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工智慧革命與人類的教育危機,機器終將取代人類教師?

人工智慧革命與人類的教育危機,機器終將取代人類教師?

導語:教育是影響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我們或許很難想像人類教師被機器取代的情景,但是當下人工智慧的深刻變革或許意味著這一天遲早會來,只不過最終人工智慧會在教育領域中扮演什麼角色仍是我們所好奇的,因為事實上要做到取代這一流傳數千年並肩負人類未來使命的崗位並不那麼簡單。

未來教師

機器人或將在2027年取代人類教師!

這是英國教育專家Anthony Seldon在9月份的英國科技節上作出的大膽預測。

圖|英國教育專家Anthony Seldon

Anthony Seldon可能是第一個為教育自動化設定這樣一個具體的截止日期的人,但他並不是第一個注意到科技具有取代人類工作的潛力的人。來自數據機構的研究表明,無論「機器人」是運用人工智慧軟體程序還是仿人機器的形式,現有的技術都有望使全球範圍內的大部分工作實現自動化,但這或將嚴重擾亂全球經濟並使數百萬人失業。

究竟哪些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這仍然是極具爭議性的話題。

一些專家認為,自動化系統將取代那不適合人類的工作崗位,比如那些枯燥,骯髒和危險的工作。而且這種變化已經出現,比如機器人已經開始清理核事故遺址,並且從事建築工作。此外,辦公桌工作也不排斥機器人的接管,機器人正在或者即將取代財務專家,醫生和廣告策劃者這些傳統角色。

中小學教師的獨特要求使這一職位與其他許多有自動化趨勢威脅的職位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完全不同的,一位優秀的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找到一種方法讓班級的所有學生產生理解和共鳴。有些學生可能有行為上或心理上的問題,這會讓這一過程變得更複雜。其他學生的教育可能存在父母干涉過多或者沒有足夠參與的情況。優秀的教師必須能夠克服這些障礙,滿足時常變化的課程需求。

總之,這個工作要求教師有近乎超人般的同理心,勇氣和組織能力。創造出能夠滿足所有這些要求的機器人教師可能是有挑戰性的,但最終,這些人工智慧增強的實體能否解決我們教育領域中一直存在的那些最普遍的問題嗎?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啟發

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世界至少需要6900萬新教師才能實現2030年教育目標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是一項通過可持續發展消除貧困的計劃。這個決議的一個目標就是確保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平等接受素質教育的機會。具體目標包括完全免費的小學和中學教育,獲得最新的教育設施和合格教師的指導。

而有些國家會比其他國家更難實現這些目標。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截至2014年,約有9%的小學年齡段的兒童(5至11歲)無法入學。中學年齡段的失學兒童(12歲至14歲)比例上升到16%。超過70%的失學兒童生活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其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大多數學校沒有電和水,而且對於不同的年級,約有26%至56%的教師沒能得到適當的培訓。

為了達到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平等獲得優質教育的目標,我們的世界需要更多優秀的教師。教科文組織報告稱,我們必須增加2010萬名中小學教師,同時還要找到教師崗位的接班人,因為預計在未來13年里會有4860萬教師會由於退休或者追求更高的待遇和工作條件而離開崗位。

圖|未來需要的教師數量

完成這個目標需要非常多的教師,所以我們很容易看到使用機器人填補這些空白的吸引力。當然,整個行業的自動化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在投入最初的研發成本之後,管理員就不需要再為這些機器人教師提供薪水了。這樣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用於教育設施的升級或其它與提供免費教育相關的花費。

而且機器人教師不需要休假,也永遠不會遲到。管理員能夠將課程變化上傳給所有的機器人教師,而系統幾乎永遠不會犯錯誤。如果編程正確,他們也不會基於性別,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性格偏好或其他考慮而對學生產生任何偏見。

但是在這種機器人教師進入教室之前我們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稱,今天的機器人在教育質量方面與人類教師還相差甚遠。倫敦大學的知識實驗室一直致力於研究數字媒體給教育帶來了怎樣的變化,該實驗室的教授Rose Luckin稱,事實上機器人至少還需要10年時間才能做到這一點。教師們依靠人際互動來教育學生並了解他們的需求,因此在這一領域裡人工智慧完全無法與人類相比。

Luckin說,「有可能永遠都沒有能夠完全替代人類教師的機器人,我不相信任何一個機器人能夠完成一個人類老師每天完成的各種任務,我也不相信有機器人能夠獲得人類教師處理事情的技巧和能力。」

Luckin的主張有一定的道理。雖然機器人可以處理各種特定的任務,但是我們還無法研製出通用人工智慧(AGI)。通用人工智慧將能夠像優秀的人類教師一樣時刻準備著應對課程之外的那些複雜問題。今天的機器人同樣缺乏同理心,而且也不具備人類教師帶給學生們的鼓舞和啟發。但這並不意味著機器人不會取代老師。很少有研究將人類教師和機器人教師進行直接比較,所以目前還不清楚機器人將比人類教師在哪些方面做的更好。

無論如何,Luckin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系統可以在教育系統中發揮協同作用。這將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從多個方面利用這些科技成果並且從中獲益,而且我們不必擔心在我們的人工智慧系統出現故障時,學生會缺乏監管。

讓人工智慧走進每一間教室

對於老師來說,教室就是安靜的學習場所。孩子們在授課中會出現說笑和打鬧等各種情況,教師們必須能夠應對這種混亂,好讓孩子們及時進入學習狀態。老師也常把他們的工作帶回家,在晚上和周末備課和為學生批改作業。

如果人工智慧能夠成為教師在教室中的幫手會怎樣呢?Luckin和她的同事在最近的論文中提出了這個想法。人工智慧助手可以管理考勤或日常分級等常規任務。它也能夠幫助教師們策劃新的課程表,比如說通過自主瀏覽在線資源來查找與學校課程相符或者最有可能引起課堂共鳴的課程計劃。

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有望使他們減輕壓力。這就有可能減少那些加劇教師隊伍缺乏的疲勞因素,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教育事業。在Luckin的論文中,她預言每個老師都可以在未來十年之內有一個專門的智能助理。

但是人工智慧可以做的不僅僅是教學的苦差事,而是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

Luckin在論文中寫道,教室里還可以配備語言處理器,語音和手勢識別技術,眼動追蹤和其他生理感測器來收集和分析每個學生的信息。教師不需要等待考試或者舉手來檢驗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了老師教授的內容,而是獲得實時的信息,了解為何學生未能完全學會。他們還能夠通過信息反饋了解哪些學生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或者飲食營養不足,學生是否有精神壓力等等,這些信息會影響學生的表現,但是靠人類教師是難以分析出這些內容的。

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調整他(她)的教學策略,以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只需要瀏覽人工智慧系統列出的表格就能夠了解每一位學生應當完成的作業狀況。如果學生需要額外的一對一關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智能輔導系統來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同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便磨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該系統還可以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例如,它能讓一個學生知道這樣的事實:前一天晚上熬夜,早上喝咖啡,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步行上學時,你的考試成績可能就會比較低。通過改變這些習慣,學生可以在測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並且表現的更出色。

圖片來源:Pixabay

Luckin說,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可能會有所減少。學校需要防止濫用學生的數據,因為網路安全將是至關重要的。不過,這些預防措施並不僅僅局限於教育。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數據保護將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

Luckin預測,未來幾十年,每個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自主地進行教育分析。這些信息還可能在課堂之外有用,學生可以在挑選將要就讀的大學時對其進行特定分析,而教師可以將其納入未來就業申請中。

阻礙因素

Luckin說,每個老師都有一個智能助理,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智能輔導老師。開發必要的技術將是一個簡單的部分,而且已經有一些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這樣的系統。

但是讓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獲得父母、教師和學生們的信任將是一項真正的挑戰。有些人可能會對技術產生偏見,擔心會使他們失業,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擔心這會帶來Elon Musk和Stephen Hawking等科技名人所設想的世界末日。

「教師尤其可能會對自動化趨勢更加抵觸,因為教育是培育人類自身的偉大事業。」同樣專註教育創新的TeachThought創始人兼教材主任Terry Heick這樣說道。

他說教師可能會認為,一個「象徵性的無意識的機器人」可以做他們的工作,這將會讓別人認為他們的技能很容易複製。Terry Heick說,事實恰恰相反,教學是一個「不可能被複制」的任務,任何能夠使教師工作更輕鬆的東西都應該受到重視。

Luckin在她的論文中建議,為了減輕這種阻力,研究人員和科技公司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參與到這種人工智慧系統的研發當中。 這些利益相關者可以看到他們的投入和體驗是有價值的; 他們甚至可以找出正在開發中的系統的弱點。 研究人員可以調整系統以適應教育者,學生和家長的不同需求,從而完善最終的產品。 持懷疑論者也可以看到人工智慧如何改善孩子們的學習體驗。

這個過程的順利進行可能需要緩慢的迭代—— 很可能是數十年的時間。

Terry Heick說:「考慮到移動通信技術還沒有完全進入教育領域當中,十年內讓人工智慧在教室中教育學生的想法似乎有點為時過早,但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END

編譯:向興格

審校:Soybean

TechPower |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

關注 TP君 獲取最前沿科技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Power科技力 的精彩文章:

小小「納米顆粒」發揮大作用,實時監測癌細胞在未來五年有望實現
維珍支持,日航投資,創業巨頭Boom能否讓超音速飛機回歸商業市場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首開先河,區塊鏈技術是否是大勢所趨?
烏鴉也可以製造工具?新發現或將為人類進化歷程研究提供新思路
心臟病與肥胖無關!新研究打破肥胖悖論的神話

TAG:TechPower科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