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楞嚴經》參習(94)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楞嚴經》參習(94)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楞嚴經》參習(94)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王言。世尊。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何以故。我年二十。雖號年少。顏貌已老初十歲時。三十之年又衰二十。於今六十又過於二。觀五十時宛然強壯。】



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我見密移雖此殂落。其間流易且限十年。若復令我微細思惟。其變寧唯一紀二紀。】

『一紀』是十二年,『二紀』是二十四年。

【實為年變。】

不是十年十年在變,實在講是年年都在變。

【豈唯年變。亦兼月化。】

月月都在變,一個月比一個月老,一個月比一個月衰。

【何直月化。兼又日遷。】

一天比一天在那裡衰。

【沉思諦觀剎那剎那。念念之間不得停住。】

這才叫真正的覺悟。這個文也容易懂,不要細講。要給諸位說明,就是『剎那剎那』,「剎那」是極短的時間。在佛法里所謂一彈指有六十剎那,諸位想想,這剎那的時間是多短?佛教裡面還有一個說法,以刀來把紙一刀下去,把九十張紙透過去,這叫一念。一念這九十張紙是九十剎那,所以說一念之中具九十剎那。剎那剎那,念念之間都在那裡遷流,從來沒有止住過。諸位可以能想像到,佛所講的諸行無常,諸位懂得什麼叫諸行?

行法就是唯識裡面所講的五十一個與心所相應的行法,二十四個與心心所不相應的行法,佛講諸行無常就是講這些行法。不懂得唯識,諸行無常含糊籠統,什麼叫諸行無常?五十一個相應的心所,八識每一個識相應多寡不一樣,各有各的相應行法。要是不了解,佛這句話能懂嗎?如果對它的體性、作用、境界、形相,要是一無所知,諸位想想,修行用功怎麼下手?如果別人說我們盲修瞎練,還一肚子不高興,還得聽幾句恭維的話,自己覺得很開心,其實都是自己騙自己,與解行的功夫都沒有關係。我們看看波斯匿王這樣微細的觀察,他能夠觀察到念念不住。所以底下得到一個結論:

【故知我身終從變滅。】

這個地方講的『變滅』,跟前面講的變滅意思不一樣,前面講的變滅,沒有這麼深的觀察。所以佛問他,你現在身體在,你怎麼曉得變滅?這樣一說把道理說出來,它有個所以然的道理。這段正是世尊向下啟示他明心見性的張本,也就是大前提。見了性之後,境界相就不一樣,沒有見性之前,你看看波斯匿王所講的這個,跟我們感官裡面完全一樣。佛常常這樣說,是說我們凡夫迷而不覺的境界,就是這個樣子。見了性之後不是這個樣子,見了性之後,給諸位說,不但是真如本性不生不滅,我們現前的色身也是不生不滅。奇怪了,我們說真如本性不生不滅,這好像能夠接受,說我們現前的色身不生不滅,想不通,怎麼想也想不通。真的你想不通,那麼為什麼想不通呢?是因為你有想,你就不通,你不想就通。想是什麼?想是意識,想是行法,怎麼會得到一個結果?不想是什麼?無分別智,本性裡面般若的觀照,不生不滅。《法華經》裡面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沒有一法生、沒有一法滅。諸位要是見到這個境界,親見這個境界,確實見到這個境界,不是我假理想,是你親見到的,見到這個境界你就證得無生法忍,念佛法門裡面你就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境界是真的。諸行無常這個境界是方便說,不是真的,可是在沒悟的時候你覺得這是真的,悟了之後你才曉得這不是真的。

悟了以後自在,不但六根的根性是常住,我們這個色身、世間萬相沒有一法不是常住,妙極了!幾時你見到這個境界,親證這個境界真實不虛,這叫「見道」,大乘法門裡面的「見道位」,見到道,見道以後才談得上修道。我們現在沒有見到道,菩薩看到我們,就像我們看到小孩子一樣,在那裡玩耍,全搞的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小孩在遊戲,那怎麼不是盲修瞎練?諸佛如來、歷代祖師大德苦口婆心,處處指點我們入門的門路,而我們怎麼樣?處處都錯過。幾時你要是悟道就見到道,你對於佛菩薩、歷代祖師的恩德,才算你真正的知道;你要沒有見到道,說佛菩薩、祖師有什麼恩德,心裡總是隔了好多層,嘴裡不得不說,心裡「他於我有什麼恩德?他對我有什麼好處?」你幾時要是見到性,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見到我們現在這個身也是不生不滅,你才曉得翻開經典,看看這個註解,那對於佛菩薩、祖師沒有話說,大恩大德無以為報。不入這個境界,沒有法子叫知恩,為什麼?不懂事。就好像小孩無知,你跟他說你的父母對你這麼好,有什麼大的恩德,他不曉得,麻木不仁。必須等他成年,他自己有了兒女,他才會覺悟,「我對兒女,當年父母對我…」,他才會覺悟,他才曉得父母恩德有多麼大。佛法裡頭必須開了悟、見了性,才知道佛恩、才知道祖師恩。所以這一番問答是給後面做大前提。

大乘佛法裡面也用這個方便法門,叫我們「觀身無常」。大乘法的觀身無常,跟小乘法的觀身無常,在觀法上沒有什麼兩樣,可是在態度上決定不相同。小乘的觀法是厭棄的態度,大乘人的觀法不一樣,他通達明了幻化色身,這是有變滅的,隨世間法說。清凈法身沒有生滅,但是清凈法身又沒有離開幻化色身,《心經》裡面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大乘人的態度,幻化的色身跟清凈的法身是一不是二。諸位要問,什麼時候我們能悟入這個境界?我給諸位說一個原則,幾時你對於世出世間法一絲毫貪瞋痴慢的心都沒有,你就入這個境界。由此可知,我們今天的功夫應當用在什麼地方?用在斷貪瞋痴慢,這叫會用功。念佛是功夫,可惜諸位不會念,諸位念佛那個心怎麼想的?我今天念一萬聲,阿彌陀佛很歡喜。都是什麼?討阿彌陀佛的歡喜心,「巴結阿彌陀佛」、「諂媚阿彌陀佛」,這種心不能入道,障礙了自己見性。雖然天天這樣做了,心裡還打問號,「我拜這麼多,阿彌陀佛到底曉得不曉得?有沒有聽到?有沒有看到?」半信半疑,這是大障礙。我們用什麼心?我們用貪瞋痴慢的心來念佛,「佛也變成貪瞋痴慢」。

會念佛的人怎麼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貪心起來,馬上一聲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住」功夫得力!貪心被阿彌陀佛壓下去。一念瞋恨心起來,南無阿彌陀佛,把瞋恨心壓下去,功夫得力。會念,句句得力,先是壓煩惱,這叫伏斷、伏煩惱,漸漸的伏久了就斷掉。煩惱一斷,境界就現前。什麼境界?一切法不生不滅。到這個時候你自己曉得,證得「無生法忍」,曉得幻化色身跟清凈法身合而為一,這個時候得大自在。這個時候一切經自然通達,這個時候所講的東西才稱性,才跟十方諸佛、歷代祖師心心相映,自他不二;如果不入這個境界,所講的總是別人的,絕不是自己的。你講得再好,天花亂墜,還是別人的,自己還是沒分。所講的自己也不懂,還會叫別人聽懂嗎?諸位想想,到哪裡去學?就用一句阿彌陀佛,斷一切煩惱、除一切障礙,一心怎麼會不成就!一心成就了,生死沒有了,一入這個境界,轉十法界為一真法界,不但生死沒有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這叫一了百了。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覺」與「參究」——佛法修習漫談
佛法修習漫談:「覺」與「參究」
「念念遷謝,新新不住」——《楞嚴經》參習(93)
「業」、「道」——《佛說十善業道經》學習——2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