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日本經常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但是中國卻很難東渡日本呢?

古代日本經常派遣使者來中國學習,但是中國卻很難東渡日本呢?

為什麼古代日本來中國容易,中國東渡日本很難?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會讓你們吃驚。

一、日本人並不是那麼容易到中國來的

(1)遣唐使沿革

日本的「遣唐使」的歷史,其實起源於「遣隋使」。公元607年,當時的日本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同時派遣大批留學生和僧人渡海到中國學習,開始了日本「遣隋」學習的歷史。日本進入奈良時代,正是中國盛唐時期。公元631年,日本舒明天皇沿用前朝的做法,第一次派出了一支由學問僧和留學生組成的「遣唐使」船隊。到公元894年,26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總共向中國派遣了20次遣唐使。

(2)遣唐使準備

那時日本還處於相當落後的時代,為了組織一次到中國的「遣唐使」活動,國家需要用3年的時間來籌備財力:打造4艘當時算「超級」的遣唐船,和籌劃一支船員隊伍。為了徵集船工,日本政府採取了一個當時屬於很優惠的政策,那就是免除船工一家三年的租稅。

(3)遣唐使成功率

當年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船隊,一般為4艘,但是,最終能夠成功到達中國的,往往只有一艘。當時的遣唐船其實很小,長33.6米,寬9.2米,但是每一艘遣唐船配置的船工有130人,加上一些遣唐使和政府官員、留學人員等,總共有150餘人。四艘船至少有600人,但是最終能僥倖抵達中國的,可能只有150餘人,其餘的都成了這些成功者的「殉葬品」

二、中國東渡日本也有數次,有失敗有成功,但是並沒有可靠的方法予以複製。著名的例子就是

鑒真六次東渡

第一次(742年):被誣告與海盜勾結,被捕入獄,東渡夭折。

第二次(744年):港出海,便遇風浪沉船,東渡失敗。

第三次:信眾挽留鑒真,誣告日本僧人,東渡夭折。

第四次:欲從福建出發,其弟子擔心他的安危,求官府阻攔,東渡夭折。

第五次:遇強風,偏航,東渡失敗。

第六次:搭遣唐使船,四艘船僅有一艘到達日本,東渡成功。

還有後來元朝艦隊東征日本遇上風浪失敗的例子。都說明了東渡日本是可以小概率的成功的。同樣日本人到中國來也是成功的概率很低。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日本對到達中國的渴望遠遠超過中國想到日本去。

在思維上,中國一直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待四夷的策略主要以撫為主而不是以剿為主,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統治者一直很少採取軍事行動對付鄰國,而是施之以仁義。這種影響也使得中國在歷史上很少出現對外侵略的行為,印象中只有隋唐時進攻高麗、元世祖東征日本和明初南徵佔城(越南)少有的幾次。

日本一直是對中央之國採取的是臣服的態度,從日本出土的文物表明,至少從漢開始日本就接受了中國王朝的冊封,對待一個臣服的鄰國,中國王朝向來採取的是安撫和重賞的態度的。在這方面朝鮮就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中國王朝的更替並不影響他們對中原王朝的臣服,朝鮮的李朝國王明清事情都是要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才是合法的。

從軍事上說,上面談到中國歷史上就鮮有侵略的記錄,中國人更多是採取文化輸出的方式對他國進行影響。上面提到的幾次外侵也並非是由於侵略的需要而是主要是從宗主國平息屬國國內政治的角度出發的,但總體來說這幾次出兵都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隋煬帝征伐高麗引起了國內矛盾結果高麗沒拿下自己先亡了朝;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也沒有在高麗人那裡佔到便宜;元世祖忽必烈橫掃歐亞但東征日本卻遭遇神風,結果全軍覆沒,還成就了日本人神風特攻的思想根源;明成祖南徵佔城雖然獲勝但是卻無法保持勝果,僵持的結果就是進退維谷,最終還是撤兵了事。

中原王朝歷史上最大的軍事威脅來自北方游牧民族,因此軍事重點放在北方,而對朝鮮、日本、沖繩、占城等屬國大多採取安撫、冊封、通商、文化等外交手段。而這些國家也大都安於屬國的地位,這樣即可以得到中國王朝的冊封以延續其合法性又可以通過交流獲得中國的先進農業技術和貿易利益。

東征日本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支持,中國歷史上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宋、元、明時期都沒有採取什麼主動東征就不用談其他時候了。若中原王朝真有此心,忽必烈東征失敗尚可看成是天時不配合,明初鄭和艦隊就足以威脅日本了,但畢竟天朝上國是要以仁義而不是武力征服四方的,否則開進東京灣的中國艦隊將比美國准將柏利至少早四百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怪 的精彩文章:

細數明朝的六位「奇葩」皇帝
「夷陵之戰」時,曹魏何不趁機攻打吳蜀二國呢?
鼎盛時期的漢朝領土面積多大?「三漢」疆域圖讓你明白漢朝領土的變遷
三大理由告訴你漢朝的強大,不得不服
明朝萬曆三大征:明朝最後的輝煌

TAG:史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