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國崛起 l 俄國史(2)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到專制君主制(附《俄國通史》第二卷主要內容 )

六國崛起 l 俄國史(2)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到專制君主制(附《俄國通史》第二卷主要內容 )

原標題:六國崛起 l 俄國史(2)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到專制君主制(附《俄國通史》第二卷主要內容 )



關注我們


俄國通史 第二講


從等級代表君主制到專制君主制

專家簡介







羅愛林,男,1964年出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俄國史、東歐史。現擔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常務理事。2012年8月從廣西師範大學調入華中師範大學工作。


1


16世紀下半期的政治架構


沙皇/波雅爾杜馬/牧首/縉紳會議/衙門

01


波雅爾杜馬


波雅爾:與王公最親近的人(最早的波雅爾就是親兵)


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首先提出波雅爾杜馬,要求其子女每天早上去到教堂與去親兵「反思」。這些親兵後來成為王公的參謀和智囊團。波雅爾杜馬最早產生於10世紀末的弗拉基米爾時期。


Дума бояр


Царского величества дума


Царский синклит синклитие


сенат


波雅爾杜馬與沙皇的關係


克柳切夫斯基:波雅爾杜馬是帶動整個政府機器運轉的飛輪,具有立法的職能,調整所有方面的關係。

波雅爾杜馬並沒有獨立於君主的權力。它們的權力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共享的。「沙皇與波雅爾決定…」「根據君主的指示和波雅爾的決議……」


軍事衙門和使節衙門專門由沙皇領導,通過司書管理,波雅爾無法染指。因此這兩個衙門的地位相對較高。


波雅爾杜馬具有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討論國家內政外交的重大問題。


議事地點:皇宮議事堂。


波雅爾杜馬的議事規則:它是一個常設的機構。


君主與波雅爾協商:這是一個歷史傳統,也有人認為這是來源於拜占庭。


隨著沙皇權力的強化,波雅爾杜馬作用開始弱化。沙皇設立了「近臣杜馬」(Ближняя дума),其成員包括沙皇最為信任的杜馬成員、宗教人士和廷臣,人數很少。他們在沙皇的卧室和辦公室開會議事。


波雅爾杜馬的稀釋與內部的吵鬧。從17世紀之後,沙皇為了更好地控制波雅爾杜馬,就增加杜馬成員,選自己的親信進入杜馬。


波雅爾杜馬成員的變化:普通波雅爾減少,服役波雅爾和司書人數增多。


1700年左右波雅爾杜馬消失,1704年成立近臣辦公廳(Ближняя концеляция),1711年代之以參政院(Сенат)。參政院只有9個人,全是彼得一世的親信。以前的波雅爾杜馬與沙皇協商,現在是聽取沙皇的指示。

02


縉紳會議(Земский собор)


1549年召開第一屆縉紳會議。


1566年召開的縉紳會議討論立沃尼亞問題,共有374簽名。成員包括:宗教人士(32人)、波雅爾和宮廷人員(62人)、軍事服役人員(205人,包括一等貴族17人,二等貴族99人,等等)、工商業者(75人)。


1613年選舉沙皇的縉紳會議中,黑鄉農民(國有農民)第一次參加縉紳會議。隨著新王朝的建立,縉紳會議的社會成分在擴大。


縉紳會議是一種非常設的會議,沒有固定的會期。


縉紳會議的職權:選舉沙皇、決定戰爭與和平的問題,財政問題、內政問題。


17世紀上半期縉紳會議頻繁召開的原因:沙皇政權的軟弱性、團結各種力量穩定國內秩序、需要徵收特別稅。


03


從衙門制到委員會制

伊凡四世建立衙門制(衙門即委託,分門別類建立了軍事衙門、射擊軍衙門、喀山衙門、西伯利亞衙門等等)。


彼得一世廢除衙門制,建立11個委員會。


04


正教會政權對王權的失敗


教會勢力的膨脹。阿列克賽支持尼康改革。但是尼康的野心:強化牧首的權力——沙皇是月亮,牧首是太陽。


1721年彼得一世廢除大牧首制,建立宗教事務管理總局,並自封為東正教的「最高牧師(пастырь)」


05


沙皇稱號的變化


2


佩里·安德森的

《絕對主義國家的譜系》


絕對主義是封建等級君主制向現代君主立憲制的過渡形態。絕對主義不是專制主義,更不是暴政或者集權主義,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是絕對主義的代表。


俄國的專制主義。


絕對君主制的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的發展(市民的力量)。


俄國專制君主制的經濟基礎:封建農奴制(貴族的力量)。


《俄國通史》第二卷


主要內容


1.三條主線


打破傳統條塊,涉及的1613-1762年體現了俄羅斯歷史的三個關鍵型轉變:


(1)對於俄羅斯近代歷史最具影響的羅曼諾夫王朝的建立;

(2)以等級代表制向絕對君主制轉化的帝國系統的確立;


(3)在歐洲封建土地制度總體趨於瓦解的同時,俄國農奴制卻在法律上宣告形成。


以上述三條主線突出本卷內容,力圖在探究帝國、農奴制、羅曼諾夫王朝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方面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闡述,同時,在分析俄國歷史與西歐歷史的共同點及其差異和特性方面,不僅務求反映當今國際史學所達到的成就,反映其爭論問題,而且力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敘事方式。


2.寫作特點


(1)本卷寫作結構方面可以盡量地突破已有的教科書式的寫作體例,特別是彼得之前和彼得之後的兩個歷史階段的寫作儘可能體現各自特色,而不在結構上出現重複;


(2)可以對若干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普遍涉及的、但是首先是屬於歷史學本身所固有的範疇進行深入分析,比如,「帝國」、「絕對君主制」、「專制」、「農奴制」等等,并力圖以這些「大概念」統領整個寫作。


(3)本卷所涉及時段,乃是俄國歷史既與歐洲歷史進程尋求認同,同時又全面展示巨大差異的時段,因此在寫作上如何體現這種共性與特色的交織乃是本捲成功的關鍵。


本推送整合自人人網《俄羅斯歷史與文化研究》小站對華東師大俄國通史暑期講習班內容的整理,全國哲學科學社會規劃辦公室「《俄國通史》六卷本」中期檢查報告


上路育教史歷


我們陪你


讓歷史走入人心 用教育啟迪心靈

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學科教育 的精彩文章:

同步備課 l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同步備課 l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名著連載 l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優質來稿】《第23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學提綱
【名著連載】陳獨秀與國民革命

TAG:歷史學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