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碗面的情結 周國利

一碗面的情結 周國利

一碗面的情結

今年九月我在焦作參加了一次發電廠的小修。200多名參修人員突然加入,使項目部食堂一下子顯得緊張。一天中午自己回來稍晚,飯菜光光,便獨自用小鍋加熱水,切個西紅柿、幾片冬瓜、洋蔥,下一把挂面,甩個雞蛋翻滾幾下,撒點蔥姜蒜末,十來分鐘,一大碗湯麵就做好了。旁邊一個年輕員工看著發笑:不炒雞蛋、不打鹵?麵條還可以這樣清淡的吃?我心裡輕輕一震,嘴上說:這才是原汁原味。腦海里卻勾起小時候對吃面的回憶。其實十幾歲之前,在我們大家庭里吃面都是隨鍋下的麵條和青菜,極少炒菜、打鹵澆面的。

那時候,我家裡姊妹八個共十三口人,算是周圍鄰居中的人口眾多了。大人上班、孩子上學,回來都晚。捅開煤火,燒水的同時,母親或姐姐和面、擀麵、切面,隨便洗幾把青菜。水開了,丟進面去煮,旁邊一溜的大瓷碗里倒上醬、油、醋、鹽,有時也切一把香菜、蒜苗、韭菜墊碗底。一勺熱湯一澆,撈麵端走,淡了加鹽,咸了加湯,然後各自蹲在門口就吃將起來。

一年當中極少有炒菜打鹵澆面。節假日偶爾也會割斤肥肉,母親會一鍋炒好,倒入一個小砂鍋里,高高掛起來,或藏在隱秘地方。每次炒蘿蔔、白菜時,舀一小勺熟肉擱鍋底一熗,就算是錦上添花的改善了。

我和小兄弟最得意之舉,是發現了擱肉的小砂鍋,吃面時偷偷的打開砂鍋蓋子挑一筷子的豬油,塞碗底,趕快跑的遠遠的。攪勻碗里的麵條,湯里漂著、散發著令人饞涎欲滴的油花和肉香,那吃得香甜滋潤!

八十年代開始,生活越來越好,肉和蛋慢慢見得多起來,米飯、餃子餛飩、甚至宴席也開始加入到日常生活里。但飲食中麵條還是佔據了半壁江山。

迎親餃子,送親面。家人出遠門,總要做碗麵條送行,大概有長壽、平安的意願;嬰兒滿月,辦喜宴時,也會做「喜面」;給老人做壽,壽麵更是少不了;各類宴席,酒足飯飽之後,最後還會每人再上一碗面,作為「壓軸戲」。

鄉下老家的鄉親們喜歡麵條到什麼程度?在我見到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不少人可以一天三頓都吃麵條而樂此不疲。

早上吃清淡的面。就是清水煮寬面、青菜,配上一碟自家腌制的鹹鴨蛋或酸辣蘿蔔、酸白菜或豆瓣醬,拿幾瓣糖醋腌蒜,吃兩口面夾一筷子醬菜,剝一瓣蒜,清淡咸辣搭配,最後把麵湯一飲而盡。

中午吃面比較豐富和講究,一般以炸醬撈麵條為多。肉切成丁,配菜幾乎無所不能,辣椒、蘑菇、木耳、竹筍最好。蒜薹、土豆絲、洋蔥、豆芽、芹菜段、蘿蔔白菜也行。素一點的,雞蛋炒西紅柿最傳統,豆腐炒韭菜也不錯。而主料一定是自家製作的豆瓣醬、黃豆面醬,用油熗出撲鼻的醬香,然後擱上蔥姜蒜,再吵肉、蛋、菜,加水,燉的爛熟,澆在面上;而和面揉面是見功夫的,需提前揉好醒透,擀出的面要薄、圓、筋,切好的面要均勻完整,下到沸水裡煮熟挑起來,不爛、不斷、柔韌、勁道。撈到大碗里,有面的雪白、菜的碧綠,澆的炸醬汁有肉丁和辣椒的紅、木耳的黑、竹筍的白,雞蛋的黃,湯汁厚重潤澤發亮,濃香誘人。

晚上多喜歡做熗鍋面。把雞蛋或肉絲、青椒、洋蔥等配菜炒5分熟,加水燒沸再下麵條一起煮,湯多汁濃,最後才兌醬油醋鹽。端鍋後緊接著用大勺熱油熗一把大蒜,一下悶在麵湯里,咕嘟嘟冒香氣,淋上芝麻油,面是面,湯是湯,味道濃郁。

還有煮好玉米粥然後再下麵條,加入各類調料作出的糊塗面、發酵的綠豆漿做的漿麵條、具有豆的芳香的雜豆粉揉面做成的雜麵。

隨著日子越來越好,魚肉蛋把腸胃吃得膩味,節假日在家裡聚餐,大家常常會嚷嚷:什麼也別做,就煮一碗酸面葉最好。手擀的面薄薄的,切的寬寬的,自家地里的菠菜、小白菜丟沸水裡與面翻兩滾,碗底只放兩勺山西老陳醋、胡椒粉和一撮香菜,湯要多要酸要辣,呼啦啦吃進肚,熱、酸、辣、香,開胃消食。

記憶里,不管再好吃的面,都不如母親親自做的。記得母親對我們兄弟們健康的衡量標準就是能不能吃下兩大碗雞蛋面。兩團筋道的手擀麵、三個炒雞蛋,正好盛兩大腕。如果一口氣香甜的吃進肚,再舀一碗麵湯吸溜溜喝下去,原湯化原食,那母親就會高興的滿臉笑容,對我們的健康完全放心了。

女兒中學時曾經反感我對面的鐘愛,寧可啃饅頭夾片香腸。可是大學四年里卻也深深的愛上了面。我和妻子去學校探望她,請我們吃的第一頓飯就是當地有名的大碗熗鍋骨頭面。肉香麵筋湯濃量足,吃的那個舒坦。問及當初對面的反感,她只是傻傻的笑。

自己對面的情有獨鍾打小養成,心裡總覺得,酒席宴上菜再豐盛,都不如一碗家常麵條吃的舒服。十年前在洛陽一家企業變電站施工時,我們每天中午回到駐地,都能夠吃到或肉絲或雞蛋再加豆腐打鹵的熱騰騰的麵條。我每頓都是兩大腕面下肚,還要喝半碗麵湯,然後呼呼的睡個午覺。

從2010年到福建福能公司工作的七年里,對面的思念和惦記,更是時刻伴隨。有一次回來探家離開時明明吃過面,可是到了洛陽火車站準備上車前,仍然很想再吃一碗面,因為明天就在千里之外的閩南,再吃到家鄉的面需要等到半年以後了。7元一碗的雞蛋面,在大海碗里堆的冒尖,雖然吃的有些撐漲,但卻十分的心滿意足。

妻子來福建探望,一起出去遊玩時,我總是習慣性的找一家蘭州拉麵館(其實,當地很少有河南、山西的麵館)去吃面。引得她十分不解,埋怨道:除了吃面,你就想不起吃別的?不會換換花樣?我心裡一激靈:是啊,麵條無形中已經成為自己的最鍾愛的美食了嗎?

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小侄女喜結良緣,女婿是甘肅人。大家庭派出一行十幾個人去甘肅參加她們的婚慶。女兒和妻子也過去,天天微信告知我:「如果你來甘肅,肯定興奮,天天有蘭州的拉麵,很地道啊。」

自己的腸胃,或者心裡,可能已經根深蒂固的牢記著家鄉的一碗面。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面,成為許多像我一樣的中原人一輩子魂牽夢繞的念想了。

個人簡歷

周國利,男,1966年1月19日生,漢族,黨員,籍貫:河南省焦作市博愛農場,大專學歷(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電氣助理工程師職稱。

1986年參加工作。先後擔任電廠熱控車間車間主任、安全主管。

2017年12月,神華福建能源集團 晉南熱電公司 安監部。

業餘從事文學、新聞創作,共在《工人日報》、《中國工人》雜誌、《雜文報》、《河南日報》、《華中電力報》、《中國體育報》、《河南電力報》、《焦作日報》等刊登各類文稿100多篇;2007年至今在昊華宇航公司內網,刊登各類通訊報道32篇。並多次在各類徵文活動中取得名次。

其中,1999年獲得焦作市「勞動杯」新聞徵文比賽三等獎;2003年在焦作市慶祝愛國衛生活動五十周年徵文比賽中,作品《登山改變了我》獲一等獎;2004年,在焦作市太極年會徵文活動中,作品獲二等獎;2005年在《河南日報》舉辦的「我運動,我健康」徵文比賽中獲三等獎;

興趣廣泛,愛好文學和新聞、乒乓球、太極拳等體育活動。

在2011年氣電公司舉辦的「安全月」和「班組建設」活動的徵文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在2012年、2013年公司舉辦的安全月徵文和論文、安全獨幕劇比賽中,均獲得第一名;並在內網上被採用各類稿件近百篇;2013年度,在公司內網刊登各類生產新聞報道67篇,在福煤集團報刊登新聞、散文5篇。

投稿須知

7.稿件在一個月內未刊登的請自行處理

8.不轉發分享朋友圈,不關注河南文苑平台的作者不要投稿

第三百三十五期:周國利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文苑 的精彩文章:

八方亭——17孔橋——南湖島
醉在夜色里 逯天峰

TAG:河南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