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方小案一則 半夏湯

經方小案一則 半夏湯

姜某,女,36歲,小學教師。感冒後咽痛、乾咳,靜脈點滴抗生素(頭孢、阿奇之類)及地塞米松4天,癥狀無任何緩解,反而感覺疼痛加重,吞咽及咳嗽時疼痛尤重。因2天後要參加單位演講比賽,急就診於予,請求中醫治療。

刻下:背微惡寒,無發熱,無口乾、舌燥、口苦、咽干,飲食及二便正常,唯感咽部疼痛難耐,伴咳嗽,少量咳痰,舌體略胖,舌質淡,苔薄白,咽部無充血,雙脈沉細。

分析病情:

本病起於外感風寒,其在表者,本應發汗而解,微微發汗,病邪可能就隨汗而解了,但患者用抗生素治療,此屬寒涼下法之列,其危害在於表邪未解,而反傷正氣,寒邪長驅直入,郁於少陰,氣血凝滯,瘀而化火,所以咽喉作痛。這類病很常見,很多人見到咽痛的癥狀,往往以「炎症」一言而蔽之,千篇一律的用抗生素治療,藥力不夠,激素來湊,這種錯誤的治療方法在仲師《傷寒論》中被反覆提及,先師不厭其煩、淳淳善誘,唯恐後人誤判表裡陰陽而治療不當,大論當中列舉了大量誤治案例以警示後人,他老人家無論如何不會想到,2000年後,這種錯誤的治療方式會成為醫學界治療的主流!

前面的錯誤治療使的咽喉局部已經冰天雪地,所以會疼痛難忍,繼續使用抗生素無異於雪上加霜,所以疼痛會越來越重。除了激素和抗生素,西醫估計基本束手無策~~~也不是,西醫大夫還會讓你多喝水~~~

看看中醫怎麼處理:

患者微微惡寒,為表邪尚未盡去,舌苔脈象為一派虛寒之象,這種情況,除了以溫葯外散寒邪,內化寒飲,別無他法。翻看大論,仲師給我們留下了一首至簡而又至實用的小方~半夏湯。"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條文很短,只提出「咽中痛」這個癥狀,半夏湯由半夏、桂枝、甘草三味葯而組成。《神農本草經》:【半夏】性辛,平。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桂枝】性辛,溫。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半夏湯中,半夏、桂枝合用,其性辛溫,可溫散寒凝而利咽喉、止痹痛,另用甘草緩急止痛,春回大地,寒冰得散,氣血恢復運行,則腫痛全消。

可以參考清代章虛谷的對本條文的論述: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喉嚨,外邪入里,陽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喉,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使內火散,此求本之治。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反閉其邪,必致更重。

本案處方:姜半夏12 桂枝12 炙甘草12,水煎1次,少量頻頻含服,使藥液充分浸漬患處。

結果:1劑疼痛減半,2劑癥狀全消。

朋友打電話說,確實沒想到中醫的效果會這麼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夏 的精彩文章:

愛中醫群課堂筆記第173期-「栝樓薤白半夏湯」

TAG: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