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田野沐晨光: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1)

田野沐晨光: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1)

宜嘉醫療

「宜嘉醫療」(微信號:xinyijia_tech),聚焦醫學大健康產業,彙集行業最有價值信息,播報行業動態、解讀醫改新政、跟蹤創新項目、分享成功案例,闡述專家見解。聚焦、專註,與時俱進,方可把握醫療行業風雲動象。

醫生講的話你為啥聽不懂?

現實生活中醫患關係處理牽涉到很多細節。其中,醫生寫的字看不懂,說的話聽不懂是2個常見影響相互理解的障礙。醫生寫的字不容易辨認,尤其是手寫處方難懂是由來已久,網上的議論和對此的解釋很多,諸如藥名晦澀、字體潦草等。今天我不再談"字"的事,談談"說話"這個梗。

當物理學家開會大談量子力學時,我們聽不懂;當天文學家討論時空扭曲的時候,我們不懂;同樣的,在醫生開學術會議的時候,偶爾也會有患者去蹭會,希望能了解些醫學知識,結果往往是大失所望,聽不懂。這種不懂並沒有給聽眾帶來不愉快,反而會增加大眾對科學家的尊敬。但是,當醫生和患者面對面的時候,如果患者聽不懂醫生說的話,患者和家屬的反應往往是不理解,甚至是氣憤!

那麼,醫生在這種情況下感覺很好嗎?當然不會! 刨除態度不好故意為之的極少數情況之外,醫生也往往覺得自己很無辜。

患者很真誠,醫生很努力,那為什麼還是相互不懂呢!客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醫學尚不能解決的問題依然很多

近百年來,醫學進步給我們帶來的紅利之一是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了約一倍。以我國為例,清朝時人均壽命約33歲,到了民國時期也只不過35歲,而目前我國的人均壽命已達75歲。當然,這其中既有社會穩定的因素,也有物質生活改善的巨大貢獻,但是,醫學進步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醫療科技的進步解決了很多健康問題,比如疫苗消滅了天花和脊髓灰質炎,人工晶體使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抗生素使得很多感染性疾病變為可控性疾病,支架挽救了很多心梗患者的生命等等。

但是,醫生學對很多惡性腫瘤還是束手無策,艾滋病依然在肆虐,糖尿病還需要終身服藥等等,另外,老年病越來越多越複雜,高血壓、失眠、抑鬱、肥胖等患者越來越多。這些在醫學上還不清楚的問題,醫生都沒有答案,是當然也就無法給你講到懂的。

2

知識背景不對等

醫學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醫學本科生教育是五年制的,而文學、物理等其他學科則是四年制的,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三年基礎課程的知識儲備,醫學生自己甚至也聽不懂老師講的臨床的課程。

即便是醫學生畢業了,之後還要規範化培訓三年,再用大概五年時間晉陞為主治醫師,這時候才能具備獨立處理健康問題的能力。所以,如果讓一個"白丁"聽懂醫學問題,的確是有難度的。

展開來說,任何系統的知識大概是可以分成兩類的,一種叫背景知識,另一種是前景知識。

像數學物理中的公理,醫學中描述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變化等這樣的知識,都屬於背景知識,他們回答"為什麼?怎麼了?"這樣的問題。

像高鐵從鄭州到北京需要幾個小時,糖尿病該吃什麼葯等等,具體到應用層面的知識就是前景知識。他回答"是什麼?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又比如,量子理論是背景知識,量子衛星能幹什麼就是前景知識,如果你問的問題太深,比如量子糾纏是怎麼發生的?在未經過系統教育,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即便是讓一個院士給你講這個問題,你能聽懂的概率會有多大呢!

如果你的問題恰好牽涉到背景知識,就會比較難講難懂,也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講! 醫生不一定有這個時間。

3

有些事情無法表達太清楚

剛才我們談到,在體系層面上,知識可以被分為兩類:背景知識和前景知識。如果從表達層面上講,知識又可以被分為明確知識和默會知識

明確知識是指可以用文字、符號、圖畫、語言、聲音等清楚地表達的知識。比如,1個蘋果加1個蘋果是兩個蘋果、黃山上有一棵迎客松、皮膚上某個地方被劃破了、長了癤子、人體大體解剖的數據、白細胞多少等,這些都能傳達的很清楚。

但是,蘋果好吃的程度、黃山的美麗有多麼吸引你、頭暈和乏力有多嚴重等等,這些個現象是很難描述的太清楚的。這樣的知識就是默會知識,你需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比較和體會;又比如,學會開車不是靠的"駕駛寶典",即便是學習騎行自行車,不摔幾跤是不行的,只是聽別人說怎麼騎是不可能會的。這樣的事情很多,又比如學做菜、學習做手術等等。這些要在行動中逐漸熟悉和領悟的技能也是默會知識。我們經常會聽人說某某某的領悟能力強之類的話,說的就是一個人接受和掌握默會知識的能力。

4

表達和理解能力在個體間有差異

一件事讓一千人描述,就會有一千種方式。口語的最大特點就是遣詞造句的隨意性。在描述醫學現象的時候,不但自己要完全懂,而且要用患者聽懂的語言講出來,是有難度的。

據說演講是人類十大恐懼之首。即便不是當著眾人,面對面和陌生人交流的時候,詞不達意的情況也會時有發生。

請注意一下,在您周圍有誰是看著對方眼睛講話的。據我所知,這樣做的人不多,這是一種文化,西方人特別注重說話時要和對方目光交流以示親切和真誠,但在我們的禮節中,長時間直視對方可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這就是差異。

要承認人與人之間表達能力的差異,表達方式的差異,有些差異是培訓解決不了的,否則就會變成人人都是演說家的局面,這顯然是現實的!

5

問題鑽進了牛角尖

醫學上最難回答的問題是療效和預後。因為病的輕重程度不同,個體間對治療的反應也不同,同一個病用同一種藥效果就會差異很大。所以,醫學的治療有結果不確定性的特點。如果非要一個確定的答案,往往會是掃興而歸。不是醫生有意迴避,是他真的無法確切回答。

說了這麼多客觀原因,目的不是為醫生開脫責任,只是為更多相互理解。醫生也必須行動起來,把專業的知識通俗化,把專業術語口語化。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吶?敬請關注下期: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怎樣讓患者聽懂醫生的話?

作者:田晨光,筆名田野沐晨光,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1986年畢業於鄭州大學(原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英國Leeds大學訪問學者,河南省教委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衛生科技創新型人才;河南省醫德標兵。

學術任職:河南省高血壓研究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主委,河南省醫學會內分泌暨糖尿病專科學會副主委兼秘書長。

疾病診療領域: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性腺發育異常,身高生長遲緩,腎上腺疾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電解質紊亂,肥胖等。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

明日17時 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慈醫 的精彩文章:

TAG:天下慈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