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報復的漁村:曾經捕魚月入20萬,如今每天都被黃沙覆蓋

被報復的漁村:曾經捕魚月入20萬,如今每天都被黃沙覆蓋

因破壞環境而導致人類無法生存的例子,在過去百年間可以說數不勝數:有的因破壞植被無法保存水源而搬離,也有因為各種環境污染而不再適宜人類居住的......但俄羅斯一個小漁村破壞海洋生態導致村子被沙漠覆蓋,就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催了。

1930年,一小批居民因躲避徵兵而遷居到俄羅斯北部卡寧半島的無人區生活,卻意外發現這裡的魚類資源極其豐富,因此便大肆伐木修建房屋與漁船,僅僅二十年就發展成一個1500人,近百艘漁船規模的漁村,導致半島周邊樹木被砍伐殆盡。

漁村周邊海產品種類豐富到隨便撒網都有收穫的程度,家家戶戶月收入都在3萬盧布以上。而蘇聯時期的盧布幾乎與美元匯率相等,換算成人民幣至少在20萬元以上,可想而知當時漁村的收入有多高。

很快,毫無節制的拖網式捕魚毀滅了近海海底的生態圈,導致魚類轉移前往別的海域,漁民們出海捕撈的次數也開始逐年降低。如果說僅僅是降低收入的話,那還不算那麼可憐,但白海海床的沙子卻因為海陸生態被完全破壞而開始隨風四處移動,逐漸侵蝕海岸線。

1960年的某個清晨,居民們一覺睡醒時驚訝的發現,自己的房子被沙子覆蓋近一米多高,甚至有十幾戶人家的門都無法打開,只能從窗戶爬出來。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為眼前的利益導致家園被毀的做法有多愚蠢。收入降低的同時又出現了房子被埋,漁民們不得不想方設法離開這裡,大量房屋空置被風沙摧毀,漁村自此被稱為紹伊納(俄羅斯科米語「墳墓」)。

三四米高的木屋都被沙子覆蓋,公路以及其他設施自然也消失不見。1994年,俄羅斯導演索耶娜歷經6年時間拍攝了紀錄片《風沙》,獲得無數大獎的同時,也讓邵伊納為人所知。雖然漁村公路早已被埋,卻難不倒酷愛徒步以及戶外旅行的遊客們,他們使用沙灘摩托車成功穿越30多公里的無人沙化區抵達這裡,只為了看看紀錄片中驚人驚訝的一幕。

2010年,俄羅斯政府曾動員剩餘的300位居民搬到230公里外的納里揚市生活,但這些村民卻以習慣了黃沙生活而拒絕。村長斯諾夫曾經對遊客說過:過去的漁村十分美麗富饒,也讓我們有所存款,但現狀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承擔。

雖然每天都在害怕會被沙子覆蓋,不得不開著門睡覺,甚至家家戶戶都在木屋頂部開了一個天窗以備不時之需,但村民們寧可轉而狩獵捕熊也不再捕魚,希望大自然的自愈力能儘快將儘快恢復如初。

俄羅斯政府只得給他們提供了一輛超大馬力的鏟沙拖拉機,由政府出資時時在邵伊納村清理被風沙覆蓋的房屋。有時遇到連續幾天的西風天氣,工作人員甚至連續幾天都不得休息,不停的鏟完東家去西家,周而復始......

2015年後,俄羅斯政府在這裡修建了一條650米長的機場跑道,用來運送為數不多的遊客前來消費,邵伊納也有了第一家小旅館和餐廳,靠著政府的養老金和少量遊客的收入,算是能過的下去了。

如果將大自然比喻成人類,那肯定是一位瑕疵必報十分小心眼的人,因此,在得罪大自然之前,請先考慮好能否承受住它的報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美國永遠的「痛」:軍隊鎮壓一夫多妻,結果士兵卻被策反
東非最大城市:表面金碧輝煌紙醉金迷,背面卻一月吃一次肉
最失敗的侵略:曾經日入3億的旅遊城市,佔了43年依舊虧損
距離雖遠卻百年友好:華人政商地位至高,中華美食風靡當地
小鎮熊比人多:每年逮捕近百隻白熊,關監獄一個月不給吃的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