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女王思君心切、用力過猛,整出這麼一個大金像紀念亭
上一篇:肯辛頓宮的下午茶什麼樣?現場秀給你看!附英式下午茶禮儀全攻略
品過茶後,我們穿過肯辛頓花園的大草坪向回走,在花園南部靠近公路的地方有個高大的紀念亭。那是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為他故去的夫君阿爾伯特(Francis Albert Augustus Charles Emmanuel,1819-1861)所建,它南面正對的圓形建築是以阿爾伯特命名的皇家音樂廳。
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同歲,說起來算是維多利亞的表弟(比維多利亞小几個月,是維多利亞舅舅的兒子)。兩人21歲時大婚,之後生下九個孩子,可謂一對兒恩愛夫妻。可惜阿爾伯特英年早逝,42歲死於傷寒。據說女王聞訊後悲痛萬分,自此只穿黑衣,長時間隱居溫莎城堡無心政事,以至於共和的聲勢一度抬頭。好在女王晚年再度出山,力挽狂瀾,才使君主立憲製得以保留至今。
女王這麼愛她的丈夫,肯定是要有所表示的。當時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咱建所大學以阿爾伯特的名字命名?女王覺得不足以表達哀思,於是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專門討論這事。委員會給出的方尖碑提議因過於簡樸也被否掉,這才有了向全社會徵集方案。最終,英國著名建築家George Gilbert Scott(1811-1878)的設計方案一舉中標。這座華麗的紀念亭用了10年才建成,耗資12萬英鎊,相當於現在的一千萬英鎊都不止。
Scott以設計教堂著稱,也可能是這個原因,他設計的哥特復興式紀念亭類似教堂里祭壇上的神龕。十字架的頂端高達54米,一層層金燦燦的雕像立在華蓋般的亭子上方。四方亭內端坐的阿爾伯特雕像由著名人像雕塑家John Henry Foley(1818-1874)完成。老實說,剛從北邊看到阿爾伯特的金像背面時,我的第一感覺是佛像,尤其脖子下的那圈裝飾遠看特像佛珠,再加上採用的是佛教慣用的鎏金,這與我們常見的保持大理石本色的歐洲雕像非常不同。及至繞到正面才稍緩過些神來,但還是不太能接受,總感覺女王思君是不是有點兒用力過猛了。
不過,撇開金像不談,單看這座方亭和四周的雕塑,幾乎可以看作是為世界文明史而樹立的一座豐碑,為完成這些雕像彙集了當時英國最好的一批雕刻家。下面我們就仔細欣賞一下。
方亭上部有四面三角楣,其馬賽克圖案分別描繪了四種藝術形式:詩歌、繪畫、建築和雕塑。每種藝術形式都由中間的一位繆斯女神和兩邊的兩位歷史人物構成,比如南面是位手持里拉琴的繆斯,象徵詩歌,兩邊分別為《聖經舊約》中的大衛王和古希臘詩人荷馬。
西面的女神手托雕像,代表雕塑藝術,兩邊分別為古希臘雕塑家菲狄亞斯和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
另外兩面三角楣,代表繪畫的歷史人物是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畫家阿佩利斯和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義大利畫家拉斐爾;代表建築的則是《聖經舊約》中的所羅門和建造了雅典帕特農神廟的伊克蒂諾。
方亭的立柱外和立柱上方的壁龕里共有八尊雕像,分別代表天文、地質、化學、幾何、修辭、醫藥、哲學和生理,共八個學科。
方亭的基座由一圈被稱為「帕那蘇斯雕帶」的浮雕裝飾。帕那蘇斯山在古希臘神話中是阿波羅和繆斯女神居住的地方,在這裡象徵藝術的聖地。四面雕帶與上方的三角楣對應,也分別刻划了詩歌、繪畫、建築和雕塑這四種藝術形式中歷史上的傑出代表。
雕帶上方的四個角各有一組雕塑,分別代表:農業、製造業、商業和工程業。
台階下的四個角還有四組雕塑,分別代表世界的四個大洲,每組雕塑由一隻代表性動物和一群代表性人物構成。
代表歐洲的是公牛。
代表亞洲的是大象。
駱駝代表非洲。
野牛代表美洲。
※哥倫布墓中的遺骸到底是不是他的?塞維利亞主教座堂-中
※歐根親王傾力打造的美景宮和大花園,難怪奧地利國家條約都選這簽署
※費拉的時光就是走街串巷逛教堂,順便參加個希臘式婚禮
※花季的誘惑:大阪天守閣的花兒與少年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