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果連這件事都沒做,你確定自己真的懂孩子嗎?

如果連這件事都沒做,你確定自己真的懂孩子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舊文重發,略作修改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小D的幼兒園馬上就要放寒假了,這周是家長會。這邊的家長會和我們小時候不太一樣,不是全班一起開,而是家長和老師們單獨開,每個家庭一小時,回顧這半年來孩子的發展,然後共同制定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我剛剛參加完畢,幼兒園的園長在會上說了一段話讓我挺感觸的,「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時刻問自己,

我們看到孩子了嗎?我們真的看到了嗎?我們看懂了嗎?

在和孩子日常互動時,我們也需要時刻提醒自己,

我們想要讓孩子看到什麼,記住什麼?




小D這家幼兒園在紐約非常熱門,她一個同學的父母曾經這樣說,「我當時接到我兒子錄取通知,比我自己當年進入常春藤大學還興奮」。雖然帶有一點美式誇張,但火爆程度還是可見一斑的。




小D開學不久,我有一次和她幼兒園招生辦的老師閑聊,就問過這個問題,當時為什麼錄取我們?那位老師說了不少原因,其中有一條我是印象特別深刻的,她說,

我們要找的是真正願意花心思給孩子,真正懂自己孩子的家長。




結合這次園長說的話,我又想再次和大家聊聊怎樣才是真正「看到」孩子。









我們都很愛孩子,每天都在花心思計劃,買新玩具,上早教班,去美術館,策劃親子旅行。我們一直希望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希望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多、了解更多。於是,我們一直很忙碌,我們盡量抽出時間高質量陪伴,因為我們認為這是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給到孩子的最好。



但如果我問你,上一次你靜靜地觀察孩子是什麼時候?很多人也許都不記得了。記憶里的片段也許是帶著孩子去博物館,一個勁地讓孩子看恐龍,但他似乎沒興趣;帶著孩子去動物園,一個勁地讓孩子擺出造型和動物合影。手機里有成千上萬的照片,但孩子當時到底看到什麼,感興趣的是什麼,也許我們都模糊了。




我們似乎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為什麼他最近總愛大哭?為什麼他突然愛把吃飯的碗放頭上?為什麼他半夜又開始頻繁醒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我們每天都很忙碌地看孩子,但也許好久都未真正「看到」孩子。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觀察孩子的兩大原則一個方法。






原則一:區分事實和觀點




說到觀察,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會說,我有觀察的啊,比如像下面這兩條:






  • 女兒玩的時候我就會坐在一旁觀察,發現她特別有好奇心。



  • 我常常在早教課上去看兒子怎麼和其他孩子互動,覺得我兒子性格比較敏感內向,從不主動去爭取他想玩的玩具。




這兩條看似是「觀察」,但其實是在「評判」,它把「事實」和「觀點」混淆了。

我們這代的教育中缺少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內容,不僅在育兒中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進入這樣的誤區。








一個人說,「我覺得今天好冷」,馬上另一個人就會反駁說,「今天才15度啊,不冷啊。」如果我們可以分清楚,第一個人說的是自己的觀點,那就可以少了這樣無謂的爭論。

每個人的觀點是可以不同的。



雞湯文的慣常套路就是把一個觀點包裝成事實,比如,「比爾蓋茨大學都沒畢業卻創造出了驚人財富,其實高等教育並沒那麼重要」, 前半句是事實,但後半句就是觀點了。

很多人因為事實觀點不分,就容易把整句話都認為是事實。




對於觀察孩子來說,區分「事實」和「觀點」是第一大原則。

要真正了解孩子,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觀察到的是事實,像上面兩個媽媽分享的例子,其實她們

根本沒有「看到」孩子,還是在用自己的主觀意識給孩子「貼標籤」而已。




區分「事實」和「觀點」在美國是從學前班就會進行的教育,對於我們沒有從小接受系統教育的,實際操作時還是會常常忘記。這時就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來提醒自己。





  • 事實:可以用「我看到」、「我聽到」這樣的話開頭;



  • 觀點:可以用「我認為」、「我覺得」、「我感到」這樣的話開頭。




當你發現自己無法分清「事實」與「觀點」時,不妨試著將這些辭彙放在開頭,就可以幫助我們鑒別了。








原則二:記錄下來尋找規律




小D的認知老師和我分享過一個故事。她曾經做園長的一個公立幼兒園裡有個「問題」男孩,她的班主任說他每天都和其他孩子打架。這個看起來是個事實,「每天」、「打架」,聽上去問題真的很嚴重。當時,小D的認知老師讓那位年輕的班主任給這個男孩做一個行為記錄日記,記錄下他每天打架的情況。




一周後,那個年輕老師自己就發現了問題,她的日記上是這樣的:「周一, Jason和Amanda因為爭搶湯瑪斯玩具而打架」;周二, Jason打了Evan,因為Evan想要和他一起玩湯瑪斯玩具。周三、周四、周五,都出現了同一個關鍵詞「湯瑪斯玩具」。 這個老師才意識到問題出現在哪裡了,後來她多採購了兩套湯瑪斯玩具,打架現象就沒再出現了。




這也是我們父母經常犯的錯誤,

我們常常高估了自己的記憶,從而導致我們將觀察簡化了。

「孩子不愛吃飯」、「孩子不和其他人打招呼」, 這些的確是觀察,但是這樣的觀察是不到位的,我們無法從這樣的觀察里發現洞察。




因此,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你想要了解孩子某個方面時,不妨把這些觀察詳細記錄下來,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會驚訝,原來從這些詳細的觀察里,就可以發現解決方案了。








ABC記錄方法




接下來要說說記錄方法了,

同樣是記錄事實,但是記錄的質量高低與否,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觀察是否有用。

這裡分享一個小D的認知老師告訴我的ABC原則,是美國幼兒園老師培訓時的知識。






  • A(Antecedent):

    這之前發生了什麼?



  • B(Behavior):

    孩子當時在幹嗎?



  • C(Consequence):

    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學過管理學的朋友們會發現,這和我們在管理中給予反饋用的技巧-SBI(即情景-行為-影響模型)是很類似的,就是

不能光記錄當時發生的情況,而是要有前因後果。

當然有時A和C並不是同時都會存在,所以大家可以靈活運用。





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 普通記錄:嘟嘟每天吃飯時就喜歡把牛奶打翻在地上。



  • ABC記錄:嘟嘟每天吃飯時喜歡把牛奶打翻在地上,每當這時,媽媽爺爺和奶奶都會圍過去。爺爺會把奶瓶撿起來,媽媽和奶奶會在一旁很嚴肅地告訴他,不可以。但嘟嘟看上去還挺開心,讓全家都很無奈。




從普通記錄里,我們是得不到任何線索該怎麼辦。但是從ABC記錄里,我就會有一個假設:嘟嘟是不是通過這個方式來尋求關注?因為每次他打翻牛奶,全家人就會圍過去,也正因為如此,他看上去還挺開心的?




有了這樣的假設後,我們就更容易有解決方案:平時多給予關注,當他打翻牛奶時,反而減少關注,打破嘟嘟的聯繫:「打翻牛奶全家就會圍過來」。








看到這,不少朋友也許就會問,那到底要觀察什麼呢?大運動是否達標?有沒有和其他人互動?還是孩子如何玩玩具?




這樣提問本身其實就誤解了「看到」孩子的真正意義,

養育孩子不是對照著各種任務清單打勾,那不是觀察,只是完成任務。

我們只有對這個小生命抱有足夠的尊敬和好奇,我們才能有觀察的意識,再加上正確的觀察方法,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孩子。




一個真正懂孩子的家長,看到的不該只有外在的各種里程碑、標準和成績,更能透過表象看到背後的洞察,透過外在看到孩子的內心。




對我來說,親密關係最好的詮釋就是電影《阿凡達》里那句,"I see you",不用言語,一個眼神,一個連接,一切都在「我懂你」。




願我們都能這樣和孩子建立連接,互道一聲,I see you!




大J叨叨叨




昨天分享的這篇,戳->擋不住別人說你的嘴,但可以在心裡織一張有力量的網,收到很多人的共鳴,大家都和我分享當年他們的經歷。真的,似乎我們80後成長的經歷都相似,好像每個人都被說過「別人和你開玩笑的,做人要大氣」。我有了小D後變得越來越勇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通過小D看到了我的童年,理順了我曾經擰巴的問題。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但我們現在已經為人父母,有責任讓自己從那裡站起來,帶著成長,和孩子一起前進,共勉!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學齡前教育重點




  • 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



  • 腦神經科大夫分享,學齡前孩子的聰明腦袋到底如何得來?




2、幼兒園選擇




  • 選擇美國幼兒園經歷|我問了哪三個問題讓園長稱讚不已?



  • 據說過早送孩子入托會影響安全感,那到底幾歲合適呢?



  • 女兒第一次幼兒園面試失敗,我卻一點也沒不開心



  • 面試失敗-為人父母,你輸得起嗎?




3、上幼兒園的難題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講真,你自己一周有幾天不想去上班的?



  • 分離焦慮症|大道理要懂,但這些小細節才是搞定的關鍵




  • 上幼兒園遲到,園長竟然說沒關係,比這更重要的是...



  • 開學第一天我就被老師懟,培養孩子,父母請從這點做起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暢銷書《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的作者,微信公眾號:

大J小D





我已經寫了800多篇原創文章了,想看更多歷史文章,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如果连这件事都没做,你确定自己真的懂孩子吗?
擋不住別人說你的嘴,但可以在心裡織一張有力量的網
一年感冒發燒10次以上,孩子的抵抗力怎麼就這麼弱呢?!
預告|《語感啟蒙歡樂英文童謠》繪本,可聽可看,英文啟蒙,磨耳朵必備
開售|《語感啟蒙歡樂英文童謠》繪本,可聽可看,英文啟蒙,磨耳朵必備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