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二氧花旦


ID|eryanghuadan_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小 花 序 言


這是我很用心寫的一篇文字


承載著我過去近200個在這座島嶼上的日日夜夜。

...


1


港人尋路


沒有一座城市比香港更喧嘩,沒有一座城市比香港更孤獨。


它畢竟只是一座小島,一座被安排了太多戲份的小島。

——


1997逐漸成為一個重疊了過去與將來的時間,它在1984年被劃入紅色世界前被埋藏,直到14年後的暴力開掘人們才意識到它的存在。存在的是血緣,血緣亦是傷口。


從不安、煩躁到沉默,就像灣仔高樓林立間不可掠過的棚戶與油污,香港摩登美學的矛盾性不只是審美,也是彼時香港人複雜心性的隱喻:在悲觀中保持遐想,戮力向上但又不知根系。熊熊烈火只能暗燒於巷尾的焚爐中,激烈卻無法衝破。曾經看過一個比喻,港人的心猶如面朝維多利亞港的碼頭:只能待渡,卻不能問渡輪將把他們帶到何處。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越來越多的大陸人來到香港。表面風平浪靜,彼此的內心卻暗流洶湧。不同於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與非歧視,不同於富人對窮人的憐憫或不憐憫。港人(主要是底層百姓)對大陸人的心態是極其複雜且細思極恐的,時而將大陸人假想為信德中心大巴車縫隙中烏秧涌動的小紅旗旅遊團,時而將大陸人想像為雪茄墨鏡一擲千金不斷將香港的財物吸入囊中的橫行者。他們對這個群體充滿不解、輕蔑和畏懼。


他們的排斥不無道理。隨著大量外籍人士的湧入,暴漲的房價和物價讓香港平民無處徙身。在中環的寫字樓里,港人的比例寥寥。港島和九龍主要的大型新樓盤,例如貝沙灣、一號銀海、君匯港,鮮見港人蹤跡。在遠離塵囂的舒適離島,例如愉景灣、柏麗灣,則是與港人無關的白人世界。


港人有富有貧,極少數的「藍血」牢牢把守著自己的「保留地」----深水灣、淺水灣、半山和山頂。這些區域就像北京的四合院、英國的貴族宅邸,儘管年久陳舊,卻始終象徵尊貴雍容。


而大量的香港普通民眾,則居住在密密麻麻的籠屋裡。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現在香港有超過20萬人住在籠屋、劏房、板間房等狹窄空間。「劏」字在粵語中有宰殺的意思,是指從肚皮切開動物,再去除內臟。顧名思義,「劏房」指的是把一套幾十平米的房子分成幾個獨立單位。有的「劏房」里住著一家幾口,所有的吃喝拉撒就在這幾平米里發生。


我曾經問過一個香港小妹,香港房子這麼貴,年輕人結婚怎麼買得起。小妹說,租房啊,或者去新界買一套二三百尺(合二三十平米)的老屋。「這樣一套老屋通常有兩間卧室,很寬敞啦!300萬港幣左右,首付只要1成!」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低廉的住房按揭,免費醫療,完善的失業救濟和老人補貼,給香港百姓設置了體面的安全線。


但這些能保證的只是生存,不是生活。


這也是每一個超級大都市的「本地人」的糾結:看似出身優渥,實則生來沒有退路。除了被洶湧人流夾著往前掙扎,別無選擇。


香港人很拼,勤奮是他們的生存技巧。在投行里一直眉頭緊鎖戴著耳機接電話和加班的永遠是香港人。他們知道在這座擁擠的島嶼勝出有多難。他們沒有白人的語言優勢,也沒有大陸人的人際關係優勢(香港企業大多面向大陸市場),他們除了更努力,別無選擇。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的香港白領努力和大陸的客戶打成一片,送孩子去普通話教學的學校,也興沖沖地在大陸中產階級聚居的社區買房。似乎覺得這樣更為「主流」。


不是每個港人都能走進中環。大部分香港畢業生只能走進灣仔、尖沙嘴的老樓,搖搖欲墜的電梯緩慢而昏暗,辦公室牆皮脫落轉椅都沒有足夠空間旋轉。


還有大量的勞動人民。有無數港人依舊延續著百年來的老業,日日撐船出海捕魚,然後用推車拉進香港仔或西貢的魚市場。


香港的巴士分官方和私營,私營小巴俗稱「亡命小巴」,每日像瘋狂的老鼠一般在狹窄的道路上疾行,要下車的人必須大喊「要落唔該」,司機則瀟洒地伸一下左手,以示知曉。我曾問過一位司機開了多少年車,他說30年。他說他想轉做計程車司機,但現在香港一個計程車牌已經被炒到1000萬港幣,開計程車成了他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還有無數老無所依的老人囚禁在養老院的囹圄中。香港有900多家私營養老院,近六萬床位,接近總人口數1%。養老院格局類似。一層樓用木板隔成無數四平米見方的狹窄空間,只能擺得下一張單人床和一個床頭櫃,間隔用的木板牆上掛著三兩件衣物,亦或是家人的合影。老人們擔心自己健忘,卻無法阻止被遺忘。


...


2


大陸移民向錢看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香港是很多元化,


但多元化的是人種、語言、收入,不是價值觀。


——


來了香港,每個人都毫不掩飾地談論錢。


對移民美國的人,「移民美國」本身就是終極目標,至於去了美國幹什麼,不那麼重要。陽光沙灘住房教育已經足以構成理由,其他都是附加值。


對移民香港的人,則不然。沒有人是為了來香港而來香港,每個人都是被職業和業務所驅趕,聚集在這座擁擠的島嶼上。所以大家的目標簡單清晰,那就是賺錢。


大家在乎錢,確實也有錢。和香港本地人的貧富分化不同,在港工作的大陸人絕大部分是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中產階級,收入不菲卻無法放鬆緊迫。在美國年薪10萬美元就可以滿足地安度一生了。但在香港,你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窮鬼。


年薪一百萬的人覺得自己很窮,年薪一千萬的人依然覺得自己很窮。不論存摺上數字多大,大家都西裝革履地在中環寫字樓挑燈夜戰,夾著筆記本電腦健步如飛地穿梭於各個客戶辦公室。


大家覺得工作努力是一種美德,已經忘了停下來的感覺。當我問一位年薪千萬的領導「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他說,「看到客戶給予肯定的眼神。」我心想,完了,又是一位被洗腦者。


激烈的同輩競爭中,怎能不埋頭工作,不攢個幾百萬都不好意思生孩子。香港普遍要孩子晚,幼兒園家長會就像 領袖峰會,家長都是40歲上下儒雅成熟的風範。偶爾遇到30歲左右的父母,大家都會圍觀驚呼「好年輕」!


男人們太拚命,女人們就紛紛退居二線,在家相夫教子。我從未在其他地方見過這麼多家庭婦女。隨著大陸資本外逃的熱潮,在香港的大陸媽媽們賣保險蔚然成風。然而,拿了保險經紀執照者眾,真的認真跑業務的卻寥寥無幾。


一位女鄰居在一次夜聊中特別真誠地對我說,「我賣保險一年坐在家裡賺100萬並不難。但我轉念一想,100萬也幹不了什麼啊!」我無言以對。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相對於有錢的大陸人,還有一批來港的大陸人則是《甜蜜蜜》電影里張曼玉的畫風,八九十年代懷著淘金的夢想來到香港,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這批人的生活狀態並不理想。


香港單身漢一度流行去大陸「買老婆」,如今有許多福建和廣東的大陸女人就是20年前隨只見過一面的「港台富商」來到這裡。


「買來的老婆也要疼啊!花錢越多,反而越珍惜!」一位計程車司機給我講,他當年花了全部積蓄去台山娶了老婆,如今孩子都成年了,老婆卻一個人回大陸去住了。「她說香港沒有她想的好!她寧可拋下孩子也要回去!」


反過來,也有給男人錢的大陸女人,只為假結婚來香港。我在足療店遇到當年假結婚來港的大陸女人,她一邊熟練地給我搓腳,一邊講「真結婚又怎樣,還不是嫁給香港的泥瓦工!香港這些男人來了大陸裝成富商,其實個個都是窮鬼!」


「廣東話里情和錢的發音是一樣的,普通話也一樣嗎?」計程車司機曾這樣問我。我說當然不一樣。他說,「哦,不一樣好。情是情,錢是錢。」


...


3


香港的晝與夜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中環是香港現代社會的心臟,它的英文名很直白,就叫Central。


白天的中環像一部機器,夜裡的中環像個瘋子。


我去過世界大部分主要城市,卻從未見過誰比香港更「城市」。馮唐在其文章中描述:建成的高樓彷彿德國造的萬寶龍筆,每個細節都在不露聲色中被精確地照顧到,每一寸土地都被頂級的建築師用當時最好的技術和工藝壓榨出最大的功效。高樓之間游廊相連,人車全部分流,商務會晤步行可達無需坐車,打雷下雨不用打傘。


每個人都帶著早期抑鬱症的表情,穿著緊繃到無法喘氣的襯衫西裝,穿行在鋼筋水泥中。如果你衣著寬鬆,表情明快,那你一定不屬於中環,你是遊客。


回到辦公室,中環人們便瞪著鬥雞眼死盯屏幕。中環大部分寫字樓都有著無敵海景。但我在辦公室里從未看到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窗前瞭望。碧海藍天只是背景,千篇一律的曲線圖界面屏幕才是真正的風景。


香港的辦公室里從不閑談,第一因為大家都很忙很忙很忙,第二因為文化如此,第三因為大家來自世界各地所以共同語言有限。辦公室廚房的清潔工阿姨是整個公司性格最開朗的人,擁有辦公室里最多的熟人,因為只有當人們到廚房倒咖啡,才會短暫地回到人間有片刻的閑聊。

待渡香港贊那度分享



而當夜幕降臨,這座城市才睡眼惺忪地蘇醒。


炊煙裊裊升起,飢腸轆轆的人們讓這座城市突然有了人間氣。


人間氣也分三六九等。香港人氣最旺的餐廳有三類:米其林3星(通常提前兩周預定),中環的商務餐廳(午餐晚餐都人滿為患),旺角或香港仔的魚蛋大排檔(攤位前永遠人頭涌動)。


土豪要和土豪拼手快,中產要和中產搶座位,貧民要和貧民比嗓門。在香港不論是誰,要輕鬆吃一頓心滿意足的飯都並非易事。


但吃罷,一定覺得努力值得。香港的米其林每一間都不虛其名。若是如志魂、柏屋的日本料理,定是採用來自日本築地的食材、新泄的米,魚腹部最上乘的大脂。若是如Pierre、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等法餐,定是擺盤如藝術品且不會辜負味蕾,婆羅門參、魚子醬、芝士和松露 ,一定是法國空運而來。若是如龍景軒的粵菜,則是地處最昂貴的酒店,以銀箔天花板襯托壯麗奪目的維多利亞海景,將最尋常的粵菜菜目用最昂貴的食材而烹:燒賣以松露而燒制,腸粉以石斑魚灌裝,叉燒以扇貝而搭配。


魚蛋大排檔則絕不輸米其林的氣勢。走在銅鑼灣狹窄的街道上,耳畔都是像板船調子一樣的吆喝聲,兩側的小格子攤位閃爍著溫暖的燈光,照亮著熱騰騰的魚蛋、花枝丸、貢丸、章魚丸…10塊港幣就可以買到滿滿一碗,擠上香濃的麻醬、紅油、麻辣粉,站在路邊迫不及待地送進嘴裡,然後不知是辣還是燙而齜牙咧嘴。


酒足飯飽,卻離回家尚早。


港人和大陸人喜歡徜徉在商場里,香港的店鋪幾乎都開到晚上10點,銅鑼灣越晚越熙攘,在隨時可能發生踩踏的街道上,竟然還時不時擠過一隻熒光夜巡的雜技團。


但最晚睡覺的是白人。蘭桂坊在晚上10點以後就成了紐約的布魯克林。狹窄的道路上擠滿了喝酒的白人,一個個滿臉通紅,興奮不已手舞足蹈。街邊摁喇叭無法通行的車輛、戴著魔鬼面具到處嚇人的小丑,乃至地上橫流的污水,都無法干擾他們的雅興。


我不知道住在香港的白人為什麼如此熱愛酒精。興許是原本不受約束的種族,卻陰錯陽差被困在了嚴肅高壓的香港中環,野馬沒了草原,只能在深夜對酒當歌,釋放白天的迷失和壓迫。


貴一些的酒吧集中在更高的樓層。在加州大廈的頂層,有熊熊燃燒的假火,還有霧狀噴射的冷氣。衣著光鮮的人們坐擁著半山的霓虹燈火,優雅地品評鳳霞珠的紅酒、新鮮薄荷葉的mojito,或者朗姆為基酒的California dream。那一刻,這夜美好的不知身在何處。


長夜長,有人歡笑,亦有人哭泣。


我曾晚上11點在中環的寫字樓下遇到一個滿身酒氣的白人。他把西服甩在空中,大聲吼叫「Why I』m f**king on this island!」就這樣吼叫著一路向東,消失在深夜深處。


有多少寫字樓的廁所隔間里,不堪重負的實習生嚎啕大哭,又擦乾眼淚回到工位上。


假結婚來香港的女人給最後一位客人洗完腳,憶起20年前躊躇滿志的自己,一聲苦笑。


深巷的老人院里,有人望著木板牆上的全家福一聲嘆息,默然熄燈。


香港的晝與夜,就像《百年孤獨》里寫的那樣: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這是兩個80後姑娘的塗鴉平台,我們一個居於美國加州,一個居於中國香港;一個北京大學畢業,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一個是理科女卻飽讀詩書,一個是文科女卻在投行做模型。我們的共同點是:知道no zuo nuo die卻勇往直前,愛用自己賺的錢買買買,走過很多地方交到許多稀奇古怪的朋友,希望用筆將這美好的世界記錄下來。


...


贊那度旅行人生季刊雜誌最新上市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贊那度旅行人生 的精彩文章:

連過年零食都不願用心準備的你,有什麼資格抱怨親戚?
你在《失樂園》看到了一段婚外戀,我們卻愛上了那座500多年的溫泉旅館
町屋可不是普通民宿!在她百年歷史中感受地道京都生活

TAG:贊那度旅行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優才案例分享
香港打宮頸癌疫苗攻略有嗎分享一下
這個香港年輕導演的處女作評分年度華語片第二,未來不可限量
深度解讀香港儲蓄分紅險 英式分紅or 美式分紅?
汶川地震倖存者分享抗逆經歷鼓勵香港青少年在囚人士
香港有多堵
香港娛樂圈那麼多天王巨星 卻只有這六位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香港為什麼叫香港,台灣為什麼叫台灣,連很多香港台灣人都不知道
記憶香港,去香港旅遊,這六大景點一定不要錯過!
有人這樣感受香港
香港這麼窮?1970年香港一眼望去不如農村
香港都有什麼小吃!去香港必吃!
去香港旅遊這6種伴手禮必不可少,濃縮了一座城市的味道
去香港旅遊,感覺這些人活得不輕鬆
這篇文章有點長,但30分鐘帶你玩轉珠海、澳門與香港!就是這麼任性
這八位香港惡人男星 向華強也要給幾分薄面!
品味香港 5月末,這些寶貝將亮相香港春拍
免費看港片 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香港展月底來臨
香港保險沒多好,別當這是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