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風情】馴鹿

【民族風情】馴鹿

【民族風情】馴鹿


馴鹿是鄂溫克族半家養的動物,俗稱「四不象」,即角似鹿不象鹿,頭似馬不象馬,身似驢不象驢,蹄似牛不象牛。馴鹿的顏色,野生的有灰、褐兩種;馴化後,家養的顏色比較多,有白、雪白、花白、純黑、橙、灰等。鄂溫克族把馴化過來的馴鹿稱為「奧茸」,「奧茸」渾身是寶,除了食用、藥用、衣用外,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役,可以乘騎馱運、拉爬犁等。

馴鹿在鄂溫克族的狩獵生產和生活中,不僅是交通工具,也是主要的生產工具之一。鄂溫克族常年在離交易市場幾百里外的深山密林中遊獵,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全靠馴鹿馱運。在山中獵到野獸,沒有馴鹿是無法帶回家的。無論搬家、馱運口糧或者馱獵物都離不開它。搬家時婦女、兒童和老人還可乘用。

冬季打灰鼠時,多在偏僻的原始森林深處,同時,獵場也不能固定在一個山上,打完這個山還要到另一座山去打,這樣隨著獵場的變遷而經常不斷地遊動,離不開馴鹿幫助搬家。尤其馴鹿本身對當地地理、氣候條件的適應性比馬優越得多,只要有苔蘚的地方,多嚴寒的冬季,都不需要儲藏飼料和搭蓋棚圈。在一米多深的雪地里,一天可以走幾十里。馴鹿的特點是體輕,兩瓣的蹄子很大,車馬行不通的密林、泥濘易陷的沼澤地帶,馴鹿都能通行,被譽為「森林之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憶中的往事 的精彩文章:

《徜徉於巴淡島》
【民族風情】四季游牧
送一首《冬日暖陽》,祝您身體健康,開心相伴,溫暖過冬天!
《薄涼的世界我溫柔以待》

TAG:記憶中的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