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是富二代,窮到只剩才華的設計師該如何籌集創立品牌的第一桶金?

不是富二代,窮到只剩才華的設計師該如何籌集創立品牌的第一桶金?

時尚設計師,一個聽上去很牛逼實際上卻很苦逼的職業。

眾人想像中,時尚設計師是美麗的創造者,時尚圈、藝術圈乃至娛樂圈的核心人物。但,想創立獨立品牌,貫徹自己的設計美學,實現商品化,並將其推廣給消費者,獲得更大範圍內的認同,卻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

難點很多,但萬宗歸一,其實就一個字,。 尤其是,品牌初創的第一桶金。

今天,我們跟大家來聊聊,獨立設計師創立品牌的第一桶金,都是哪來的。

家庭和親人出資

不可否認,且現實如此,許多在知名正統時裝學院就讀的未來的設計師之中,不乏富二代,家境殷實到為了創品牌,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上千萬往裡砸也不心疼的孩子。

當然,雖然近些年富二代這個詞被冠上了一些酸葡萄和諷刺的意味,但事實上,這些有著天生資源優勢的孩子們,絕大多數,都有著很出色的才華。有些家庭有著經商血統的孩子,甚至還具備常人所缺乏的早早成熟的商業思維和格局,人脈和圈內的資源那就更不用說。

比如,Stella MacCartney,1971年生於倫敦,父親是前披頭士樂隊靈魂人物、大英帝國最高騎士勳章的擁有者Paul McCartney爵士,母親是英國著名攝影師兼環保人士Linda McCartney。

Stella畢業於天才設計師的搖籃:倫敦聖馬丁學院,在大學畢業秀上就因為請來大牌模特好友 Naomi Campbell、Kate Moss 等為其免費走秀而登上各時尚雜誌頭條。

的確,創建時尚品牌,從設計生產到宣傳推廣,每一個細分環節上,都包含了不小的成本投入。而且,一個品牌不論想在大眾還是小眾範圍內得到認可,都需要三五年乃至十年的時間,這中間潛在的風險就是,很有可能,在品牌得到廣泛認可之前,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無法盈利,甚至需要虧本運營,也就是咱們俗稱的 「賠本兒賺吆喝」。

不可否認,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天生自帶資源的有才華的幸運兒們,並不是很介意在品牌創立初期的幾年裡,處在「賠本賺吆喝」的狀態里。

畢竟,在階層分明的時尚圈裡,知名度永遠是變現的不二法寶。

那麼問題就來了,不是富二代,沒有天生自帶雄厚的資金與圈內資源的支持,難道就無法在時尚圈立足,並建立自己的時尚品牌了嗎?

當然不是,除了家裡支持,還有其他幾種方式,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數設計師在初創品牌的時候選擇的籌措資金的主要途徑。

申請已有機構的Funding

在時尚界,尤其是歐洲的時尚圈,只要你有過人的才華,即使出身平凡,也是有非常多的機會來得到創立品牌的第一桶金,或者第一筆開拓性的圈內資源。

比如,每年的LVMH Prize設計大賽,幾乎是所有正統服裝學院的學生都會擠破頭參加的比賽。獲獎者,往往能得到數十萬歐元的獎金,這筆獎金無疑足夠一個初創品牌小規模地運營上幾個季度了。

再比如,British Fashion Council的 NewGen計劃,創立於1993年,就是為了支持年輕的有才華的初創品牌的設計師而設立的獎金支持項目。

很多很有名的設計師,都是在NewGen的支持下邁出了創立品牌的第一步,比如Alexander McQueen, Matthew Williamson, Julien Macdonald, Christopher Kane, Marios Schwab, Richard Nicoll, Erdem, Mary Katrantzou, Meadham Kirchhoff, Christopher Shannon, Simone Rocha, J.W.Anderson, James Long, Christopher Raeburn, Agi & Sam, Lou Dalton, Matthew Miller, 還有Craig Green。

品牌創立初期,主要的成本在於樣本及產品的製作與推廣,當然,很多設計師選擇的方式,都是先做一個系列的樣本,無論是首飾還是服飾,之後帶著這批樣本,參加全球的四大時裝周,尋求機會入駐全球範圍內的買手店,結識媒體,並藉此跟客戶建立聯繫。

尋找外部投資人

除了自主申請現有的比賽或者項目資金,也有不少設計師品牌,初期是因為個人的才華受到業內擁有話語權的人或者商業店鋪的賞識,從而得到很好的發展機會,打開業內知名度,並獲得外部投資人賞識的設計師,比如,Hussein Chalayan這一枚獨特的奇才。

雖然不是富二代,但他有著驚世駭俗的才華,畢業大秀「正切流(The Tangent Flows)」極具叛逆和先鋒又充滿了哲思的表現手法就在業內激起了千層浪花,引起了極具影響力的倫敦精品百貨Browns的注意,Browns將該系列擺進了自家的櫥窗展示,這也讓他在還沒出道的時候,就受到了時尚圈各方的關注和賞識。

他善於綜合運用技術、科學、建築、音樂與影像手段來模糊時裝與人體的界限,其作品常被稱為「可穿戴藝術」而非時裝;他的時裝發布更像是一場表演,而不是傳統的走秀和展示。

即使擁有驚世駭俗的才華,他的品牌卻時常會遇到資金上的困難,這也不奇怪,看看他早期的時裝秀和服裝,尤其是他的表演秀,每一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時裝評論人Colin McDowell評論說:「作為倫敦當下唯一的先鋒時裝設計師,在原創與承諾常常讓位於銷售量的時裝界他仍佔有光榮的一席,雖說這一席位看起來似乎搖搖欲墜,Chalayan在財務方面不時會遇到麻煩。」

外部投資人,無論是企業抑或是金融機構,這裡包括銀行貸款和VC風投,雖然會在短時期內為品牌供給大量的資金,但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穩定性,而且以短期利潤回報率為導向,缺乏新品牌從創立到成熟所需的時間和耐心。因此,這些年的Chalayan,總是時不時就會為了找資金而犯愁,這就直接導致了他的作品,無論是秀場還是服裝,近些年都會處在一個時好時壞的狀態,絕非因為他江郎才盡,而是因為驚世駭俗的才華,需要雄厚強大的資金作為表現的基礎,一缺錢,才華的詮釋和表現,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那麼還有沒有相對穩定的資金籌集方式呢?還有一種近些年興起和流行的方式,就是眾籌了。

眾籌

眾籌的出現,算是近些年資金籌募的新的流行的方式,為那些沒有家庭支持,也沒有得到機構和外部投資卻依舊有才華,想要創立獨立品牌的設計師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通過眾籌來做產品,沒有後顧之憂的他們可以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產品研發當中,真正的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這幾年,時尚界的一些機構和公司就開始為建立首屈一指的時尚眾籌平台而努力,包括倫敦的Catwalk Genius(2007年創辦)、紐約的FashionStake(2010年)和 Cut on Your Bias(2012年)、與同樣位於倫敦,與British Fashion Council合作的Curated Crowd (2017),每家平台的方式都略有不同之處。

British Fashion Council 的商務拓展顧問 Michelle de Conto (左)

Curated Crowd 創始人 Ada (右)

圖片攝影:維克多

Curated Crowd的總部位於倫敦,旨在籌集用於新時裝系列的資金,產生的營收在「支持者」、設計師與平台之間進行分成,Curated Crowd的創始人Ada也表示,他們旨在為年輕的設計師提供一個銷售產品、與擁有話語權的組織機構進行對話的平台。

CuratedCrowd 目前正在運營中的project,

網站: https://www.curated-crowd.com/projects/

今年9月剛剛上線的年輕的Curated Crowd,其瞄準的市場是中國和英國,作為創始人,Ada也非常希望更多有才華的中國設計師能夠進駐這一平台,作為進入歐洲市場和歐洲時尚體系的重要一步。在未來,這一平台不僅會為英國的設計師提供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平台,也會為想要進入歐洲市場推廣發展品牌的中國獨立設計師品牌提供專業的,全方位的幫助與支持,這意味著,Curated Crowd不僅僅局限於售賣商品,依託於英國時尚圈話語權的核心擁有者---The British Fashion Council,Curated Crowd將擁有更多資源上的便利來幫助這些設計師品牌的在非本土市場的開拓和發展。

在Curated Crowd 平台上眾籌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BC.J,

圖片由BC.J品牌創始人設計師 SIJUN 提供

要知道,在時尚圈謀求品牌的壯大與發展,除了擁有資金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資源之外,行業話語權擁有者的認可與支持,也是每個設計師都想擁有的黃金資源之一。因為這意味著很多隱性的福利,比如隨之而來的全球主流時尚媒體、各大買手店的關注與支持、擁有知名度的業內人士的關注,這些都會為品牌帶來更多的知名度。

知名度,也就是市場號召力,在這個圈子,就是變現的不二利器。

在Curated Crowd 平台上眾籌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BC.J

圖片由BC.J品牌創始人設計師 SIJUN 提供

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師缺乏作品的營銷方式,且他們的業務發展也很有限,沒有天生自帶資金和圈內資源的家庭,除了上文提到的幾種籌集資金的方式,眾籌和第三方平台的支持,對於規模較小,處在剛起步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說,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籌集第一筆資金和獲得圈內核心資源的方式。

在Curated Crowd 平台上眾籌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BC.J

圖片由BC.J品牌創始人設計師 SIJUN 提供

當然,眾籌和第三方平台這一籌集資金和販售的方式也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存在,比如如何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的分銷渠道來出售現有庫存,是一直以來困擾第三方平台的問題。此外,年輕的設計師掌握的技術水平與製造經驗差別很大,加上無法量產,就會造成他們難以用擁有市場競爭力的價格交付製作精良的商品。很多第三方平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難以持久,導致不得不將平台整體售賣出去,最終變成一個純粹的電子商務網站。

在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師進入時尚市場的今天,如何幫助設計師整合工廠與供應鏈,解決無法量產的問題,從而從根源上降低成本,提高商品性價比,是第三方平台應該思考並解決的問題,一種以整合供應鏈為基礎、第三方販售為渠道、依託行業核心資源擁有者的推廣及宣傳的新型產業鏈條,也許會成為當前年輕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生存發展之道。

作者 | 時尚女博士

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說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尚東西 的精彩文章:

近兩年鹿晗易烊千璽帶火的卡地亞釘子,其實幾十年前就火的一塌糊了!
Dior和Burberry搶著要它,到老佛爺手裡卻成了「抄襲」貨
LV純皮馬桶、棺材?貧窮再次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怎樣才能像劉昊然一樣穿好羽絨服?
一盒麵條賣七百多,Dolce&Gabbana想錢想瘋了!

TAG:識尚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