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有子不如無——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讀的別母詩
時至隆冬,風雪時至,你還在外鄉拼搏嗎?你還記得在家中獨守空屋、盼兒歸去的老母嗎?
讀讀這首《別老母》吧——
別老母 (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簡注
搴(qiān)帷(wéi):掀起門帘,出門。
河梁:橋,替代送別地。
枯(kū):乾涸。
慘慘:幽暗無光。
簡析
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黃景仁外出為官府辦事,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告辭妻女和拜別老母,寫下了這首詩來表達其悲傷的心情。
首句以「河梁去"點題,並融含了遠遊異鄉、身世飄零的悲哀之感,以「搴帷拜母」的具體細節和第二句中特徵鮮明的母親形象的描寫讓讀者夠感受到母與子各自內心的情感運動及相互間情感的交流:兩兩相對,默然無語,母親的凄楚和耽念,詩人的悲愁和愧疚,盡在不言中。
「慘慘柴門風雪夜」是一幅情景交融的全景式畫面,同時造成了一種充溢著強烈悲哀情緒的氛圍,在這種情境下別老母,是怎樣的無奈呀,於是詩人從心底發出「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慨嘆,表現了詩人內心情感的矛盾,具有豐富複雜的心理內容。
這首詩用直白如話的語言對詩人遠行他鄉和離別母親時見到的場景進行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母親至真至誠的情感。
作者簡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大師的幽默,你不服不行之二
※這個時節,這種情境,讀讀這首詩,好有感覺
※從一個有志青年到閑隱雅士的王維
※富翁和樵夫,誰更快樂
※別人你的語言變成利劍
TAG:三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