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位於謙的同僚與谷應泰聊聊,那場無規劃、無規矩、無能人的必敗戰爭

3位於謙的同僚與谷應泰聊聊,那場無規劃、無規矩、無能人的必敗戰爭

題記:在系列文第一篇「駁于謙乃『土木堡敗』罪魁論:緣起,英宗被俘退位詔中判定的禍首是誰」中,我們提到倪六老師拋出了五大質問給於謙,並拒絕我用「文章」的形式回饋給他,言語之間,無非「複製粘貼」之語。我這個人喜歡較真兒,歷史是一門需要多讀書、勤奮的學問,不是靠邏輯想像、推理。

我認為:那五個所謂的給於謙的質問,用史料上的白紙黑字就可以一一解答。所以,今天的三篇系列文:我就是要回答,土木堡之變沒有陰謀,失敗乃是正常。

1)四位當事人、當時人的回憶

本來我想用八本書的資料說這個問題,但文字太多了(現在已經3千多,都詳細說明那就得七八千了,所以,八本書先以五本書為主)。其中八本書中的五本與其說是書還不如說是「回憶文章」,篇幅都不長。本來想詳細解釋一下《明史紀事本末》,也即該書「土木」一卷基本上是以劉定之和李賢二人的回憶錄為基礎。之所以要這麼說,主要是想說:歷史學家本來就是看誰看得書多。《實錄》《明史》同樣也是參考他們。歷史上某件事的結論都是依靠當事人、當時人的回憶,這些回憶有不同,通過對這些回憶的鑒別才能得出較為符合實際的結論。而不是依靠空想。

現在的中國很神奇,謠言特別多,僅我這句話其實就是在批評好幾個謠言觀點。

閑言打住,牢騷太盛防腸斷呀!

那麼,本文主要介紹的四位都是誰呢?簡單介紹一下

李實,四川重慶合川區人。正統七年(1442年)進士,正統十五年(1550年)前往淮安、揚州募兵,並順帶平定江淮地區民變、叛亂。之後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兩次與瓦剌議和並接回英宗。後被任命為右都御史,巡撫湖廣,五年後,任職都察院。

劉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江西人。正統元年(1435年)進士,得探花。曾任禮部左侍郎。

李賢。不詳

楊銘,蒙古人,原名哈銘。錦衣衛指揮使。也先和英宗的翻譯。本文沒有介紹,在下文。

2)劉定之、李實等人的回憶錄與古應泰的後世總結:英宗、王振這種打法不敗,可以說是老天不睜眼了

劉定之的回憶錄,主要是在時間和事件上被《實錄》《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所接受。本文為了更符合現代人閱讀心理,全部採用公元紀年,例如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初八日(7月27日)通改為1449年7月27日。因為農曆、公曆轉換的年代轉換問題,已經考慮。

1449年7月27日,也先寇邊,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前往抵禦。司禮監太監王振再次請求皇帝親征。8月3日決定親征。

1449年8月5日,明英宗御駕親征,郕王(代宗景泰帝登基前的爵位)負責處理日常國政,每天早晨在闕左門(午門外向東出的門)西(或西南)坐,朝政具體由太監金英、吏部尚書王直、學士高谷、駙馬焦敬等共議。跟隨英宗出征的有:尚書王佐、鄺埜,學士曹鼐、高谷,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等。

此次出兵,請注意劉定之說的是「官軍、私屬」五十餘萬人。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事實:英宗帶隊帶著後宮、官員帶著小老婆出發的。這是打仗嗎?決定親佂到出征兩天的時間,也就是他帶著後宮、官員們帶著小老婆們匆匆忙忙地就出發了。路上皇帝一路玩兒,王振一路搶。

李實和另外一位當事人劉溥的回憶都說親征時間是8月4日,李實更是說8月3日決定出征,第二天就親征,當時隨行的所有人員一路慌亂,見第三目文章。

劉定之的回憶錄主要是後面屬於空白,《明史紀事本末》給予了補充。

劉定之的基本記載是:出居庸關、抵宣府時井源敗報才到。「上至大同,驀有黑雲如傘罩營,雷電而雨。王振患之,乃以駕還。」

谷應泰經過查找各類史料,得出的更詳細時間為:

7月27日,也先大舉進攻。

8月3日,英宗決定親征。

8月5日,親征。

8月6日,出居庸關。

8月18日,到達大同。在此之前,軍兵已經缺糧,殭屍滿路。眾大臣開始圍攻王振。到了傍晚天下大雨。「西寧侯朱瑛、武進伯朱冕全軍覆沒,鎮守大同中官郭敬密言于振,勢決不可行,振始有還意。」

8月19日,班師。在《明史紀事本末》中的一個觀點歷來為人作為,軍事耽擱的重點。「大同總兵郭登告學士曹鼐等,車駕入,宜從紫荊關,」,而王振表示拒絕,原因在於「欲邀駕幸其第;既又恐損其禾稼,行四十里,復轉而東。」。

8月30日,來到狼山時,也先率部隊趕到,朱勇率3萬騎兵全部戰死。這時,明英宗的車駕已經趕到土木堡,那時還沒到下午三點,離懷來城(今河北懷來,其縣府沙城鎮東距北京120公里。其下轄的6個鄉鎮17個村分別與北京市的延慶、昌平、門頭溝接壤。)還有二十里。

本來明英宗、張輔等人想進入懷來城,但因為要等王振的千餘輛輜重只好前往土木堡。鄺埜要求快車前往懷來,大兵殿後。王振大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妄言必死!」把鄺埜拖了出去。

本來等等到明天(8月31日)就走,但這時也先的部隊已經到達。因為土木堡沒有泉水,明英宗等君臣將士非常饑渴。

9月1日,也先部隊派人來求和,「曹鼐草詔與和,遣二通使與虜使偕去。」,之後,王振連忙率部逃跑,結果因為逃命要緊互相踐踏。這時,也先部隊突入,一邊殺一邊喊「解甲投刃者不殺!」

最終「實虜眾僅二萬,我師死傷者過半矣。」

9月2日,明英宗在俘虜營中派人寫命令給懷來守將。懷來守將得到聖旨後,連忙派人在夜間三鼓下城前往北京皇宮報信。李實的回憶與劉定之、古應泰的後世記憶不同,他記得2日就已經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看到敗軍了。

9月3日,百官都已經聽到了消息,大道小路上遍地都是敗兵,都知道肯定打了敗仗,但就是不知道皇帝跑到了哪裡。中午時分,朱祁鈺派人帶著「黃金、珠玉、袞龍緞疋等物,馱以八馬詣也先營,請還車駕。」這一點同樣也很重要,也就是在最初階段,朱祁鈺是想趕緊換回皇帝。

這是劉定之回憶路上所寫的戰敗過程。可以看到,這一切假如有陰謀,如果英宗、王振能夠聽從手下的勸告、能夠少槍一些財寶,「土木堡之敗」根本就不會出現。

于謙有陷害明英宗、王振的權力嗎?「土木堡之敗」沒有陰謀「土木堡系列」第3篇

永樂大帝「五征」輝煌,為何25年後「土木之變」差點兒亡明

朱元璋要求不打日本越南,朱棣、萬曆卻打交趾戰日本,他們誰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于謙有陷害明英宗、王振的權力嗎?「土木堡之敗」沒有陰謀
李鴻章與輪船招商局之間的秘密:歷史業績背後有真實
大明兵戈:徐達是如何擊敗常遇春成為武將第一的
駁于謙乃「土木堡敗」罪魁論:緣起,英宗被俘退位詔中判定的禍首
大明兵戈:朱元璋如何讓搶奪百姓的草寇轉變為遵守軍紀的義軍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