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海軍」為何從世界第一,落後於葡西荷英等國

大明「海軍」為何從世界第一,落後於葡西荷英等國

「海軍」在1885年北洋成軍之前,都被稱作「水師」。所以,個人覺得「水師」這個名字應該被注意,這代表了當時的歷史現實,叫「海軍」反而不符合歷史現實。但因為,目前許多讀者對此區別並不注意,常常用「大明海軍」這個詞稱呼「大明水師」。為了「媚眾」咱們就借用這個詞,然後再澄清一下兒。

鄭和

(1)晚明之前,中國「海軍」其實是「河軍」,幾乎沒有去遠海做過戰

為什麼在1885年之前,我國沒有「海軍」呢?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傳統思維導致對海洋的相對忽視。我國一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陸地國,一直沒有真正的「海軍」主要是「河軍」被稱為「水軍」「水師」。

「水師」打仗主要是在「長江」「黃河」等大河上,在海上也僅僅是在「家門口」打打,基本的任務也就是去追趕、追擊、剿滅海盜和打擊走私的海外貿易商人。

真正在海上打的「海戰」,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幾次。例如東周時期,公元前485年吳齊之間爆發的「黃海海戰」,夫差一路派「水師」從河道進攻,一路派「水師」從海上進攻山東。

之後,比較著名的還有三征高句麗的海戰、中日之間第一次海戰「白江口之戰」、宋金之間的唐島海戰、宋元之間崖山海戰、元征日本海戰等。晚明時期,中國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之間的海戰比較多,咱們下個章目再詳細說。

整個明朝和之前的朝代類似,因為我國的勢力範圍基本被固定在周邊地區,其「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打擊海盜。明朝之前以及晚明時期的諸多海戰,都是近海防禦,大多都是「家門口」甚至進了「家門口」打的。所以,基本上都稱不上「海軍」。

白江口之戰示意圖,此一戰打得日本在戰後全面向唐朝學習,900年未敢有非分之想

(2)晚明之前,中國「海軍」受「傳統思維」影響,由弱到強逐漸變弱

朱元璋的建國隊伍中,與「水師」相關的就是巢湖水軍,然而,在朱元璋封侯封王(此處說的封侯封王者,被封時都是活著的人,被追封的人不算)中,「巢湖水軍」因為不是朱元璋的嫡系部隊,所以,被封侯封王的人並不多。廖永忠、俞通源等少數幾個人是在第一批封侯之列,與「巢湖水軍」所做出的貢獻極不相稱。

在建國中,朱元璋利用「巢湖水師」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部隊,逐漸與大海靠邊兒。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對於大海的依賴逐漸加深,特別是方國珍長期佔據浙江東部三郡溫州、台州、慶元三地,以此為基地從事海外貿易。

後來,朱元璋在方國珍臣服之後,借著剿滅張士誠的餘威,派湯和去剿滅方國珍,最終,方國珍徹底投降,其軍隊被劃入吳軍。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不到三十天,方國珍舊部就在舟山群島發動了「蘭山起義」。方國珍死於洪武七年,「蘭山起義」被徹底剿滅是在洪武四年,方國珍並沒有因為部下的造反而受什麼苦,但卻被「永久」地留在了南京城——軟禁了,恐怕在心理和精神上比較難熬呀。

朱元璋雖然打敗了方國珍的個人,卻不能打敗他所代表的沿海生活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朱元璋所代表的農業文明根本無法理解他們,因此,在朱元璋的思想里,他始終認為:「禁海」是為了他們好,在大海上生活摸不著大地,那多得危險呀,因此,他要求海上的人也去學「種地」吧。

正如《明太祖實錄·卷145》所說:昔遼左之地,在元為富庶,至朕即位之二年,元臣來歸,因時任之,其時有勸復立遼陽行省者。朕以其地早寒土曠人稀,不欲建置勞民。但立衛以兵戍之,其糧餉歲輸海上,每聞一夫有航海之行,家人懷訣別之意,然事非獲已,憂在朕心。至其復命,士卒無虞,心乃釋然。近聞有溺死者,朕終夕不寐,爾等其議屯田之法,以圖長久之利。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治國思想、治民思想,然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從來沒有為此認同過,從明朝剛剛建立30天的「蘭山起義」到後來的「鴉片戰爭」,500多年的歷史中,東部沿海地區的人都在與這一思想在對抗著。儘管付出的代價很大。

但一種思想、一種生活方式,不是靠強迫就能被改變的。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海軍」由「世界第一」變為落後於歐洲的原因所在。由此,「禁海政策」也沒有真正執行過。其實不僅僅是海軍,當時,中國各個方面在朱棣之後都有一個很大的「後撤」。

朱元璋影視劇圖

(3)「鄭和所代表的強大」驟然消失

「鄭和七下西洋」讓我們有了一個「錯誤印象」:中國海軍很牛的樣子兒。進而導致,一些人一直覺得明朝海軍牛到了底。

其實,朱棣之後的明朝的各個皇帝將明朝的對外政策,由「帝國開拓期」迅速轉為「帝國收縮期」。

這一治國思想的轉變,也主要是因「儒家思想」已經佔據統治地位,從皇帝到官員其「農業思維」已經佔據主體。

例如邊疆許多地區因為不適於「種地」而被認為是無用之地。在朱棣時期,對於整個東北包括外東北地區都有控制,但是,朱棣之後基本上就退到了今天的遼寧地區,其他地區都放棄了。西北也是如此。南邊的交趾地區也因被打敗而放棄了。

從宣德皇帝開始,「鄭和式遠洋」就沒有了,因為「鄭和」被明清兩朝認為:圖喪人命和錢財、勞民傷財、好大喜功。因為這一認識和「朝貢貿易」本身的不足,明朝對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進取轉變為收縮。只是「坐等別人按規矩來朝貢」,時間長了你的眼界自然就窄、對船的技術更新就慢。

你又不去遠洋,發展遠洋技術幹啥?你周邊的人都不如你,你發展海洋武器和戰船有啥用?所以,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什麼時代都有效。

未完待續:下文我們談談晚明的海戰問題。

3位於謙的同僚與谷應泰聊聊,那場無規劃、無規矩、無能人的必敗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3位於謙的同僚與谷應泰聊聊,那場無規劃、無規矩、無能人的必敗戰爭
于謙有陷害明英宗、王振的權力嗎?「土木堡之敗」沒有陰謀
李鴻章與輪船招商局之間的秘密:歷史業績背後有真實
大明兵戈:徐達是如何擊敗常遇春成為武將第一的
駁于謙乃「土木堡敗」罪魁論:緣起,英宗被俘退位詔中判定的禍首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