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做了十年婚姻治療的諮詢師告訴你:解決夫妻問題的方案
性在婚姻中到底有多重要?
我做了將近十年的婚姻諮詢。
無性夫妻,絕對超過了100對。
1994年時,約有1.3%的已婚男性和2.6%的已婚女性在過去一年中沒有發生過任何性行為;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9%和6.5%。人們也越來越多地談論它,根據谷歌搜索的統計,「無性婚姻」已經成為了人們對婚姻的首要抱怨,每個月都有21,000人在搜索無性婚姻,搜索量遠遠超過了「不開心的婚姻」和「無愛婚姻」。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什麼叫做「無性婚姻」。
一年性生活不足10次就被定義為無性婚姻。日本夫妻中,有35%屬於無性婚姻。
2009年,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的調查顯示,中國夫妻中,無性婚姻佔比25%。
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保守估計已經超過33%,城市人群高於農村人群,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
有人說,在北上廣,可能有一半的婚姻中至少有一段時間無性。這一段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
在遭遇出軌以後,我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是不是因為我們無性婚姻了,所以他才去到外面找女人?
圖註:《性愛大師》劇照,馬斯特斯與約翰遜證明,在射精結束後,男性需要休息一段時間才能再次高潮。而女性則無需休息,可以連續高潮。
性在婚姻中到底有多重要?
每對夫妻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有三種答案:
1)無性vs無性
夫妻雙方都沒有做愛的興趣。性在他們的關係中,沒那麼重要。
有些人在關係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無性體質」了。
同妻
和老公結婚一年了,都沒有性生活,然後在他的手機里發現他和很多男人聊騷的記錄,還發現了大量同性戀的網站以及相關的視頻和圖片。
什麼樣的女人會愛上同性戀男人呢?
她們會說:「他是個很「安全」的男人,很溫和,很內斂,很懂女人心(同性戀男人的確比一般直男癌更有女性思維),很規矩,結婚前,連我的手都沒拉。」
我問她:「如果你沒發現他是同性戀,你會和他生活下去嗎?」
有人會說:「其實我很痛苦不是因為他不和我做愛,而是感覺被欺騙。」
我接著問:「如果一個比較有男性氣質的男人和你談戀愛,你會有什麼感覺?」
她說:「我會很難受,感覺被入侵,我不喜歡男人碰我。」
一個厭男症女人往往就會和同性戀男人走在一起,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們是柏拉圖戀愛的擁躉(擁dun,指的是堅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
我見過很多特別恩愛的夫妻,他們都是無性婚姻。
他們會擁抱,會親吻彼此的臉和額頭,會徹夜長談,無論走到哪裡都像連體人一樣手牽手。
他們告訴我,如果沒有對方,他們寧願去死。
這樣的婚姻,往往是超穩定型的,在朋友圈裡,算是神仙眷侶。
他們的愛,一直都是青梅竹馬之愛,純粹到沒有一根頭髮絲。
在別的夫妻們為生孩子,為性,為學區房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們可以享受安靜的二人世界,或者就算他們生了個孩子,也只是履行社會的義務,他們的共生之愛,依然沒有被打擾。
這樣的愛,也許可以維繫一生。
也許會在某個時刻忽然斷掉。
就像是蔡琴和楊德昌,十年無性婚姻,最後毀於一旦。
什麼時候會斷掉呢?
當一個人的核心需要開始改變的時候。
比如中年危機。
我見過很多「理想版」的無性夫妻,他們往往想創造一個「天線寶寶」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充滿了母愛的,而性對於他們來說,就意味著「衝突」和「危險」的成人世界。
如果排斥了性,他們就可以回歸到我們的性意識萌芽之前的歲月。
比如我們的童年——那時我們都是無憂無慮的。
這種退行之愛,其實在某程度上是有些脆弱的。一旦面臨環境改變,人生境遇變遷,這樣看起來強大無比的愛,就會露出馬腳。
從有性→無性
這樣的婚姻,往往已經進入到惡性循環之中,夫妻關係已經破裂,性生活自然也告一段落。
他們的無性婚姻不是因為先天的原因,而是雙方都沉湎於情感創傷之中,不光對彼此已經放棄,連男女關係本身,他們都想迴避了。
圖註:當女性的陰蒂受到刺激時,很有可能在幾分鐘內就能擁有5或6次高潮。他們甚至發現,在沒有間斷的連續高潮中,有些女性可以到達「高潮狀態」,那種狀態通常可以持續20-60秒鐘。
2)無性vs有性
這個模式是最常見的。
往往在出問題的關係里,我們會看到一個像「色情狂」一樣的丈夫,或者像「石女」一樣的妻子,或者相反:一個「水性楊花」的妻子,和一個「木頭疙瘩式」的男人。
他們的關係是互補,而非對稱。
一方慾望過度旺盛,一方慾望過度淡薄。
其實兩者都是性壓抑。
所謂性壓抑就是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慾望。
就像是一個孩子不接受父母管教,可以有兩條路走,一條路被馴熟了,乖乖聽話,但代價是失去了自我;另一條路就是做叛逆的壞孩子,處處做對,但代價也是失去自我。
一個人在性方面過度迴避和過度的索求無度,其實都是在防禦真正的親密感。
真正的親密感是發生在人和人之間的。
而性壓抑則要麼把自己不當人看,要麼,把對方不當人看。
很多男人從婚前就開始出軌,他的情感中從來就沒有過專一這個詞。
很多女人身邊總是有很多曖昧對象,她總是不能有一個清晰的關係。
或者很多男女從一開始就和初戀結婚,一生一世下去。
他們的世界只有女漢子,母親,養家糊口的男人,父親這樣的標籤,從來沒有男人和女人這樣的字眼出現。
他們的內心,永遠有一個地下室,不對任何人開放。
那裡藏著一樣他們最恐懼也最渴望的寶貝:親密感或許可以作為一個人的自我。
圖註:男性的尺寸並不重要,這也是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的重要發現之一。
3)有性vs有性
很多夫妻找到我,就是因為雙方在性生活方面無論如何都無法和諧。
他們很痛苦。
痛苦一般分為三個方面:
那玩意不聽話
他們都渴望真正的性愛生活,可就是力不從心,彷彿命運和他們做對一樣,別人輕易享受的人生,對他們來說卻比登天還難。
你的重口味我沒法消受
夫妻其中一方有比較重的口味,比如SM,女裝癖……無論男方女方都可能有隱秘的、不可告人的、特殊的偏愛,可對方沒法接受。
比如一個男人很渴望有一個非常肥胖的女人把他壓在身下,只是想到這個畫面,他就興奮不已,而妻子卻是個嬌小骨感的女人,他對妻子就是無感。
永遠無法配合好的舞伴
這是最常見的無性婚姻的原因:丈夫是直男癌,妻子是直女癌,沒有前戲,沒有後戲,更沒有交流,男人直奔主題,女人卻羞於啟齒,雙方就像是國標舞的舞伴,跳了十幾年,還會互相踩腳。
解決性問題,只有兩個答案
如果你聽過我的《性愛課程》,你就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切性問題:
性問題永遠不是性問題,而一定是我們的心理問題,被投射到性之上。
我看過關係非常糟糕的夫妻,性生活卻很完美。
我看過關係非常完美的夫妻,性生活卻一塌糊塗。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陰影,而所有的陰影都需要有一個容器去存放。
如果我們存放在事業上,我們會一事無成,但家庭幸福;
如果我們存放在孩子身上,我們夫妻倆會關係美好,事業有成,但有個熊孩子。
如果我們存放在性方面,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好,但只有性永遠都是一個無解之謎。
所以,我們解決世界上的任何問題,都有兩個選擇:
1)轉移
2)轉化
我們所有人在99.9%的時間裡都在做第一件事,只有在撞南牆的時候,才會使用第二種方法。
什麼叫轉移?
比如夫妻結婚十年,妻子會說,我有婦科疾病,沒法做愛;或者說現在要忙著帶孩子,我去孩子房間睡;丈夫會說,現在太累,我身體也沒以前那麼好了,我們就免了這個「活動」。
聽起來是不是很合理?
我們人生90%的時間都用於騙人和自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大部分時間裡,覺得自己活得還可以。
所有人都是「蔡桓公」,最討厭一個人告訴你,你哪裡有問題,需要解決,哪怕是神醫扁鵲,說得無比正確,又無比重要,但我們依然習慣性地忽略這些信號。
直到病入膏肓。
而在我們過去的經驗里,又對增長性方面的能力毫無信心。
圖註:在研究過程中,馬斯特斯與約翰遜一起觀看了10000起完整性愛,那相當於現在的人們觀看了1000個小時的愛情動作片。這個數量可能會讓許多人看到毫無性衝動。
我們能做的,就是做一個鴕鳥。
比如這個女人為什麼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好像忽然之間丈夫在自己眼中像空氣呢?
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這個女人內心有一個渴望,那就是把自己沒過完的童年重新完美地過一遍。
比如她從小是姥姥帶大的,上小學的時候,被帶回父母家,對她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分離創傷,雖然她有父母,但對父母卻沒有什麼情感,一個小女孩不得不一個人面對所有的痛苦。
她只能假裝一切痛苦不存在,假裝自己是個開心的、懂事的孩子。為了活下去,她關閉了「依戀世界」的大門,以前丈夫可以給她依戀感,但自從有了孩子,丈夫的意義就可以忽略了,因為對她來說,孩子更可以滿足她回歸到依戀世界的需求。
她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自己來愛,看到孩子眼中的滿足,她的痛苦可以部分被療愈。
這樣的女人心中,性不是最重要的,療愈童年的依戀創傷才是最重要的。
她要麼找一個非常渴望愛的丈夫,要麼找一個可以不打擾她的丈夫,無論如何,她對性的冷感是因為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能量,走向一個真正成熟的女人。
圖註: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總結出了人類的性愛要經歷四個階段:刺激期、穩定期、高潮期以及消退期。而對不同的人來說,這些階段的持續時間與強度也會有所不同。
而另一個女人無性婚姻的原因可能不是依戀的創傷,而是慾望的創傷。
在她的家庭中,唯一能談得上愛她的人就是她的父親,可是這個父親在她的家裡是一個花花公子,一個渣男,一個邊緣人物。
對父親,她愛恨糾結,如果和父親在一起,她就背叛了母親;如果和母親在一起,她就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愛。
她的人生就要一直生活在自相矛盾之中,因為她被卡在中間,於是她找到的男人也是如此,就像是她的父親那樣,充滿了慾望,但卻不能彼此滿足。
我們稱之為「快感不能症」。
如果我們遭遇這兩種傷害,就很難在性方面真正地滿足和享受。
1)生存不能症:我們必須否認自我,才能存活;
2)快感不能症:我們必須否認一部分的自我,才能存活。
就像是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如果我們不得不「碎片化」地活著,我們得到的生活,也是一個個碎片。
性生活是否美滿,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真正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整體,完整地活著,而不總是「半身不遂」地活著。
我在內在小孩訓練中,就有一個「內心房間」的練習,這就是一個「轉化之旅」的開始,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把光照到你那黑暗的地下室里,那裡有著你生命所缺失,所需要回歸的一切。
心有助,不孤獨。請關注公眾號:心之助(xinzhizhunvxing)
有心事?問盧悅。免費心理情感諮詢,請加助理微信:xinzhizhu_ _
※80%的人,其實只是和自己談戀愛——也許你們從未真正愛上過別人
※余文樂結婚:男人不會告訴你的婚姻潛規則是什麼?
※尋夢環遊記:這部8萬人打分9.2的電影,讓你明白什麼決定了命運
※這些年,孤獨教會我最重要的東西|寫到最後,眼淚打濕了鍵盤
TAG:盧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