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別被這些種病嚇懵了!聽上去嚇人,其實懂艾灸完全沒問題

別被這些種病嚇懵了!聽上去嚇人,其實懂艾灸完全沒問題

現如今,大多數人健康意識都很強,有些人更是一聽到「病」就如臨大敵,但凡查出一絲一毫的異常,都感覺「天要塌下來」。其實啊,很多時候,我們真的是「自己嚇自己」,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醫學知識,不會自行判斷,所以動不動就瞎緊張。有些小毛小病聽上去挺嚇人,其實根本不用特別治療,自己艾灸調理就可以搞定!

心臟早搏

沒有癥狀,就不用治療!

心臟在正常跳動時,提前出現一些跳動,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臟早搏」。

很多人往往習慣性地將心臟早搏與心臟病聯繫起來,認為需要立即治療。事實上,心臟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可由於勞累、激動、飲酒、飽食等因素出現。如果早搏是體檢查出來的,患者沒有任何感覺,也不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就不用治療。即便要治療,最好的治療不是藥物,而是應積極化解、疏導患者的焦慮情緒。但如果心臟早搏癥狀明顯,影響了日常生活,則應該去醫院治療。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心臟早搏與氣虛血虛有關。氣虛就是「心氣虛」,也就是心氣不足,致使心臟的泵血功能降低,影響體內血液的流通循環。任何器官都需要血液細胞提供的能量才能發揮作用,供血不足則能量短缺,患者就會出現心悸氣短、胸悶不舒、心緒不寧、渾身乏力等癥狀。

治療原則

補益氣血、養心安神、補腎健脾。對於前面2個,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那麼為什麼要補腎健脾呢?因為脾經注心中,腎經貫胸中,脾腎功能強大,就是給心胸提供能量!

艾灸取穴

厥陰俞穴、神道穴、心俞穴、天宗穴、膻中穴、巨闕穴、曲澤穴、郄門穴、大陵穴、太淵穴、三陰交穴、太溪穴。

單純性肝囊腫

小於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體檢一經查出「肝囊腫」,就跟得了肝癌一樣,惶惶不可終日。其實肝囊腫大多是先天性的,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而且它們生長非常緩慢,多數人沒有明顯癥狀。如果不是體檢時偶然發現,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會發現。

肝囊腫臨床最常見的是單純性肝囊腫,主要是先天性肝內膽管或淋巴管發育異常造成的,是肝臟良性的病變。由於囊腫生長緩慢,大多數人無任何明顯癥狀。一般小於5厘米的肝囊腫,不需做任何治療,但有必要定期(每隔 6 個月或 12 個月)到醫院做B超複查。若大於5 厘米以上,應該到醫院接受治療。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肝囊腫屬「癥瘕」、「積聚」範疇,主要是母親懷孕期間情志失調,致使陰陽失衡,耗傷人體正氣所致。正氣不足,則邪氣有機可乘,聚於肝膽二經,蘊久成疾。初生兒是至陽之體,精充氣足,可與邪共生,待人體陽氣漸衰之時,一遇六淫或七情等外邪引動,或情志抑鬱,肝氣鬱滯,或食積、過食辛辣、酒毒內蘊,或濕熱蘊結,致濕濁阻於肝絡,疏泄失司,就會形成囊腫。

治療原則

活血通絡、清熱祛火、補腎養肝。活血通絡是為了將囊液排出體外,使囊腫縮小;清熱祛火主要是為了祛肝火;補腎養肝是因為肝腎同源,二者同時治療,可以增加治療效果。

艾灸取穴

囊腫部位的阿是穴(重中之重);肝膽二經的俞募穴、合穴及原穴;腎經的太溪穴;體質虛弱者,可加灸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來提高正氣,補益氣血。

慢性淺表性胃炎

就是消化不良,絕大多數人都有!

調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檢出率達80%-90%。可以說,只要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麼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醫師很難見到「胃、十二指腸未見異常」的正常胃鏡報告。所以,從這點來說,幾乎大多數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

事實上,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並不是胃黏膜有了慢性炎症,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完全不需要治療。如果飯後出現飽脹、消化不良時,吃點多酶片、多種益生菌即可緩解。

病因病機

中醫將慢性淺表性胃炎歸屬於「胃痛」「痞滿」「嘈雜」等範疇,主要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即《內經》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或憂思傷脾,惱怒傷肝,肝木乘脾土(肝氣疏泄太過,橫逆犯脾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或中氣不足,外邪內侵等,使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導致中焦氣機不暢。

治療原則

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主飲食水谷的運化與輸布。肝主疏泄,肝氣鬱滯,則疏泄失常,同時也會致脾胃中焦氣機紊亂,使胃氣不降,因此治療時還應調理臟腑氣機。

艾灸取穴

脾俞穴、胃俞穴、上脘穴、中脘穴、神闕穴、天樞穴、足三里穴。另,如果有脾氣急躁、兩脅脹滿不舒等肝氣鬱結的癥狀,可以加灸:期門穴、章門穴、京門穴、腹哀穴、日月穴。

宮頸糜爛

只是名字嚇人!

宮頸糜爛主要可怕在「糜爛」一詞,很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就聯想到宮頸潰爛、發臭,進而波及整個子宮的可怕畫面。其實,這個詞只是醫學名詞史上的大失誤。在2008年,「宮頸糜爛」的病名就被取消,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

女性朋友可能發現,只要去做體檢,十有八九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其實,「宮頸糜爛」的真身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大部分宮頸糜爛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響出現上皮異位,待激素水平穩定後,所謂的「糜爛」癥狀就會得到改善。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只有出現帶下量多、色黃白或為膿性或帶血絲、性交後陰道出血、腰腹墜脹等癥狀,才能歸於「宮頸糜爛」,這是濕熱下注的表現。肝火旺、脾胃功能差,就會導致脾濕不化,肝經繞陰器,造成濕熱容易往下走。

治療原則

清熱、祛濕、平肝。前面2個很好理解,直接對「濕熱下注」起作用,祛濕就是祛脾濕,增加脾的運化功能。最後的平肝是平肝火,肝脾調和,就能祛濕化熱。

艾灸取穴

膀胱經上的背腧穴,尤其是肝俞穴;肝經上的期門穴、太沖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八髎穴、神闕穴、關元穴、子宮穴、歸來穴。

關節寒痛

寒者熱之!

關節遇寒就痛,總是讓人聯想到難以治癒的骨關節疾病。其實,「寒者熱之」,如果關節疼痛癥狀輕微,完全可以用艾灸治療、緩解。

病因病機

中醫將關節疼痛等統稱為痹症,認為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痹症與外界氣候因素息息相關,寒冷的冬天特別容易發痹症。《黃帝內經·素問》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意思是,風、寒、濕三種邪氣合力侵襲人體就形成了痹症。其中,根據風、寒、濕三氣作用的不同情況又有所差別,即:風氣勝者為行痹(疼痛部位呈遊走型),寒氣勝者為痛痹(疼痛感比較劇烈),濕氣勝者為著痹(特定部位腫脹疼痛)。

治療原則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補腎固陽。祛風散寒,就是祛除關節的寒氣,得溫痛減,遇寒痛增;活血通絡,就是為了疏利關節,通則不痛;補腎固陽,人的溫度靠陽氣維持,氣血靠陽氣推動,陽氣盛,氣血旺,抵禦風寒濕邪的能力就強。

艾灸取穴

阿是穴、膝眼穴、陰陵泉穴、陽陵泉穴;督脈,因為督脈「總督一身之陽」。

註:針對穴位較多的情況,可以每天選3-5個穴位循環艾灸。軀幹穴位灸30分鐘,四肢穴位灸15分鐘。

我們都知道「看病難看病貴」,一提看病就煩,又怕麻煩又怕花錢。對於以上常見的幾種小毛小病,我們完全可以避免這種麻煩,前提是——堅持艾灸!雖然艾灸比較費時間,但它卻是歷經幾千年驗證的安全、有效、省錢的治療方法,堅持下來,不但把這些小病痛趕跑,還能提高整個身體的免疫功能,為身體打基礎。

GIF/25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三九灸:橫掃體內潛伏許久寒毒!錯過最佳時機,就得再等一年!
新聞:28歲姑娘胸部比柚子還大!乳腺疾病其實離我們近在咫尺,呵護乳腺讓艾開始……
女子長期崩漏,醫生打開子宮後驚呆了!早點兒艾灸結果或許完全不同……
喝涼茶可延長10%壽命?見鬼去吧!陽壽陽壽,決定壽命的是陽氣!
當我老了,我有艾灸

TAG:艾灸匠心居 |