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迅遇見愛情、曹錕「賄選總統」…北京街頭的民國往事

魯迅遇見愛情、曹錕「賄選總統」…北京街頭的民國往事

生活在北京,歷史並不遙遠。

漫步其中,一不小心就穿過了時間與空間的變遷。過去的故事,觸手可及。

西單以南、宣武門以北一帶,有一條東西走向的「街」,叫新文化街。

新文化街一帶文化地圖 楊盼/繪

沿著這條街走到佟麟閣路,便走進了喧囂動蕩的民國時期,彷彿周作人筆下那個薔薇色的夢。

舊時駙馬、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

新文化大街原本叫「石駙馬大街」,它的歷史要從明朝說起。

明宣宗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順德公主,他親自給挑選了駙馬石璟,並在今天的新文化街路北這一帶修建了一座駙馬府。

老百姓把駙馬府前面的這條大街叫做「石駙馬大街」,到了清朝,石駙馬大街沒有了駙馬,住進了一位清朝的王爺: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

岳托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之次子代善的長子,自幼隨祖父征戰各方,軍功煊赫,成為八旗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

岳托死後被追封為克勤郡王,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傳了十三代十七人。

石駙馬大街的克勤郡王府,是清朝皇帝封給岳托後人的三處府邸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座。

克勤郡王府今已作為實驗二小校園 張寧/攝

辛亥革命後,克勤郡王家族隕落,身無一技之長的末代克勤郡王晏森,靠變賣祖上的家底勉強度日。

落魄之際,他將石駙馬大街的克勤郡王府,賣給了熊希齡。

熊希齡早年躋身政界,歷任財政總長、熱河都統、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後因不滿袁世凱統治,退身而出。

熊希齡 北京日報資料圖

退出政界的熊希齡,專心致力於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創辦聞名遐邇的香山慈幼院。

他去世前,和夫人朱其慧將財產交由北京救濟會,私邸被用作石駙馬二小的校園。

後來,克勤郡王府一度荒廢,經故宮專家指導修復後才恢復舊貌。修葺完工後,石駙馬二小也更名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昔日的王府大院里,如今書聲琅琅。

魯迅、許廣平的忘年戀

京師女子師範

伴著讀書聲,奔東不遠處有一幢灰牆紅窗的建築,西洋式柱和拱券,夾雜著中國傳統磚雕花飾。

這是如今的魯迅中學,原為京師女子師範學堂。

京師女子師範,今魯迅中學。 張寧/攝

1908年,清朝御史黃瑞麟奏請光緒皇帝設立京師女子師範學堂。一年後,清學部在石駙馬大街斗公府舊址上建成校舍。

魯迅曾在1923年7月至1926年8月期間,兼任這裡的國文教師,當時叫北平女子師範大學。

在女師大任教前,魯迅的《阿Q正傳》、《孔乙己》等小說,已是廣為流傳的作品。

校園裡的魯迅像 張寧/攝

女師大的學生,對這位文學大師的到來翹首以待,其中就包括在讀二年級的許廣平。

那時候,勤奮好學的許廣平總是坐在第一排,聽魯迅講一個小時的中國小說史。

1925年,許廣平開始給自己仰慕的魯迅先生寫了第一封信,魯迅第二天回了信。

這一來一往,便是十年,他們也從師生變為結髮夫妻。

1931年7月31日,魯迅許廣平與他們的孩子海嬰攝於上海。

魯迅的原配妻子朱安,是母親給他安排的一樁婚事,他們之間幾乎沒有一點夫妻感情。

在魯迅看來,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直到遇見許廣平,他封凍已久的心田,嘗到了愛情的甜蜜。

1927年10月,在衝破世俗的重重阻力之後,46歲的魯迅和29歲的許廣平,在廣州正式結為夫妻。

除了許廣平,劉和珍也是女師大的學生。

劉和珍

1926年3月18日,以劉和珍為代表的學生,就是從女師大出發,舉著旗幟前往段祺瑞執政府請願。

後來,發生了「三一八慘案」。魯迅寫下了著名的《紀念劉和珍君》,就是為悼念當時在段祺瑞執政府前殉難的學生。

魯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稱「三一八」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西方傳教士的「野心

中華聖公會教堂

從新文化街與佟麟閣路相交的路口向南,有一座中西合璧的老建築——中華聖公會教堂。

它與其他教堂不同,不是哥特式建築,也不是其他的西洋建築形式,而是在西洋建築中融合了中國古典建築的「宮殿式」教堂。張寧/攝

中華聖公會是基督新教六大宗派之一的英國國教聖公會在中國的分支教會,也叫「安利甘會」。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各國開始在北京劃地佔區,宣武門內一帶是英國人的地界。

庚子事變期間,36歲的聖公會傳教士鄂方智,沿著宣武門內西城根一帶行走,準備為教會尋找一處可以興建教堂的地方。

他相中了原清政府刑部官員殷柯庭的府邸,當時殷柯庭已拖家帶口逃離北京。

鄂方智圈下了這塊「無主之地」,拆了舊房子後,開始修建教堂。

中華聖公會教堂,現為某雜誌社辦公用房。 張寧/攝

1907年,教堂建成,這座融合了中國傳統宮殿的西洋教堂,成了當時華北地區最早、規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

「民主共和」夢的破碎

國會議場舊址

也是在這一年,中華聖公會簇新的教堂對面,京師法律學堂正在培養中國近代第一批法律學人。

國會辦公樓舊址,現位於新華社園內。 張寧/攝

辛亥革命後,北京臨時政府籌建國會。國會的參議院設在京師法律學堂,此後成為國會議場。

國會議場舊址,現位於新華社院內。 張寧/攝

當時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開會選舉總統、議制憲法都在國會議場舉行。

袁世凱競選總統時,讓數萬士兵假扮公民請願,包圍了國會議場,致使國會陷入癱瘓。

1923年10月10日,北洋軍閥曹錕也在這裡上演過一出「賄選總統」的鬧劇。

曹錕 北京日報資料圖

曹錕為了登上總統寶座,不擇手段。

據美國《時代》周刊記載「直隸督軍曹錕將軍當選為總統……比應當選的最低票數多50票。有報道稱,他贏得選舉是靠賄賂議員,每人獲贈5000大洋。」

國會議場北側的「圓樓」,原為大總統的休息室,現為新華社退休幹部活動中心。 張寧/攝

從此,曹錕在歷史上留下了「賄選總統」的臭名。

國會議場上演的鬧劇與鬥爭,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才結束。

那一年,北平市委在國會禮堂舉行全體地下黨員會議,3000多地下黨員終於公開了身份,告別了在「地下」的歲月。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論是昔日王府的百年興衰,還是魯迅與許廣平的愛情、劉和珍君的請願、西洋傳教士的「野心」、北洋軍閥的「鬧劇」……

過往的點點滴滴,都停留在北京街頭喧鬧的背後。

如果循著那些「蛛絲馬跡」走一遭,便會發現那些歷史上的重要時刻,離我們並不遙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麻匠通訊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飯店,鄧小平批示了這幾個字

TAG:芝麻匠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