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新奇另類的金字塔假說,它也許是遠古時期的發電站!

最新奇另類的金字塔假說,它也許是遠古時期的發電站!

古埃及文明的象徵「大金字塔」,按正統埃及學的說法是距今2600年前法老胡夫王的陵墓。

姑且不說後人從金字塔內沒有看到法老的棺材,即便金字塔僅僅是簡單的王陵的話,也不能說明它高度集約了天文、地理、幾何學知識於一身的不可思議的事實。因此,非正統的埃及學學者提出了諸如大金字塔是糧倉等說法,特別是20世紀末英國精密機械工程師鄧恩,他以科學推理的方式,大膽地提出了大金字塔是太古時的發電站這樣的另類假說。

大金字塔在建造過程中基本完成時,內部會一片漆黑,那麼它該使用什麼照明呢?古代唯一的照明手段是用供燈,但後人卻沒看到這種特有的動植物油燃燒後的煙痕;人們又用鏡子反射自然光的方法做實驗,結果也是失敗的。事實上正統埃及學學者一直沒能搞清楚大金字塔內的照明問題,這成了金字塔的一個謎。但是,假定金字塔是用電氣照明的,那麼困擾學者們這麼多年的懸案便可迎刃而解。

鄧恩實地調查了大金字塔內部複雜的幾何構造之後,提出了另類假說,金字塔是巨大的發電裝置!只是由於某種原因已被拆走了最重要的內部物件,留下了大金字塔這樣的殼。古埃及人以230萬塊、總重量達580萬噸的大量琢石為建材建造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巨型建築,它的精確度、堅固性可與現代最新的超高層建築媲美。鄧恩認為,建設者花費那麼長的時間與勞動,目的是建造一個可供當時文明需要的巨大的「中央發電站」。那麼,他們是從哪裡獲得巨大的電力能量呢?

首先,鄧恩猜測金字塔利用尼羅河水的水力發電,但從大金字塔的結構來看,沒有這種可能性。因此鄧恩又著眼於「聲波」考證。

地球上的能量雖然表現為熱、電、磁、地震、風力、波浪力、核反應等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各種形態,但它們共有所謂一切頻率的聲波發生源。地球發出的聲波有各種頻率,因此可把旋轉的地球比作靠地心流動的電流產生磁場的發電機。

根據鄧恩的推測,大金字塔那樣的形狀,能夠非常有效地放大來自地球內部的震動波。大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結構尺寸與地球密切相關,那就是它建成與地球的尺寸成「調和整數」比例的結構,目的是將從地球發出的聲波變為電能。

事實上,現代建築之父皮特里發現大金字塔各側面中心均有輕微凹陷,但當時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半個世紀後經航拍後,這一結果才得到證實。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則可確認基邊的長度分別表示地球的回歸年、恆星年和近點年的天文常數。

鄧恩還以鋼琴的和音、倍音和音叉的諧振現象為例,來說明靠諧振與諧波進行能量吸收的原理,因為大金字塔所對應的從地球發出的基本震動頻率,或相當其整數倍的諧波震動頻率等各種周期性波動引起的諧振,它將構成吸取其能量的一種耦合振子。

1996年,美國宇航局的音響技師托姆·達利在大金字塔內進行音響實驗,並取得了證明上述假說的具體音響數據。他在「法老室」內外檢測到四種耳朵聽不到的恆定諧振,即從6到1/2赫的次聲域基本震動頻率,皆為升F調音,而在可聽域內,同樣的升F調音不管在古埃及還是美洲土著社會,均被視為「母親般大地的聲音」。

另外,作為可聽域基本震動頻率,包括鄧恩在內,幾名研究人員已查明無論敲打金字塔內部的石棺還是漫步在法老室或大長廊,均以438~440赫的固有震動頻率諧振。

上面說的是能量問題,接下來便是怎樣把它變為電能。不管是不可聽域還是可聽域,若要將聲音震動變為電能,哪些能量轉換器是必需的呢?

鄧恩的解答是「壓電效應」。石英晶體通過這個效應,具有將聲波等機械震動變成電流,或者反過來將電流變為機械震動的特性。

麥克風或擴音器等許多現代電子儀器都是運用這個原理製成的。構成大金字塔的「法老室」或「石棺」或「重力擴散室」等重要部分的花崗岩石塊,有一半以上是石英晶體,因此鄧恩這樣斷言:大金字塔是古代人將地球發生的各種震動頻率同步、諧振,吸收其能量變換為電能的「地質力學發電站」。他們的文明就有以電能為動力,即用電動的機床將堅硬的火成岩加工成形的技術。

如果我們依靠這樣大膽的想法所做的考證成立的話,那麼它將合理解釋迄今不可理解的許多存疑。

例如,法老室的上面是沒有入口的五層小屋,通稱為「重力擴散室」,埃及學學者解釋它具有分散架起法老室琢石的驚人重量的作用。但是從建築工程的觀點看,如果是那樣的話,僅僅有最上面的石灰岩人字形屋頂就足夠了,下面用花崗岩建造的小屋就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處於更下方的王后室,儘管所壓的琢石更重,但卻只有人字形的屋頂。

此外,通過石質分析表明,這五層小屋和法老室的每塊重達70噸的花崗岩石塊,皆是在離此800千米的尼羅河上游阿斯旺採石場開採、搬運過來,並提升到50米高度後加以組裝而成的。這在現代如果沒有動力機械也不可能做到,當然有電力存在就好辦了。而且為什麼從遠方運來的花崗岩必須砌成五層小屋,肯定有什麼理由。

因此,鄧恩從該小屋天花板兼地板所使用的43塊花崗岩制橫樑石的特殊形狀,提出建造這五層小屋真正的目的是像擴音器的諧振板那樣具有「自激震動室」的功能。那幾層橫樑石的底面與上面兩端都加工成平面,唯獨上面被做成不規則的凹凸不平狀,這是為了對進入特定的震動波(輸入聲波)與橫樑石的固有振動頻率做調諧。

再者,美國宇航局的音響技師達利對此也進行了音響檢查,結果表明,法老室花崗岩的四個側面與周圍石灰岩琢石之間留出空隙,好像是建設者特意那樣做的,而且地板下面的支撐石塊表面被做成起伏波浪狀,沒有與地面的花崗岩石塊緊貼。這正是為了減少能量損耗並能有效振動,從而使整個法老室構成理想的「空腔諧振器」而故意設計的。

隔著「候客室」連接法老室的「大長廊」有非常獨特的結構設計。如果設想過去在那裡曾設置了重要的部件,那麼其真正功能就可一目了然。鄧恩設想是類似現代「赫姆霍茲諧振器」那樣的裝置。

所謂「赫姆霍茲諧振器」,是將振動源轉移來的能量放大到極限的裝置。通常它被做成中空金屬球體並在上面開一圓孔。球體的大小尺寸不同,諧振頻率也就不同。

「大長廊」的頂部被設計成棘齒狀,其左右的側牆被做成下寬上窄的托架結構,在緊挨兩側斜牆的地上被開鑿了等寬的27對槽;在每個槽中豎起的托架上按大小順序,自下而上地放置了若干個赫姆霍茲諧振器,儼然構成一個諧振器群。這樣,聲波將有規律地朝法老室方向反射。

藉助這個巧妙的裝置,地球特定的震動通過這個巨大琢石結構體變換為在空中傳導的聲波,聲波再通過候客室進入法老室。這時,候客室的吊門結構便將不需要振動的頻率去掉,可見吊門起到了聲波過濾器的作用。

鄧恩指出,在開羅博物館展出的石製品是作為這個赫姆霍茲諧振器的證據。因為這是用花崗岩製成的,他認為製作這件器物使用了高精度的機械加工技術。

通過諧振吸收能量時,如果超過一定限度的話,該物體將會損壞。1940年,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海峽弔橋就是因為不堪承受19米/秒的陣風而發生自激振動(振幅放大),開通4個月後就發生倒塌的悲劇。

為了防止諧振引起的運動能量積存到那樣的破壞程度,古人對大金字塔內部的諧振現象設置了安全閥,那就是把上升通道分岔到下降通道入口前安置的三層石栓上。

原來的埃及學學者認為三層石栓是一個為了防止被盜的裝置,但是這一說法缺乏真實性,因其周圍是石灰岩的琢石,如防盜,使用同樣材質的石頭就可以了,而這些石栓都是用特別醒目的紅色花崗岩製造的。

根據皮特利書中記載:「石栓與石栓之間的接觸面不知為什麼會形成波浪起伏狀。」鄧恩指出,這三層石栓是為了錯開從內部傳導聲波震動的相位,抵消過剩能量。另外,從發電站的操作者來說,這個位置從外部即可監視大長廊內生成的聲波震動,所以三層石栓的外側一定設置了某種震動檢測器。

通過壓電效應,可將機械的能量轉換為電能,但光是這些並不能立即將電能轉化為動力使用。必須將電能通過某種媒介輸送,如發電站藉助銅線傳輸電流。鄧恩假定那個媒介是在內部各室充滿的氫氣,建設者應用「氫脈澤」的機制以微波的形式取出電能。

「脈澤」一詞英文全稱為受激輻射或微波放大器。它與激光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不是用光而是用微波(比可見光低幾位數振動頻率的電磁波)。根據脈澤放大、振蕩的不同,它大體可分為用紅寶石生成的固體脈澤與用氫或氨生成的氣體脈澤兩類。實際上,在宇宙空間各種原子或分子都在釋放自然脈澤作用的電磁波。特別是最初宇宙大爆炸生成的氫在整個宇宙釋放微波,現在被稱之為「微波背景輻射」的就是它的遺痕,至今還不間斷地輻射到地球。

在鄧恩的「發電站」假說中,宇宙微波擔負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氫氣中的原子諧振吸收電能,電子會從穩定的基態被激活到不穩定的高能狀態;如果向那裡輸入相同頻率的信號波,則在輸出受激微波頻帶的電磁波同時,又回到原來的基態,輸入信號波載著其釋放的能量進一步勇往直前。這個信號波就是宇宙微波,起到了將其引入「波導管」的作用,即所謂法老室的「北豎井」。

正統埃及學學者將這個豎井當作「通風管道」,但如果是那樣的話,在大金字塔的琢石結構上,水平通道遠比傾斜通道的工程要輕鬆得多,也更合理,無法想像擅長建築技術的建設者為何要特意選擇難建的通道。

另一方面,鄧恩提出長方形截面波導管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橫寬為電磁波波長,高為其一半,這是理想的狀態。分析北豎井的數據,我們驚奇地發現,其橫寬幾乎與氫原子輸出的微波波長吻合,高度也接近其一半,而且從這裡到對面牆上的「南豎井」入口處還被做成像微波用喇叭天線波導管一模一樣的扇面形狀。

現在仍被正統埃及學界無視的事實是,1837年在這個豎井內部發現,在石材內有鍍金鐵片。要知道,微波是很容易穿透岩石的,但如果南北兩個豎井內皆貼上鍍金鐵片或鐵金,則因微波無法外泄反而使豎井成了出色的波導管。喇叭天線的入口部分被破壞,也許是鐵金被盜墓賊剝走而留下的痕迹。

再者,正統學者認為的石棺(而鄧恩說是石箱),原來不是在現在最裡面的位置,好像是應放在對著南北豎井中間的位置。19世紀後半葉,英國天文學家皮亞齊·史密斯曾對石棺側面做過精密的測量,按他留下的數據,北側與南側的表面經過研磨機加工,呈現出微弱的凹面。如果是那樣,這兩面的裝置對微波正好起到了凹透鏡的作用,從而使通過的微波被進一步放大。另外,石棺內空腔部分也有可能放入了幫助其放大的部件。

唯獨這個石棺使用的花崗岩的顏色帶巧克力色,與阿斯旺產的花崗岩顏色紅色不同。這種不同的石材是從哪裡運來的?現在還不知道,有說來自美洲,也有說來自現已沉沒的亞特蘭蒂斯,眾說不一。對此,鄧恩認為或許原來就是阿斯旺產的花崗岩,由於經過長期的灼烤,變得有點帶黑色罷了。

當然,對於這樣大規模的「氫脈澤」機制,必不可少的是大量的氫氣。鄧恩推測王后室正是氫氣製造裝置。

這個房間南北牆上也有豎井,但是與法老室的豎井不同。豎井在離牆面11厘米的地方被堵住,僅有細微的縫隙穿過。1872年某學者挖開那個堵頭,確認是豎井,不可思議的是法老室的南北豎井在金字塔的外牆有出口,而王后室的南北豎井還沒發現出口。即使如此,正統埃及學學者還強辯是「通風管道」,顯然不合情理。

與正統埃及學的解說相比,鄧恩的推理也許更合情理。如果混合產生氫氣的某兩種化學溶液需定量緩注的話,那麼從王后室的豎井兩側縫隙一點一點地供給「注液管」,就是最可行的方法。如果以使用電能為前提,生成氫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為人熟知的電解法,材料僅僅用水就夠了。但是按鄧恩的說法,如果採用這種方法的話,那豎井有一個就足夠了,其他結構中不必要的部分太多了。

王后室自被發現以來,許多學者認為這個房間有大金字塔內其他場所從未見到的奇怪特徵。例如進入房間的人不大一會兒工夫就捏著鼻子逃出,稱空間中充斥著像臭雞蛋那樣的異臭。史密斯除了聞到這種異臭外,還發現從豎井內部的琢石滲出帶白色的灰漿,通過分析判斷那是石膏(硫酸鈣)。

這個房間最大的一個謎是牆面上被很厚的鹽分牢牢地覆蓋著,有的地方厚達4厘米。同樣的鹽層還沿著「水平通道」在大長廊的下方被發現。

有人解釋這樣的惡臭可能是入侵者的排泄物,鹽層是「諾亞大洪水」侵襲的證據等,但是同樣的惡臭在其他房間則沒有。另外,大金字塔內外的其他地方完全見不到水淹,這似乎不合乎情理。

但是,假定是氫氣充斥室內,則這樣的化合物的存在完全能解釋得通。1978年,亞利桑那地質礦物研究所偉拉南甘博士對此進行試樣分析,知道這種鹽分是碳酸鈣(石灰岩的成分)、氯化鈉(岩鹽)、硫酸鈣(石膏)的混合物,這三個皆是熱氫氣在牆壁或房頂石灰岩反應製造出的無機化合物。

鄧恩得到了化學工程師德雷迪斯本的協助,在(27±6)℃的環境下尋找適於發生氫氣化學溶液的種種組合,結果得到氯化鋅的水溶液與鹽酸的稀釋液組合。另外還考慮了幾種組合,但是就這種組合,導致硫酸鈣或氯化鈉等不純物從石灰岩滲出的可能性較大。

鄧恩和德雷迪斯本還發現王后室西牆的特殊形狀結構——「五格托架式壁龕」,並推測是設置冷卻塔或濃縮塔之類的凹坑,而廢液則通過井坑或地下室排出。

此外,鄧恩認為,1993年德國機械工程師甘坦布林克把遙控式機械自行裝置放入王后室南豎井後發現的「石門」,是自己「豎井即注液管」假說最有利的證據。這個「石門」的發現完全推翻了「通風管道」假說。

鄧恩強調,1872年天文學家史密斯在王后室北豎井內發現的、至今去向不明的三件物品——帶刻度的木片、花崗岩的球和青銅製的波形器具非常重要,如果將它們與後門聯繫起來的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避免注液管內化學溶液過量或不足的一個出色的「開關裝置」。

遺憾的是,現在的大金字塔一點也沒留下能直接說明它是「發電站」的證據。不管是人為的破壞活動還是自然發生的事故,反正鄧恩最終也沒說明是什麼原因在發電過程中突發了嚴重故障,從而引起了一場所謂的「熔毀」。

鄧恩在實地驗證「大長廊」的內壁時發現有被高熱灼烤的痕迹。儘管大金字塔的基體安然無恙,但是纖弱的諧振裝置等重要部件遭受了嚴重的損壞。那些殘骸皆被撤走,發電站再也沒被恢復原狀就關閉了。

那麼,究竟是在太古什麼時代,建設發電站的高度技術文明也同時滅亡了呢?

鄧恩的結論是,不管怎樣,那個事實向我們的文明發出了無言的警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時間覺是一種神秘,複雜,至今還無法完全解釋清楚的生理現象
黑洞能把一本書壓成碎片,但只要這些碎片還在就有可能恢復這本書
在已知的宇宙中,人類的大腦是最複雜的東西沒有之一
距今60000年到45000年之間,為什麼所有這些巨型動物都漸漸消失了
恆星KIC 8462852不規則的變暗,疑似外星生物建造「戴森球」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