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教漫談│張偉:無條件的愛

家教漫談│張偉:無條件的愛

關注「壽州文藝」

面朝藝海,春暖花開

無條件的愛

文/張偉

「人類文明傳承到今天,農業不會退回到刀耕火種,軍事不會退回到弓箭斧頭,醫學不會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動輒退回到野蠻粗暴。」

以上是引用尹老師的一段話。

打罵是家長們最為常用且運用的最得心應手的一種方式,可它也是最沒效果的。這種野蠻的方式沒有任何「教育」作用,它只是讓父母出口惡氣。家長隨口的責罵,覺得很自然也沒什麼,但卻給孩子帶來非常不好的消極體驗,可能會影響他一天的情緒,而經常挨打的孩子,身心都會受傷,他從家長那裡感受到的是屈辱,體會的是自卑,學到的是粗暴。

我家孩的寫字班有一個家長微信群,剛開學時經常看到家長跟老師說:「對我家孩嚴一點,不聽話只管打,沒事!」可見孩子在家也沒少挨打。在學校被老師責罵,在家被家長打罵,孩子無力反抗,但一天過的有多麼憋屈。可能僅僅是因為一些小問題,就打擊了孩子多少的自尊,自信,以及學習的興趣。想想孩子剛上一年級入學第一天,背著小書包,邁著歡快的步伐,興緻勃勃的衝進校園,多麼開心和樂意呀,他們不想拿100分?不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嗎?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哪會不犯錯,比起懲罰那些小錯誤,保護孩子的自尊和學習的興趣是不是更重要。因為一點不聽話就要挨打挨罵,不良的情緒和壓力怎麼能有心思好好學習。幸好他們作業班的老師兼老闆人非常好,也能認同我的觀點,已經不再用戒尺對孩子進行威懾,也不會有孩子因為粗心而被打手心。

上次期中考試回來,陶寶跟我說數學考的不滿意,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幾個扣分的小題都是他會的,是他太粗心了沒看清題目。我告訴他沒關係的,學習是為了學會,只要會了就行,其它不重要。不是為了學而學,不是為了滿分而學,是為了學會而學,大人還有粗心的時候呢,更何況你還是個孩子,只要你實事求是,會的就是會的,不會的想辦法搞會,就這麼簡單。聽我這麼說,他的表情明顯就放輕鬆了。(想起上一年級時也曾因考試粗心而批評過他,現在知道他自己也無能為力。)

上周五的晚上,我去寫字班接陶禹赫回家,一上車我看他的表情就不對,我問他怎麼了?他略帶哭腔的告訴我語文抄詞作業本被老師撕了,因為字不工整被要求重寫。我問他為什麼天天都寫的工整而今天寫的不行。他說:「媽媽,我今天有點著急了,因為禮拜五的作業多,我想快點把作業寫齊就可以去找爹爹了。」(自從入學,他每個禮拜只能周末見到他爹爹。)

其實孩子是知道原因的,也有能力反醒自己的錯誤,只要大人多一點耐心給他們機會,傾聽他們的想法,會發現很多錯都是小事情。我對他說:「老師撕你作業本確實有些不妥,但她們是真心希望你好,以後作業寫不完可以帶到爹爹那寫,在爹爹那不想寫就玩好帶回來寫,雙休的時間足夠了。不用著急」

一天晚上,英語興趣班放學,我接到他時他很興奮的告訴我,「媽媽,我這次沒有書面作業哎。」我心想沒有作業就這麼開心阿。他嘀咕著「別人有作業,我沒作業,耶耶!」「咦?不對,為什麼人家有你沒有?」他說這次的作業是課堂上聽寫某單元的詞和句寫錯的回家抄五遍,他沒有一個錯的,所以就沒作業。「原來是這樣,我說吧,只有用心才會更輕鬆對不對?

我是一個貪玩的媽媽。旅遊,打麻將,玩遊戲,亂花錢……。有朋友說我這麼貪玩還想教好孩子,我沒有想過要教好他,他是會自己成長,我能力有限,教不好他。去土耳其十一天,也只跟他視頻過一次,我們之間沒有太多依賴。孩子不需要你時時陪伴,全職媽媽未必就真的好,相反,太多的關注與包辦會讓小點的孩子更加依賴讓大點的孩子更加有壓力。

上禮拜打麻將次數稍多,孩子吃飯時跟我說「媽媽以後別打麻將了,很不好」「為什麼不好?我影響你了嗎?」「我不喜歡的就是影響我了。」「媽媽可以不打,但我要跟你講清楚,麻將只是大人間閑暇時的小遊戲,放鬆的,開心的,就像寶寶看電視也是不好的,但只要不過分,不影響學習休息,又可以開心,就不是壞事」他想了想說:「那以後每個禮拜允許你打三次!」(已經不少了,偷笑)「好哇,那以後每個禮拜你只能看三次電視,從禮拜五到禮拜天,可以嗎?」他很爽快的答應了。

孩子的是非觀都是非黑即白,不是對的就一定是錯的。但很多事不是非白即黑,只要不極端。不需要刻意為他營造環境,就像嬰幼兒睡覺本不怕噪音,因為大人太過遷就,說話走路都小心翼翼,才導致孩子容易驚醒。他生長在什麼環境,他就能適應什麼環境,只要別提醒他什麼會對他有影響,就不會有影響。

都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倒覺得如果兩者是不矛盾的,為什麼不能兼得,我的快樂跟寶寶的幸福並不衝突,為什麼不能兼得,如果學習可以是快樂的事,跟美好的未來並不衝突,為什麼不能兼得,為什麼都在告訴孩子苦幾年以後都是甜了,在很多人眼裡高考狀元個個都是苦出來的,其實人家只是找到了學習的方法和樂趣,你認為的苦人家壓根就沒感覺到。苦的事人人都討厭,沒有哪個人能討厭一件事還能幫一件事做好的,給孩子指的甜的目標也不過是畫餅充饑,望梅止渴,一個成熟的大人尚不一定有這麼長時間的毅力,更別說孩子。

家長從網上書上電視上看到些勵志的雞湯,就迫不及待想灌輸給孩子,其實大多沒有普遍指導意義,誰都是從兒童時期過來的,這些有沒有用自己先掂量著,沒用的就少說吧。 家長們望子成龍成鳳的心情能理解,那就從小把他當龍當鳳的去對待,去尊重,而不是處處施壓處處打擊,給他一個平靜的環境,等待他慢慢成長。只有放下自己的偏執,才能真正放過孩子。至於以後他能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還是默默無聞的小草,是台上萬眾矚目的焦點,還是台下默默鼓掌的觀眾,我們都會一如既往無條件的愛他,相信他。

作者:張偉,壽縣交通運輸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壽州文藝 的精彩文章:

生活隨筆│趙麗:家在古城

TAG:壽州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