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一、尷尬的風格——繪畫性強於動畫性

籌備8年時間,15個國家125位「畫家」,66960幅布面油畫,主創這樣工作量式的宣傳多少是讓人反感的。記得看過宮崎駿《懸崖上的金魚公主》的紀錄片,影片中一個僅有幾秒的海景鏡頭,在宮崎駿的工作室放著半人高的一疊A4紙成稿,應該有近萬張,而這只是全片的鳳毛菱角。成片效果永遠是影片的核心,其他因素只能作為參考。《至愛梵高》中較多畫面是分層的,背景不動,只有人物「抖動」,這和全景抖動的難度和工作量完全不同。另外66960幅油畫(還有宣傳是66240幅)的準確度令人懷疑,以本片12幀/秒的幀頻,完全對應影片時長的92分鐘(91分鐘)。要知道動畫的一些場景會因特殊效果而增幀或減幀,而且考慮到分層背景繪製,不可能每一秒都是剛剛好12幅,影片真正的畫幅數一定是多於或者少於這個數字。

梵高繪畫的動畫化,聽起來是讓人醉心的。可以說本片對梵高的繪畫作品還原度極高,尤其是開篇用一個鏡頭,把梵高的三幅名畫《星空》、《黃色小屋》、《夜間咖啡館》串連起來,很有表現力。不過這樣的鏡頭在全片太少了,而且在我看來,單幅畫面比動起來的畫面效果甚至更好,繪畫性強於動畫性,這對一部影片來說無疑是失敗的,這源於主創缺乏對動畫規律的認知。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所謂動畫性,簡單來說就是畫面創造性,它和電影本身的紀錄特性有本質區別,除了畫面色彩、風格等效果的自由運用外,主要體現在造型、運動和轉場三方面的創造上。動畫的概念里沒有攝影機,所以就不存在鏡頭和轉場,雖然有時看上去有一致性,但真正偉大的動畫作品總是去挖掘和探索動畫特性的。如憑《老人與海》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亞歷山大·彼得洛夫,同樣是油畫動畫(鏡面)就更具表現力,尤其是他的《荒唐人的夢》《美人魚》,我們能看到「轉場」中的畫面想像力和造型的驚人創造力。而《至愛梵高》中的固定鏡頭過多,我們僅能從比較少的運動鏡頭和全景鏡頭中看到一些動畫性。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動畫大師亞歷山大·彼得洛夫擅長做鏡面油畫動畫,圖為他的作品《荒唐人的夢》

而且令人遺憾的是,就算是獨具梵高風格的畫面,也壓不住整部影片給人的一種真實感,尤其是當你適應油畫質感畫面以後。這首先是因為本片是通過轉描((rotoscope)技術製作的,先是進行真人拍攝,然後將畫面投放進行逐幀繪製而成,不過本片形成這樣的真實感絕對怪不得轉描技術本身。轉描技術在動畫領域使用的非常廣泛,早在1937年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就開始成熟,當時深受迪士尼影響的中國動畫也運用了這項技術(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電影《鐵扇公主》)。但動畫先驅們對轉描的運用,並不是為了去完全摹繪畫面,而是為了方便學習人物或動物的運動。白雪公主和唐僧們的最終效果,是進行了縮幀和造型改變的,和原初拍攝的畫面大相徑庭。轉描發展到今天,更多是一種風格化手段,像林克萊特《半夢半醒的人生》《黑暗掃描儀》,只是把動作的開始和結束幀轉描,中間影格專門用Rotoshop補齊,同時把人物衣飾線條有意地扭曲,凸顯特殊的視覺效果。但《至愛梵高》中的人物轉描幾乎和拍攝畫面一致,忽視了造型變化,運動起來畫面的真實感,有一種不符合梵高後印象派風格的脫節。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影片中的這種真實感在回憶的黑白畫面中更為明顯,這也是我覺得本片處理最不好的一點,不僅是無動畫性,黑白畫面也無法體現梵高特有的色彩風格。梵高在來法國之前,他在荷蘭繪製了一批速寫,陳丹青曾把這些速寫風格的大巧若拙和德國畫家珂勒惠支的速寫比較,認為這些習作已有大師氣質。我覺得本片主創為了還原梵高作品,索性不如直接在回憶畫面中用梵高風格的速寫來替代,效果可能會更好。

二、泥潭中的天才——天命不凡的凡人

有人說去看《至愛梵高》就是去感受視覺效果,不用在乎故事,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只要是影片,劇本都是核心。本片的故事角度對表現梵高很有效,用一群「凡人」視角,他們的了解和不解,來呈現梵高的曲高和寡。劇本是從梵高寄給弟弟的800封信中提取的,雖然是一個虛構的偽懸疑故事,但是能反應梵高真實的境遇。這對我衝擊很大,改變了我一直以來對天才的想法。

梅爾維爾說過,「成為不朽,然後死去。」這是我以前對天才的執念,天才是跨越時代的特立獨行者,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他們本身就是一件作品,為了真理和終極價值而燃燒,這是天才之為責任。所以他們很多都是短命的,無論是早逝還是自殺,他們的損耗和痛苦是最強的。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梵高亦如此,在影片中他在病床上掙扎,對弟弟說「如果我是正常人該多好。」可他不是正常人,這樣的死我一直認為是天才之宿命。但我從梵高的真實境遇中第一次感覺到,即便能脫胎換骨,但天才也是凡胎肉體,他們不是凡人,但又是凡人。因為他們不可能那麼純粹,也像我們現實中的每個人一樣,都要遇到很多具體的事。梵高要面對自己的精神疾病,也要面對油畫顏料用完的窘境,向弟弟寫信求救,又要和村裡的人相處,去面對別人的不解和嘲弄。天才們的生活其實也是委曲求全和情緒化的,他們在搖擺和脆弱之中進出。他們有天才和凡人的雙重掙扎,也讓他們更加痛苦。

梵高曾在給弟弟的信中也寫到過,我一定會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愛戴。我們從影片中梵高和法國貴族公子哥混在一起也能看出來,他不是出世和淡泊名利的,天才也同樣在權力和名望,金錢和情慾的誘惑中掙扎。只不過他們自己有一種內在的自我反省,自我反抗的意志。

《十三邀》中蔡國強說的特別好,他認為好藝術家不是動物園的動物,是野生動物,他們想融入,但也在反抗,他們都站在懸崖的邊緣上,但也很怕掉下去,可又不願意走進來,偏偏要站邊緣。好的藝術是掙扎的坦然和天才的能力,其實不是反潮流和反體制,只是想融入,但創造了革命性的藝術。而梵高,在所有藝術天才之中無疑更為悲苦,因為他在生命中不曾見證自己的價值,即便去世後帶來了幾乎超越所有其他藝術家的影響力。

《至愛梵高》:一部繪畫性強於動畫性的動畫電影

電影寫作者,微博電影博主,V淘電影計劃評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影網 的精彩文章:

惡魔的同性情詩:少年,到我床上來
長電影日記:喝最烈的酒,看最長的電影!
張藝謀:當中國電影業的好萊塢熱走到十字路口
Day 338 還記得胡迪警長和巴斯光年嗎?
我們和這位初次來華的匈牙利導演聊了聊歐洲難民以及……北京的一些問題

TAG:迷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