死者周圍按球形布置了一些電磁探測器,如微波、紅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收集以任何形態逸出的能量。他認為,當一個有意識的人死亡時,體內包含的能量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失,或者是在我們的時空內轉換成其他東西,或者超越現實轉移到能使其保持原樣的地方。內厄姆試圖把自己的實驗方案賣給耶魯、斯坦福等知名學府,但均遭到拒絕。內厄姆說:「因為他們知道,實驗的結果要麼是失敗,要麼會造成轟動。」

加利福尼亞州洛依蒂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意識的方方面面,以判斷意識能否脫離大腦本體而起作用,即是否有獨立的鮮活靈魂存在。弗吉尼亞大學對感知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他們研究的異常現象包括瀕死體驗、離體意識以及前世回憶等。

早在古代就有有關瀕死體驗的敘述。科學家發現,儘管病人在瀕死體驗過程中思維很清晰,但他們的大腦並沒有工作。也就是說,如果意識或知覺是大腦的產物,那麼瀕死體驗就不會發生。在測不出病人大腦有任何活動的情況下,病人還能獲得信息、回憶往事。這可能是意識可以獨立存在的證據。

瑞士洛桑聯邦技術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布朗克通過刺激病人大腦的顳顬和頂骨結合部位(有身體定向功能)引發出其離體意識。布朗克說,既然離體意識和瀕死體驗是短暫的大腦刺激的產物,並在大腦上留下了印記,那這種意識和體驗為什麼會離開大腦和身體而外出呢?

英國麻醉學專家S.哈梅羅夫及其同事彭洛斯研究大腦功能多年,認為意識是出現在大腦細胞中微細管結構上的量子作用。哈梅羅夫認為,通常情況下,意識出現在宏觀尺度的大腦內微細管上,但意識的波動會延伸至亞原子級的微觀普朗克尺度上,因為微細管是按連貫方式由生物能驅動的。當病人的血液和氧氣停止供應時,生物能的連貫性被打破,但普朗克尺度的量子信息並沒有丟失,它可能流散到宇宙中,或者混亂地保留在功能單元上。

當病人復甦後,信息又被找回。儘管哈梅羅夫對人的靈魂避而不談,但他提到一個類似的問題:人的意識可以離開身體存在。彭洛斯把宇宙中的量子可能性與大腦的量子作用相提並論,認為大腦內普朗克尺度的量子作用影響了我們的思維和意識。這種量子作用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因而人死後意識會回歸宇宙,或許被某個人吸收。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意識是獨立於肉體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人類歷史文明不長,為什麼地球上會有一些疑似超時代的文明?
宇宙中應該有一個反物質世界,否則,反物質到哪裡去了?
73%的暗能量到底為何物,他們以何種方式存在
宇宙盡頭的星系A1689—ZD1,人類還會在觀測到更遠的星系嗎?
中微子這個「宇宙幽靈」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