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文:王晗 編輯:李靖


如今全球範圍內的GDP減速讓人疑惑,不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各個國家和企業的生產率都得到了提升嗎?但為什麼全球範圍內的總體生產率已經歷了連續20年的下降,而且經濟學家預測未來全球還將有20多年的低速增長期?


在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顧問傑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看來,答案在於,當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是人類經濟活動架構出現了問題,而「能量耗散」才是決定86%生產力的核心秘密。並且,在下一輪萬物互聯的工業革命中,隨著人類經濟活動架構中的「能量耗散」難題獲得突破,每個企業都將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歷史性轉型機遇。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當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是人類經濟活動架構出現了問題


正如大家所知,全球範圍內的GDP都在減速。而原因就是全球範圍內的生產率已經歷了連續20年的下降。結果就導致了高失業率,當下的80、90後的適齡工作青年尤為如此。經濟學家預測未來全球還將有20多年的低速增長期。我們來思考一下,19、20世紀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並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推動,然而結果是,當前世界上最富有的62人財富的總值,等同於人類一半人口的累積財富。這意味著我們在架構人類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而在經濟危機中也伴隨著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在工業革命中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碳,以支撐工業化的生活形態。而可悲的是,我們正經歷著實時的地球氣候巨變。關於氣候變化從未被解釋的可怕的一點是,它改變了地球的水循環系統,這就是為什麼它會如此劇烈。眾所周知地球是水系星球,我們用衛星探測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如果它沒有水人類毫無興趣。地球的生態系統進化了上千萬年,就是基於雲層下的水系統的循環。我們的生態系統無法跟上這樣的水循環流失,因此我們在逐漸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遇到更多缺水導致的大災變。


「能量耗散」才是決定86%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我剛剛提到了「生產力」這個詞,現在我們來談一談它。在經濟學中有個學者們不願分享的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我來解釋給大家,「生產力」的本質是什麼?人們曾經認為有兩個因素可以用來衡量「生產力」:更先進的機器,更好的工人。但當Robert Solow因其經濟增長理論獲得1980年代的諾貝爾獎時,他把這個小秘密講了出來,他說當我們觀察工業革命的每一年,這兩個因素(更先進的機器,更好的工人)只貢獻了生產力的14%,所以他問出了一個問題,剩下的86%的生產力從何而來?我們不知道。這是否驚訝到你了,經濟學家竟然不知道他們專業的基本問題。我來告訴你他們為什麼不知道。


經濟學定律與支配著宇宙、太陽系、生態圈、經濟活動、日常生活的其他事物的定律是相同的。它們是牛頓的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它們由德國、歐洲和美國的工程師們於19世紀末期研究機器內能量流動的時候發現,這是支配著宇宙的第一熱力學定律,宇宙中所有能量自大爆炸起就存在至今,並會直到時間終結,我們無法創造或消滅能量。但第二定律說能量總是在轉換形式,但只向一個方向轉換:從能量集中到分散開來,從熱到冷,從可使用到不可使用。熵是用來衡量不可使用的能量的狀態的一種單位。所以這就是經濟學的真正所在:我們從自然界中獲取可使用的能量,它可以是稀土、金屬、化石燃料等。然後我們提取它們、儲存、運輸、製造貨物和服務、銷售、消費、回收,在這個從自然到人類再到自然的過程中,每個轉換的環節中我們都需要將能量附加在產品或服務中,之後再傳遞到下個環節,因此我們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失去了能量,這很重要,這被稱為總體效率,即在價值鏈中的每個轉換環節中可供使用的生產力總和。


美國、德國、日本都受制於「總體效率」的天花板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這些和我與德國總理之前探討的話題有何關係?她是一名物理學者,我這樣解釋給她,在美國,在1905年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時美國的總體效率大概是3%,意味著97%的轉換中我們失去的能量大於附加在產品或服務上的能量,到1990年代美國達到了14%的總體效率,然後再也沒變過,再也沒越過這個天花板。德國在1990年代達到了18.5%的總體效率,此後再無增長,日本在90年代達到了20%的總體效率此後也再無上升。我們現在知道年青一代經濟學家查閱歷史後發現,如果去掉更好的機器、更優秀工人這兩個因素,總體效率——這第三個因素才是貢獻85%生產力的主要因素。戴姆勒對此很有發言權,亨利福特亦然。


工程師們、化學家們、生物學家們、建築師們都明白生產力就是可用在工作中的能力的比率。這些都跟我今天要講的戴姆勒所做過的革命性的顛覆息息相關。在我和德國總理交談時,我向她表示,你可以進行財政改革、市場改革、勞工改革、實施各種刺激政策促進產業發展,但如果你們的產業被禁錮於德國本土的、基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平台,即集中化的通訊系統、化石能源、核能能源、基於內燃機的水陸空運輸系統,你們永遠無法越過18.5%總體效率這個天花板,並會陷入停滯。同時我為德國總理描繪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圖景,一種通訊、能量、運輸系統之間的新型轉換模式。那天總理女士對我說,瑞夫金先生,我喜歡這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設想,我希望德國能夠發展出來。


「萬物互聯」將重構人類活動的能量耗散水平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互動式互聯網十分成熟,自從萬維網出現起已經有25年的時間,屋子裡的每個人手裡都有個智能手機,這個互動式互聯網正在融合數字化的、可再生能源的互聯網路,而它又正在融合自動化的、GPS制導的運輸物流互聯網路,形成了三種互聯網路,構成一種超級互聯網:能夠管理能量、控制經濟行為、高效通訊的網路,也是能夠數字化的、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網路,以及自動化的、通過GPS制導運輸的網路。


這樣一種超級互聯網就能管理處於價值鏈上的能源和經濟活動。它們架設在一種叫「物聯網」的平台上,人們把感測器安入每個設備,所以他們能監測經濟活動,知道能量流向哪裡,再把信息傳回通訊、能量、運輸網路上用於管理價值鏈上的能量流動。


人們在農業領域有感測器用於監測水流,植物的狀態;人們的智能家居設備上有感測器監測經濟活動;人們在工廠安裝感測器實時監測經濟活動,有了運輸網路,我們把感測器安裝在倉庫和分發中心,這些中心就將會變成現代的數據中心,正如戴姆勒公司所擁有的上千個中心一樣,收集數據,讓這些數據可以為分析師、數據演算法、各種App所服務,為上千萬的人、乘客、大小企業服務。可以使其在運輸網路、通訊網路,和最初始階段的能量網路上進行行為管理。到2030年,我們將會實現無處不在的互聯互通網路里,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人之間相互溝通。這一切意味著什麼?我們正在外置化我們人類的中央神經系統,我們用人造配件外置化了自身的中央神經系統,通過這些物聯網平台,通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地球上的一切設備和人都能相互連接溝通。從另一方面,人類可以通過這樣的互聯網平台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消除中間環節、垂直整合組織等方式共享經濟活動,同步實現生產和分發。這就意味著企業能力的大幅進步,人們可以民主化經濟活動,而正是科技,數字化讓這一切得以實現。


每個企業都將在物聯網上獲得大幅提高總體效率的機遇



Jeremy Rifkin:能量耗散是決定生產力的核心秘密



在座的每個人都有微小的價值鏈,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家庭成員、作為工作人員這些角色,不斷地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然後進行運輸、儲存、生產、運送、消費、回收,在價值鏈上進行流動。這就意味著你可以進入物聯網平台,然後對整個世界的經濟活動一覽無遺。這很令人激動,大型公司從前都沒有這樣的能力,當我1963年在沃頓商學院求學時,我的教授對我說:「醒醒吧,貨物出門概不退換,買方自負風險,賣方永遠不希望買方知道他的小九九。」現在,經濟數據通過物聯網平台相互流動,每個人都能知道全世界的經濟流動狀態。這的的確確為企業的民主化決策填平了阻礙。


比如你有一個中小型企業,或者大型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你可以接入物聯網平台,你可以將你自己的價值鏈數據分離出來,從其他在外部系統流動的數據中分離出來,從外部充滿干擾的數據中分離提取出來,不用花錢,基本是零邊際成本,你只需要一個智能手機和服務商,然後你就可以將你的價值鏈中的數據進行提取,藉助技術、自主演算法進行自主分析,創建自己的App。這可以在你的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大幅增加你的總體效率,因此大幅增加你自身的生產力,大幅減低你的邊際成本,大幅降低你所產生的生態足跡。這一切都以一種流水線化的、智能化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社會樣式的形式完成。


┏本文由鳳凰文創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署名


┗與我們互動,請關注微信公號「鳳凰文創洞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文創 的精彩文章:

TAG:鳳凰文創 |

您可能感興趣

最新程序員生產力報告:Spring,Kotlin和NetBeans最得人心!
微軟收購Intentional 軟體,擴展未來生產力
Windows 10 S用戶不怕生產力不夠了,Office 365已登陸Windows Store
不想升級 Creator Update?這樣做Win7的生產力可以碾壓Win10
生產力加倍:微軟收購Intentional軟體公司
傳Moto正開發一款高端Android平板:支持「生產力模式」
生產力爆發!iPhone 8將獲得類似iPad的多任務操作
三星S Pen對比蘋果Pencil:誰才是真正的生產力工具?
更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微軟推出Surface Book增強版
生產力大增:蘋果iPad Pro端iOS11系統體驗視頻
更有生產力?全新 iPad Pro 亮相
16 張圖總結你的大學鹹魚生活,deadline 才是第一生產力
為 iPad 生產力再添一分,iOS 11 Beta 初體驗
細膩的高效生產力工具 華為MateBook E變形本評測
8Manage:一體化管理如何解放企業生產力?
iPad Pro因iOS11這幾個功能而生產力提升
Moto Z手機裝上這個側滑全鍵盤Moto Mods,感覺很有生產力
iOS 11為iPad Pro 生產力帶來大幅提升,看完這篇你就只差一台 iPad Pro 了!
iOS 11為iPad Pro帶來了什麼生產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